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岁华安
裴惊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的软剑忽地挑开泥封,动作干净利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刹那间,酒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园子,惊飞了檐下的白鸽。
白鸽扑腾着翅膀,飞向天空,仿佛也想将这醉人的酒香带向远方。
沈青黛望着裴惊竹腕间若隐若现的青紫纹路,心中微微一痛。
她想起了塞北风雪夜,那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夜晚,裴惊竹咳血写下《茶经注》的情景。
那一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裴惊竹却不顾病痛,执着地书写着对茶的热爱与理解。
如今,那本《茶经注》正在国子监当蒙学课本,传承着茶文化的精髓。
“朱雀桥那边可热闹了!”
墙头突然探出方紫汐簪着算珠的脑袋,她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
“泠玉摆了十桌盐铁账本,说要办‘清账诗会’,白英正带着羽林卫维持秩序呢!”
裴念归眼睛一亮,兴奋地扯住关回舟的佩刀,小脸上满是好奇。
“关叔叔的刀穗怎么换成铃铛啦?”
她的声音清脆,如银铃般在园中回荡。
众人皆笑,那笑声仿佛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又明媚。
那对金铃原是三皇子府暗器,如今却被齐白英改作警示铃,专防这莽汉醉酒误事。
关回舟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不是白英怕我误事嘛,不过这铃铛也挺好,一响起来我就知道该注意了。”
在这欢声笑语中,春日的气息愈发浓郁,满园的桃花似乎也开得更加娇艳了。
春风轻柔,似一双温柔的手,卷起案头的宣纸。
宣纸缓缓飘动,露出《塞北志补遗》末页的朱批。
裴惊竹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苍松。
他执笔蘸墨,动作沉稳而专注,腕间的沉香珠滑落袖口,那沉香珠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带着几分岁月的宁静与悠远。
正是沈青黛当年从慈恩寺古佛掌心求来的,承载着她对裴惊竹的深深祝福与牵挂。
“黄沙尽处春草生……”
他低声念着未完的句子,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忽觉掌心一暖,沈青黛不知何时已来到他的身旁。
她身着一袭淡紫色长裙,如同一朵盛开的紫罗兰,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她将茶汤泼进端砚,动作轻盈而优雅,澄碧的茶汁裹着松烟墨,在宣纸上洇出漠北绿洲的轮廓。
那轮廓仿佛带着生命的气息,在宣纸上缓缓展开,呈现出一幅壮丽而又美好的画卷。
“当年你说要教我识茶。”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他腕间淡去的毒纹,眼中满是温柔与怜惜。
“如今倒是我用茶汤解了你的毒。”
她的声音轻柔,如春日里的微风,带着几分感慨与欣慰。
鎏金护甲轻轻叩击青瓷茶则,里头盛着天山雪莲晒制的茶末,那是陆竟遥每月快马送来的,承载着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裴念归突然举着纸鸢跑来,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春日里最耀眼的阳光。
金线绣的凤凰在阳光下流转,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即将展翅高飞。
“爹爹快看!元霜姨姨教我在翅膀上绣了茶马道!”
她的声音清脆而欢快,充满了童真与喜悦。
裴惊竹和沈青黛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满是对女儿的疼爱与骄傲。
他们望着女儿手中的纸鸢,仿佛看到了茶马道上的繁华与忙碌,看到了茶叶贸易带来的繁荣与发展。
在这茶香与墨香交织的春日里,时光仿佛变得缓慢而宁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而又惬意。
日影西斜,阳光变得柔和而温暖,宛如一层金色的薄纱,洒在大地上。
陈泠玉身着一袭石榴红长裙,身姿婀娜,抱着盐铁账本跨进月门。
她的发间别着金算筹,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石榴裙摆沾满了朱雀桥的柳絮,仿佛带着几分市井的烟火气息。
“按新式记账法,今年盐税比先帝朝多了五倍……”
她的声音清脆而利落,透着一股精明与干练。
突然瞥见关回舟在角落打盹,他的鼾声如雷,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陈泠玉柳眉一竖,眼中闪过一丝怒意,算盘珠子劈头砸去:“睡什么睡!你兵部还欠着户部三千匹战马的草料钱!”
关回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惊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