第57章 -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 - 朱大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7章

◎保密◎

“这你别管,就说能不能帮我换来吧。”看着李卫党冒着精光的双眼,邓琳琅突然有点心虚,自己是不是找错人了,应该直接跟李卫党说的,那小子比李卫东好忽悠多了,肯定不会问这么多问题。

“咋可能不管!”李卫东一步迈到门边,拉开门向外扫一眼,又绲囊簧把门关上,小声而严厉的对邓琳琅说:“那可是高产种子,他从哪儿弄来的你知道吗?万一人家保留种子的发现了,追查到你身上咋办?再说那是种子,产量高低得好几个月才知道,他说高产你就信?万一光长杆子不长庄稼,你咋办?!”

信是完全可以相信的,可这话邓琳琅没法跟李卫东说,只好用“供货人”一直以来的信誉说服他。可李卫东不管是为了黑市的供应、还是看杨金环的面子,都不愿意让邓琳琅出事,一口咬定她不把事情来龙去脉说清楚,自己不会让李卫党去换古董的。

反正那人爱要的是古董,没了古董,“供货人”就不会跟邓琳琅完成这笔交易,风险也就不存在了。

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邓琳琅真是服气了:“你要是不帮忙的话,那我找金环姐去。人家这次的东西咱们不帮着出手,下次咱们想要东西,人家还能想要啥帮咱们找啥?”

“她都快生了,你好意思麻烦她?”邓琳琅最后一句话打动了李卫东,至于她去找杨金环,李卫东认为是威胁自己就范,没把她的话当回事儿。

邓琳琅却一定要让他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儿:“有啥不好意思的。就算金环姐说不动李卫党,不是还有单位的仓库、石爱党单位的仓库,还有金环姐家人上班的地方,说不定仓库里也有这东西呢。”

越想,邓琳琅觉得越是个路子,站起身就要去拉门。

她走的毫不拖泥带水不,李卫东看出邓琳琅的决心,在她拉门前用力把按住门:“非得换?”

“必须换。要是我真看走眼了,大队种了多少,我就按去年的产量赔他们粮食。”邓琳琅对商城完全托底,说出来的话斩钉截铁。

敢说这话,一是邓琳琅能拿得出粮食,还有足够多的钱――几个月的时间,邓琳琅已经拥有了这个时代人不敢想象的四万两千块钱,心里底气足着呢。

李卫东心里也在计算着邓琳琅手里可能有的钱,在他算来,邓琳琅手里也就一万出头――毕竟在李卫东的概念里,那位给邓琳琅供货的人拿的才是大头。

一万出头已经足够邓琳琅藐视绝大多数人,可对于一个大队所有人的公粮、分红来说还是远远不够。李卫东有些担心的问:“那可不止社员的口粮,还有该交的公粮,你确定自己拿得出来?”

邓琳琅直接扒拉他的手:“咋拿不出来,大不了我让他先给我供点布,再让李卫党勤快点。”

你是不是忘了李卫党是谁的弟弟,指使起来咋那么理直气壮呢。

李卫东被气乐了:“行,我告诉卫党,你就别去麻烦金环了。”真出事牵连到他们兄弟,有杨金环在外奔走还有一线指望,要是杨金环也牵连进去了,连个指望都没有,可不是李卫东想看到的。

邓琳琅当然也希望细水长流,立刻同意了李卫东的意见,顺便告诉他,因为春耕前进大队的鞋垫、手套定量,可能要交的迟些。

李卫东没有同意:“眼看着二季度的劳保该发了,你们还是得加紧点。”

的确不该让李卫东为难,邓琳琅咬着牙说:“那我们再商量商量。你跟李卫党说,明天、算了还是后天吧,让他再给我送次原料。”说完自己都忍不住想笑。

李卫东对两人的双簧也很无奈:“让人家直接给你送不就行了吗?”

“那可不行。”演员得有演员的自觉:“大家都知道活是从日杂店接的,别人送货算怎么回事儿。”

李卫东拿常有理的邓琳琅没办法,只能礼送她出门,自己去找李卫党。

邓琳琅这里也不耽搁,一路上让系统帮着查商城里现有玉米种子,有没有种植一年后可以自行留种还能保持两三年产量的――陈老实等人打的是买少量种子,自行留种后再全面种植的主意,她要是兑换必须年年买种子的品种,陈老实的主意就要落空。

而李卫东有一点没说错,一个大队需要几万斤种子,哪怕是邓琳琅神秘的供货人,也不应该一次搞到那么多,真拿出来的话,李卫东说不定都要去举报她。

好在系统还算给力,商城里的确有一种自行留种后,保持两年产量的玉米种,第三年再用自留种,就会减产百分之十,接下来逐年递减。

邓琳琅认真算了算时间,今年是种下的第一年,两年保持产量就是七七年秋收完,七八年才出现减产的话,春风都快吹起,自己再往出拿种子应该没那么引人注意。

可以,时间刚刚好。

“大队长,郑会计,李经理已经打听清楚了,这种子是人家杂交出来的,从第三年自己留种的就开始减产,咱们还要不要?”邓琳琅把问题摆在桌面上。

陈老实和郑春山都有些失望:“还得三年买一回种子呀?”

