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 - 朱大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2章

◎她有自己的小心思◎

许慧丽心里刚把主意想定,就传来了敲门声,还有人在外头喊:“许姐,是不是琳琅回来啦,都两年没见着那孩子了,可把我给想坏了。一听说她回来,我就跟人说,得好好看看孩子。”

许慧丽脸色就是一变,看了邓林强一眼。邓林强不情不愿挪着小碎步去开门,邓琳琅扑哧一笑:“是钱姨吧,她还那么好热闹。”干啥啥不行,八卦第一名。

想打听八卦的可不止钱姨一个人,跟她一起被邓林强迎进来的一共三位,都跟邓家在一个楼道住着,没有工作,平时干完家务,四处打听消息扯闲话是她们的唯一的业余活动。

“哎呀,琳琅可是出息了不少。”钱姨一进屋就把眼睛盯到邓琳琅身上,边说还边回头看了跟着的二人一眼,看似向她们求证。彼此了解的许慧丽,却看到三个人的目光实际都聚集在两个孩子身上。

邓琳琅全当没看出三人目光所向,站起身向三人点了点头,笑着招呼一声,继续平静的坐下跟两个孩子吃面条。许慧丽对闺女的应对满意到十二分。

就该这样,明知道孩子刚进门,自己家人说话还来不及,就巴巴来串门,不就是想打听两孩子的事儿吗,还想让她闺女放下饭碗陪她们聊天?

想聊,来呀,不把天聊死算她许慧丽输。

几位老街坊,很快就邓琳琅下乡生活以及两个孩子的情况展开了你来我往的讨论,许慧丽应对自如,邓琳琅充耳不闻:她从来没有刻意隐瞒两个孩子是收养的,孩子们在小庄头早就知道,也曾被人当面议论过,早明白这样的人你不把她的话当回事,她们自己很快就失去议论的兴趣。

是娘养她们,又不是扯闲话的人养她们,在意扯闲话的人才会让娘生气,她们还在意什么。

看着跟没听到自己话一样的两个孩子,钱姨心里不大痛快:“琳琅呀,你一个人养两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吧,不怕她们的亲娘把她们找回去?”

她对付不了许慧丽,还对付不了这个点火就着的小丫头?!

邓琳琅头都没抬:“乡亲们都是实在人,平时能搭把手帮忙从没二话,没有一个嘴上关心、心里看热闹的。我没觉得吃啥苦,大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孩子们都跟乡亲们学的挺好。”

钱姨老脸有些挂不住:“那平时也没少占你的便宜吧,我听说你娘可没少给你邮东西。”帮忙,人家是看着你的东西才帮忙的。

“占我的便宜?”邓琳琅不在意的看了钱姨一眼:“我收养大妮的时候,我哥还没去过小庄头呢,没乡亲们帮忙我连房子都盖不起来,是我占了乡亲们的便宜。”

钱姨败下阵来,另一位孙姨接过话茬:“你在插队的地方盖房子啦,乡下盖房子就是省事儿,听说自己晒点土坯就能盖两间。”吹啥牛呢,土坯棚子也叫房子?

大妮很奇怪的看了孙姨一眼,小声向邓琳琅问:“娘,咱们家不是砖房吗,还是四间的大砖房,这位奶奶没去过咱们家,咋非得说咱们住土坯房呢。”

童言无忌的杀伤力更强,孙姨败退。

李姨抗起大旗:“原来琳琅盖了那么大的房子,那得欠不少债吧。你姐要结婚,你大哥也该张罗着娶媳妇,你娘手里可没多少钱了,你可不能再不懂事的跟你娘要钱。”话里话外端的是替许慧丽着想。

许慧丽的鼻子却被气歪了,她才不用姓李的替她着想,闺女好不容易回来了,要是因为几块钱再气走了,她跟姓李的没完!

没等许慧丽挽袖子,二妮小手已经往自己怀里掏了起来。几个人对着邓琳琅说话,眼睛就光明正大的看着她们娘仨,对二妮突然停下吃面条的动作,全都没看明白是咋回事。

钱姨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这农村孩子卫生习惯就是不好,咋能在饭桌上抓痒痒呢。”

二妮已经把小手从怀里拿出来,一起拿出来的是一张两块钱纸币,转身递向同样看着她的许慧丽:“姥姥,给,二妮有钱,给姥姥花。”

许慧丽心里乐开花,脸上却嗔怪邓琳琅:“咋给小孩子装这么些钱呢。”

邓琳琅一脸无辜:“我怕自己路上万一跟两孩子走散了,就给她们一人装点钱,告诉她们到时找人多的大房子,里头都有电话,她们借用别人的电话给我爹打,不得拿这钱付电话费。”

咋家庭就教孩子拿钱打电话,她们记得住电话号码吗?钱、孙、李三位都不相信,七嘴八舌问两个孩子是不是记往了轧钢厂的电话号码。

直到两个孩子分别把电话号码说了三遍,又各自展示了一下咋请总机转到后勤处,要找后勤处的谁,她们跟邓晋山是啥关系,许慧丽才一脸笑容的说:“行了,姥姥知道你们都聪明的好孩子,快吃面条吧,再不吃该坨了。”

钱、孙、李三位想打听八卦,却被娘三个怼的说不出话来,讪讪坐了没两分钟便说该回家做饭,灰溜溜出了门。许慧丽关门后,听见她们在自己家门口开始叽喳,根本不当一回事,回屋直接把大妮两个抱在怀里:“你们两个小人精。”

