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人生 - 被讨厌的勇气 - 岸见一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被讨厌的勇气 >

舞动的人生

舞动的人生

哲学家:有什么问题吗?

年轻人:您的论点不只否定了人生规划,也否定了努力付出这件事!比如所,有人从小就梦想成为小提琴家,经过努力练习,终于进入理想中的乐园,而且表现杰出。又或者努力苦读,终于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律师。像这样的人生都不是随随便便、没有目标和计划就可以达成的呀!

哲学家:所以你是说,这些人都是以攻顶为目标,默默地爬上去的?

年轻人:那还用说!

哲学家:真的是这样吗?这些人无论处于人生中的任何瞬间,不都是活在“当下”吗?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生并非一直在“路上”,而总是活在“当下”。

像是梦想成为小提琴家的人,不总是看着眼前的那首曲子,专注在每一首曲子、每一个小节、每一个音符上吗?

年轻人:然后就可以达到目标?

哲学家:你要这样想:所谓的人生,就像一圈又一圈跳着舞,跳着的每一个瞬间,成为一连串的刹那。然后当你回过神一看,才会发现:”啊!我已经来到了这里!“

跳着"小提琴"舞的人之中,有人就这么成为专业的小提琴家;跳着“司法考试”舞的人之中,也有人就当上了律师;跳着“摇笔杆”舞的人,或许就变成了作家。大家都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没有人会在“半路上”就结束。只要跳舞的“当下”是充实的,就已经足够。

年轻人:只要跳着现在这一刻就可以?

哲学家:是的。以跳舞来说,舞动身体本身就是一个目的,没有人会想借着跳舞到达某一个地方。当然,会左右你可以到达的地点,而且因为你是持续在跳动,所以也不会留在原地。不过,是没有目的地存在的。

年轻人:没有目的地的人生?有谁会想要这种漫无目标的人生?!

哲学家:你所说的那种“在半路上无法到达的目的地”的人生,算是“变动式的人生”;相对的,我所说的舞动的人生,则可以称为“实现式的人生”。

年轻人:“变动式”和“实现式”?

哲学家:我就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明吧。一般的运动,会有起点和终点。我们都希望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由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运动,而且越快到达越好。也就是说,如果可以搭上特快车,就没有必要可以去搭每站的普通车。

年轻人:您是说,如果目的是要“当上律师”的话,能越快而且越有效率地去达成越好?

哲学家:对。于是在抵达目的地之前的这段路,因为目的还没达成,所以是不完整的。这就是“变动式的人生”。

年轻人:不上不下的,是吗?

哲学家:没错。另一方面,所谓的“实现式”,表示“目前正在动作的”,也是“动作完成后的结果”。

年轻人:正在动作的,也是动作完成后的结果?

哲学家:换一种说法,就是“既是过程,也可以当成结果”。跳舞如此,旅行也是如此。

年轻人:哎呀,我完全搞混了……为什么又跑出一个旅行来,怎么回事?

哲学家: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举例来说,你要去埃及旅行。这时候的你,会尽可能有效率地快点到达古夫金字塔,然后以最短距离的方式赶回家吗?

那样做并不是旅行。其实从你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旅行”了,接着,在你抵达目的地之前的每一个瞬间也都是“旅行”。当然,最后就算因为什么状况让你没能去到金字塔,也不能说你没能去到金字塔,也不能说你没去“旅行”。这就是“实现式的人生”。

年轻人:唉,听不太懂。刚才老师否定了以攻顶为目标的价值观,是吧?如果用登山来比喻“实现式的人生”,会是怎样?

哲学家:如果登山的目的就在“攻顶”,那就是“变动式”的行为。说得极端一点,就算搭上直升机直接飞到山顶,停留个五分钟再飞回来也可以。当然喽,如果始终到不了山顶,这个登山行动就宣告失败。

可是当目的不在攻顶,而是登山的时候,就可以称为是“实现式”了,而且最后有没有到达山顶都无所谓。

年轻人:您这种说法实在太不像话了!老师,您完全陷入了自我矛盾。趁您还没在大家面前丢脸之前,我先来揭穿您的真面目吧!

哲学家:喔~那可是求之不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