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孟玄,字子归,乃金陵一代有名的才子
第65章孟玄,字子归,乃金陵一代有名的才子
为了确保美食节的成功,县令李云霆和萧逸也全身心投入了筹备工作。
李云霆作为县令,他不仅要确保节庆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要通过这个机会提升江宁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美食节不仅是一次美食盛宴,更是展示江宁城文化与风采的大好时机,这次若是做得好,以后再举办就会有更大的名气,更多客流量,这可是他作为县令的政绩展示机会。
在筹备的初期,李云霆便开始了他的邀请工作。
他从京城被派来到江宁城做县令,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好好建设自己的管辖之地,现在有这么个机会简直就是正中他的心头。
他撰写并亲自签发了大量的请帖,邀请了江宁城及周边各地的名流、官员、商贾和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外地来往江宁的商贩和食客。
为了保证美食节的盛大场面,他还特意向京城的几位旧识和长官发去了请帖,力图将这场美食节打造成江南地区的一个文化盛会。
李云霆一边忙于安排请帖的发送,一边通过县衙的关系,联系各地的官员和商会,确保他们在节日期间能顺利到达并参与其中。
他边写信边想:每位受邀的宾客,除了美食之外,还要体验江宁的文化特色,如江南的丝绸、陶瓷等地标性的工艺品,这不仅能让宾客们留有深刻印象,也能为江宁的其他产业带来商机。
李云霆在伏案写了一整天终于签完了这些请帖,他揉了揉酸胀的手腕,突然想到自己的昔日同窗孟玄。
孟玄,字子归,乃金陵一代有名的才子,当年以才高八斗之名高中探花,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他的仕途却极为短暂,仅仅一年,他便辞去翰林院庶吉士的职务,回到故里金陵。
此举在当时引发了一片哗然,甚至有人以为他得罪了朝中权贵,不得不黯然辞官。
但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孟玄的同窗好友,李云霆曾私下向他询问缘由。
孟玄只是淡然一笑,说道:“读书科举,不过是为证明自己才学足够,至于仕途,非我所求。浮华宦海,不若山水悠然。李兄,我已得偿所愿,余生只想做个闲云野鹤。”
孟玄家世富裕,其父经营酒业多年,积累了不菲的家产。
辞官后,他游历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之间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的辞官之举和随后的潇洒生活,渐渐成为江南士人圈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人赞他“看破功名,超脱世俗”,也有人批评他“玩物丧志,贪图享乐”,但孟玄对此从不在意。
回到金陵后,孟玄在城南修了一座园林,取名“闲鹤居”,每日品茗赋诗、游山玩水,与友人谈古论今。
他尤爱美食美酒,认为这是人生一大快事。
孟玄擅长品评佳肴,对江南的酒水点心更是了如指掌。
他还将自己的品评心得写成小册子,广为流传,甚至被商贾视为“美食圣经”。许多酒楼和食肆都以得到孟玄的赞誉为荣。
孟玄与李云霆多年未见,却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他时常寄来信件,信中夹杂着自己的诗词与对某道美食的品评。
他也多次邀请李云霆到金陵赴宴,但奈何李云霆公务繁忙,一直未能成行。
孟玄在信中不止一次调侃:“云霆兄若再推辞,莫不是怕被金陵的美食迷了心智?”
这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如今已是金陵美食界的名人。
若能邀请孟玄前来,不仅能借他的名气为美食节增添声势,还能借他的眼光为江宁城的美食评判一番。
想到这里,李云霆提起笔,给孟玄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他详细描述了江宁城即将举办美食节的计划,并热情邀请孟玄前来品尝评价。
他还特别提到:“江宁城的美食虽不如金陵繁多,但自有其独特之处。吾新结识一厨艺了得之人,其为江宁美食节提供的菜谱,又有福满楼大厨掌勺烹饪,必定能让子归兄一饱口福。若子归兄能莅临,不仅是江宁美食界的荣幸,也定能为此盛会添一笔浓墨重彩。”
写罢,李云霆满意地吹干墨迹,将信仔细折好,装入信封。
他特意吩咐一名信使,亲自送往金陵,并嘱咐道:“务必快些送到,孟兄若愿意前来,尽早告知我,好提前安排接待。”
信使领命而去,李云霆坐在书桌前,心中盘算着:若孟玄能来,江宁美食节的声势必将更加浩大,或许还能吸引更多的江南名流前来。
李云霆一边忙着签发请帖,处理相关的事务,一边通过衙门进一步推动美食节的宣传。
各大酒楼、餐馆、商铺也在他的带领下积极宣传活动,务必在节日期间让美食节的盛况遍布全城,吸引更多的游客。
江宁美食节是全城的一场盛事,吸引着各地的商贾名流汇聚于此,同时也暗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作为县尉,萧逸深知一旦发生任何意外,轻则影响活动声誉,重则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他从得知美食节计划开始,就全力以赴投入到安保工作的准备中。
美食节的展台规划涉及全城多个区域,包括主会场、各大酒楼分会场、以及沿街小商贩的摊位,萧逸都亲自带队勘查地形,考察展台搭建的安全性。
他特别注意到人流聚集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如木质展台的承重、搭建时是否牢固,是否配备防火设施等。
萧逸召集木匠和匠人,详细交代施工标准:展台必须使用优质木料,搭建牢靠稳固,不能有任何偷工减料现象。
为确保万无一失,萧逸还要求每个展台都配备水桶、沙袋等基本的防火工具,特意安排衙役每日巡查搭建进度,并记录可能存在的隐患。
为了防止人流过于密集导致混乱,萧逸在各个关键点设置了固定岗哨。
他以美食节的主会场为中心,在外围设立多个分岗,确保能够形成一张覆盖整个活动范围的安全网。
他精心挑选衙役,按照街道区域分配任务,并规定了巡逻路线与时间表。
每半个时辰,必须有一队衙役在主街道巡逻一次,以保持街道的有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