知足吧,现代的时候大家都是年年买种子,有时还碰上黑心商家卖假种子,自己这里却可以保真。

“那今年他能帮着找多少,一斤多少钱?”郑春山拿过算盘,准备扒拉一下是不是划算。

邓琳琅在路上已经让系统算过了:“一斤七毛二,能帮着找七千斤。”一个生产队种二百亩,足够给全生产队下年作种还有富裕,接下来一年提高的产量,就是净赚的。

而邓琳琅没告诉陈老实等人的是,她拿出的种子,亩产不是李雪梅说的八百多斤那种,而是一千斤挂零,就算减产百分之十,相对现在亩产只有六百左右斤的产量,也是绝对的高产高高产!

李雪梅见郑春山把算盘扒拉的山响,善意的提醒他和陈老实:“人家那高产种子,一亩才用五斤种,你可别按七斤算。”万一郑春山算完觉得不划算,建议陈老实不用李经理帮忙买种子,她头一个哭给他们看。

邓琳琅却有别的担忧,直接向三人尤其是陈老实说明白:“这一次李经理给咱们帮忙,也是担着大风险的,所以不管是谁问,也不能说是他帮忙。否则两年之后咱们又想找人帮忙,我没脸去求。”。

三个人自然知道这里头的干系――修坏农具找的铁匠,只涉及本县某处集体单位,以李经理在县里的能力不怕人找麻烦。高产种子却涉及省城附近,李经理到了那怕是也无能为力。

陈老实有些不好意思,就自己前次向钱副主任走露消息向邓琳琅赔不是,邓琳琅见他听明白了,又向他建议,最好对各生产队长直接强调一下,一定要对种子问题保密。

虽然知道这密很难一直保下去,可能让大家多种一年高产粮是一年。

陈老实当晚便把各生产队长叫到大队部开会,还要求邓琳琅必须列席。他的话十分直白,就问各生产队长是想多交公粮,还是多给社员们分点粮食。

几乎不用问的话,生产队长们自然全都选择后者。陈老实这才把有可能找到高产种子的事儿透露了一点,然后说:“人家也是担着干系帮忙,所以都把嘴给我闭紧了。”

“还有,万一咱们每亩高产的消息让粮站的人知道了,核定公粮的时候肯定得往高了调。头一年的种子一个生产队只能种一百八到二百亩,粮站的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全种的高产品种,知道了肯定把咱们所有耕地都按高产定公粮。哪轻哪重,你们自己都能想明白吧?”

生产队长们都能想明白,个个兴奋又压抑的小声回答:“明白了。”那神情那声调,跟邓琳琅小时候看革命者参加秘密会议一样一样的。

所以姜还是老的辣,看人家陈老实这情绪鼓动的,邓琳琅一点也不怀疑,接下来整个前进大队的社员,都会为了多分口粮保持沉默。

不对,邓琳琅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泄秘的群体。不止邓琳琅想到了,因为想出让邓琳琅找李卫东帮忙主意的李雪梅,同样被要求列席会议,她也想到了:“大队长,还有各生产队的知青们,也得让他们把嘴闭严实了。”

陈老实摸了摸下巴:“小庄头一下子处理了四个知青,他们还不吸取教训吗?”

李雪梅现在一点也不相信知青的觉悟:“那些知青都是外来的,能跟咱们一条心?小邓,我可不是说你,你跟他们不一样,你跟我们从来都是一条心。”

陈老实不满的看了一眼后找补的李雪梅,自己接着向邓琳琅解释:“你现在就是小庄头的社员,不是知青,所以知青们做的任何事都跟你没关系。”

两人如此重视邓琳琅的感受,而邓琳琅又是帮全大队修好农具的人,生产队长们第一时间明白高产种子跟邓琳琅之间的关系,一齐点头赞同陈老实的话。

许茂林更是拍着胸脯向邓琳琅保证:“小邓你放心,咱们小庄头的人从来都没把你当外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