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割舍别人的课题 - 被讨厌的勇气 - 岸见一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被讨厌的勇气 >

第三夜割舍别人的课题

第三夜割舍别人的课题

苦恼了两个星期后,年轻人再度来到哲学家的书房。所谓的自由是什么?别人、还有我,为什么没办法变得自由?束缚我的那个东西,它的真面目又是什么?丢给年轻人的这分功课,未免也太沉重了一点;要想找出满意的解答,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年轻人越是认真思考,就越注意到自己的不自由。

否定“认同的需求”

年轻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关于自由的话题吧?

哲学家:嗯,所谓的自由是什么?你仔细想过了吗?

年轻人:我根本是绞尽脑汁、想破了头。

哲学家:得到结论了吗?

年轻人:唉,想不到答案。可是呢,虽然不是我自己想的,不过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这么一段话:“货币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这是出现在托斯陀耶夫斯基所写的一本小说里。您觉得如何?这句“被铸造出来的自由“是不是让人觉得一针见血?这段话一语道破货币这种东西的本质,真是精采,让人佩服。

哲学家:原来如此。的确,归根究底,由货币所带来的种种事物的真面目,或许就是自由也说不定,真的堪称名言。只不过,应该无法从这里推论“所谓的自由就是货币”吧?

年轻人:是呀,没错。有些自由是可以用金钱换取的,而且那些自由说不定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无拘无束。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是用金钱交易得到的;可是有了巨额财富,人就能得到完全的自由吗?我认为应该不能,而且也希望并非如此。人类的价值、人类的幸福是没有办法用金钱买到的。

哲学家:那么假设你已经得到金钱方面的自由。只是就算你拥有巨额财富,依然得不到幸福。这时候,留在你身上的,会是什么样的烦恼、什么样的不自由呢?

年轻人:那就是老师您再三提到的人际关系喽。这部分我也仔细想过了。譬如说,虽然有了大笔的财富,却没有心爱的人、没有可以称为死党的好朋友,大家都对你敬而远之,这就是大不幸。

另外还有一个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的,“羁绊”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在人际关系的羁绊中纠缠不清、痛苦挣扎。像是:必须和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或是必须小心翼翼地对待讨厌的上司;您想想看,如果可以不用管这些琐碎的人际关系,是多么轻松愉快啊!

但这种事谁也没办法。我们无论到哪里,都处在他人的包围下,过着和人互动的生活,成为社会中的“个人”,逃不出人际关系的天罗地网。原来阿德勒所说的”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的确是真知灼见。

哲学家:这个部分很重要。你可以再深入思考看看,到底是人际关系中的什么东西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年轻人:就是这里!老师上次提到,要把别人当成“敌人”还是“伙伴”这个部分。您说,如果可以把别人当成“伙伴”的话,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有所转变。这的确是可以接受的观点,上一次我也确实有了充分理解才离开。可是我回去后,经过反复思考,总觉得人际关系中有些要素,是无法光凭这样的解释来涵盖一切的。

哲学家:喔,譬如说?

年轻人:最简单的例子应该就是我爸妈吧。父母亲对我而言,再怎么说都不会是“敌人”。尤其是小时候,他们是我最重要的保护者,养育我、保护我。关于这一点,我是真心感谢,没有半点虚假。

不过我爸妈生性严谨。上次也跟您提过,他们总是拿我和哥哥做比较,不认同我;对于我的人生也一直意见不断,像是“再用功一点”“不要跟那种朋友来往”“至少也应该考上这所大学”“去做这种工作嘛”……等等。他们的种种要求给我很大的压力,完全就是一种“羁绊”。

哲学家:结果是怎么处理?

年轻人:一直到读大学前,因为实在无法违背父母的要求,所以也曾经觉得很苦恼和厌烦。但是不可否认的,自己的希望和父母的要求偶尔也会有一致的时候。不过幸好现在的工作是我自己选的。

哲学家:这么说来,我还没听你提过你的工作。你是……

年轻人:我目前是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当然,父母还是希望我像哥哥一样继承父亲的印刷厂。所以从开始上班之后,彼此之间多少有些摩擦。

如果今天对象不是父母,而是“敌人”的话,我应该就不必这么苦恼了;因为不管对方如何干涉我,我只要不理他们就可以了。可是对我来说,父母不是“敌人”。姑且不论算不算伙伴,至少不应该称他们为“敌人”。毕竟关系太亲近了,很难完全无视于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哲学家:当初顺着父母心意选择学校的时候,你对他们的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很复杂。虽然也有怨恨,却也同时有种安心的感觉。心理想着:如果是这所学校的话,应该就会得到认同了吧。

哲学家:得到认同的意思是?

年轻人:呵,您就别再兜圈子套我的话了,您应该也知道,就是“认同的需求”嘛,人际关系的烦恼可以说几乎都集中在这部分。我们活在不断需要别人认同的环境里。当对方不是令人憎恨的“敌人”时,我们就会想要获得他的认同和尊重!没错,我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

哲学家:我明白了。关于你现在所说的,我先把阿德勒心理学的大前提告诉你。在阿德勒心理学中,否定向他人寻求认同这件事。

年轻人:否定认同的需求?

哲学家:根本没有必要得到他人的认同。其实不如说是“不应该寻求认同”。关于这一点,我必须事先强调说明。

年轻人:我的天,您在说什么!认同和尊重,不正是推动我们最普遍的需求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