大妮任姥姥抱了一会儿,就要帮着娘收拾碗筷,被邓林强给抢了先,连邓琳琅都被他推出厨房,让她好好跟许慧丽说话。

原身还在的时候,跟许慧丽就没好好说过几句话,何况邓琳琅这个半路占据了身体的人,除了问问身体好不好、现在食堂里的活累不累、里头的人好不好相处外,领导是不是偏心,邓琳琅就找不到别的话题了。

许慧丽却已经觉得很满意,以前哪敢想二闺女有这么好声好气跟自己拉家常的时候。每当邓琳琅说完一个话题,搜肠刮肚想下一个话题的时候,她就感叹一声:“虽然知道你吃了不少苦,可看你现在说话办事,我又觉得孩子吃点苦也不全是坏事。”

说是这么说,等家里人都回来吃了晚饭,许慧丽还是当着所有人,把自己想过的主意说了出来,眼巴巴看着邓琳琅,就盼着她点头。

邓琳琅想过邓家人想让她返城,却从来没想过许慧丽宁愿办病退都要让她顶替,忙看了邓林胜一眼说:“娘,大哥回来没跟你说,我现在还不能回城。再说还有林强和林壮呢,你班让我顶替了,他们两个咋办。”

“不就是两个孩子的户口吗,我们一人少吃一口,咋也能把孩子养大了。”许慧丽此时眼里只有几年不见的二闺女,两个儿子被暂时抛在脑后,十分坚持自己的意见。

邓琳琅却缓缓摇头:“娘,大妮都六岁了,明年就该上小学,没有户口人家学校不会收她。还有二妮呢,她们两个上不成学,得当一辈子睁眼瞎,长大了连工作都不好找。我可不想让孩子跟钱姨她们似的,天天在家里扯闲话。”

许慧丽因为认识几个字,才成为轧钢厂的正式职工,虽然只是食堂做饭的,却也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事,现在听说大妮两个要成睁眼瞎,第一个反应就是:“孩子可得上学。”

邓琳琅赶紧点头:“不光是上学,我们娘三个回来,咱们家可咋住?姐后天就结婚,娘你不能再收着姐的工资,到时家里就剩下我爹、大哥和我有工作,要养活八口人,大哥连媳妇都该找不到了。”

邓林胜就知道,刚才妹妹看自己,自己没马上站出来支持她,她得把话题落到自己身上,只好笑笑说:“我也存了点钱。”

“娘你看吧,”邓琳琅抓住邓林胜的小辫子,得意的说:“大哥现在就开始藏私房钱了,等他娶了媳妇,家里又少一份收入。”

邓林胜气恨恨冲邓琳琅举了举自己的拳头,很想告诉爹娘,自己存下的钱,都是邓琳琅不停捎大米换来的。却因几次被邓琳琅在信里提醒,不能把他卖大米的事儿告诉爹娘免得他们担心,失去了最好的时机,现在说怕爹娘连大姐的婚礼都没心情准备。

邓琳琳一直看着变了个人似的妹妹,想了一下轻声说:“我结婚也是老邓家的姑娘,会每个月给娘孝敬钱的。”

“姐,你孝敬得量力而行。结婚你不得要孩子,自己小家要不要添置东西。姐夫家同样有父母,你每月给咱娘钱,人家父母你给不给?”邓琳琅按照自己在现代时的理念劝邓琳琳。

邓琳琳仿佛头一次想到这些问题一样,低下头没再说话,邓琳琅更惦记着劝许慧丽,又把话题转回自己不接班上:“娘,你也不想天天跟我钱姨她们似的,每天东打听西打听惹人烦吧。那就好好在食堂干。”

“我哥去看过,我那房子真是砖房,洗澡做饭都方便。现在说是协助妇女主任工作,可妇女主任天天长在我家里,根本不用到大队上工,每天还给我记十个工分,一个月有十块钱的补贴,现在我们大队妇女又成立了手工合作社,加起来不比你食堂那个班挣的少。”

邓林胜吸取了教训,马上声援邓琳琅:“他们生产队的人是挺好的,我去了好几家要请我吃饭。孙婶子天天过去帮琳琅带孩子做饭,她肯定不想回来帮娘你做饭。”

尽管最后给自己挖了个小坑,邓琳琅还是赞许的看了邓林胜一眼,当着全家人的面把自己带回来的大箱子打开,一样一样给家里人拿礼物:

爹娘的保暖衣、姐姐的布料、两个弟弟的钢笔,哪一样在平山本地都是拿的出手的好东西。邓琳琳摸着光滑平整的哔叽布,有些不好意思:“上回大哥捎回来的料子,我已经做了两件上衣了。你一年才分几尺布,咋又给我带了。”

上一次捎的青布是论匹的,所以邓琳琅也没掩饰自己可以买到好布:“我又没特意托人,碰着合适的就买下来了。哔叽还是在城里穿的出去,在农村穿糟蹋了。”

邓琳琳听了,高兴的收下礼物,手一直没离开布料。

邓晋山一直抽烟看着邓琳琅分礼物,此时才说:“你惦记着家里人是好的。刚才还劝你大姐量力而行,到自己咋大手大脚的。”说完,有些不满的看了大闺女一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