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被害的原因
“我认为这本书中出现的基础数据,成了香河改造计划制订方案的理论基础。换言之,是支持该计划推行的论据。也就是说,这本书里所刊载的数据不过是整个调查数据里的一部分。而且仅仅是即使公开也无碍大局的数据。对推进计划的一方来说,不合适的数据或许就在调查结果中,但是不能对外公布。而且方先生或许偷看了不合适的数据——那些才是他说的‘基准数值’。”谢凯分析说。
“那……不合适改建的数据是什么呢?”毛小菲问。
“例如从预测基础的降雨量,就可以知道基准数值是否正确。就降雨量而言,河流的流量数值等等。源头流域的降雨量与上游附近的流量的关系,怎样计算出来的?在这本书中,强调了八十年代发生的台风受灾情况。与当时比,现在上游的情况变化已经很大了。因为在香河的源头,建造了明贤水库。”谢凯说。
“对了!”毛小菲说,“方崇那一天驾车旅行的目的地除了谷溪,还有明贤水库。”
谢凯点了点头:“假如方先生为了弄清这些数值的疑惑,想要去现场勘察呢?或许那时他已经知道了这个调查本身有问题,是在欺骗大众。”
“那,他是被欺骗呢?还是事先就知道?这些数值与那起案件有关吗?”毛小菲提心吊胆地问道。
“还不知道。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线索。”谢凯说。
“是啊!”长时间沉默的古欣说道。她凝视谢凯眼神里充满佩服,“如果方先生知道那种不正当行为,绝不会沉默不管的。是吧?”
“是那样啊……”毛小菲踌躇片刻后,斩钉截铁地说:“大概是那样吧!方崇那个人天生具有专家的气质,他讨厌为了追求工程而去破坏自然。鉴于此,如果他知道这项工程是不正当行为,决不会无动于衷吧。那么……这样说来,他已经成了绊脚石,有些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对,发生那样的事并不奇怪。为了推进好几亿的项目,要排除障碍是理所当然的。方先生在项目的第一阶段之前,已经完全知道了作假的基础数据,如果将这些歪曲的事实公诸于众,项目就不可能启动。这样对要推进计划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既然察觉到危险,他们就要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干掉方崇。然而,这是需要赶紧办的事。从这种粗暴的杀人灭口的手段上,可以看出罪犯们的残忍,同时也可看出他们慌慌张张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择作案手段,时间和地点。对于他们来说,那时是千载难逢,或者说是最后的机会……由此可见,那帮人掌握方崇的一举一动,并伺机谋杀……”谢凯冷静地分析,“如果方崇卷入香河改造计划,那么当时,在他就职的公司里,除了方崇以外,应该还有人与项目有关。毛小姐,你想起来了吗?”
“我……”毛小菲惶恐不安,“我记不清了!”
“譬如方崇的顶头上司,同事什么的,或许同方先生一样,在公司内部是重点人才。”谢凯说。
“他公司里的人——和我都是在葬礼上初次见面,谁怎么样不知道,完全不记得了。”
“是吗?不过,不光是公司的人,政府部门的人也参加了那个项目吧?另外,能够知道计划和调查数据的人不论是谁都请你回想一下,其中,有没有与方崇特别亲近的人,想起来以后就告诉我,一直到明天,我都住在留园酒店。”谢凯说着,在名片的背面写下了自己的客房号码。他们几个人聊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谢凯他们要回去了。毛小菲送给他们土特产,自己家的酱菜罐头。
古欣当日傍晚赶了回去,谢凯说要到第二天以后看情况,也许继续呆在这里。
“那起案件要正式开始调查吗?”毛小菲问。
“我打算挖掘新的事实,最起码能触动警方展开新的调查。”谢凯说。
“那么要怎么进行呢?时间那么久远了。”毛小菲说道。
“还没决定。如刚才所说,先从案发当时方崇的人际关系开始着手调查。”
谢凯走后,毛小菲有些坐立不安。因为她想起一个人来:自己的男友原择。
如果谢凯说的是真的,那么当年的案子隐藏着可怕的犯罪么?在那犯罪集团中,原择是否参与其中?只要稍加思考,毛小菲就觉得不寒而栗。原择在案发当时,是这边政府机关城建部门的负责人,与方崇是大学时候的朋友,毛小菲和方崇认识不久,又认识了原择。
当时方崇对原择的介绍就是,原择在城建部门上班,从事和香河相关的工作。现在想来,原择当时负责的就是拆除云堰的工作吧。案发当日,听说原择出差去了北京。连夜赶回的原择双眼哭得通红,毛小菲记得当时看着他萎靡消沉的样子,着实没有一点虚情假意。那之后,原择从政府部门辞职,进入万南建设公司,耐人寻味的是顶了方崇的缺。后来毛小菲从他的口中得知是因为万南建设公司盛情邀请他去的。而迫于人事变动的压力,这也是他跳槽的契机。在新的工作场所,原择身居高位,那年只有三十岁。就这样,从那时起,毛小菲开始和原择交往。
毛小菲越想越觉得发毛,于是将原择约出来见面。
原择慢悠悠出现了,比约定的时间迟到了十五分钟:“真是难得,你主动给我打电话。”
他一面说着一面要了咖啡。原择是个很注重外表的人,总是穿得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和方崇成鲜明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