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与顽强的锁链
红线与顽强的锁链
年轻人:嗯,我要提出的反驳待会再说!接下来,“交友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家:这是工作之外、更广义的朋友关系。虽然不像工作那么有强制性,但无论在跨出第一步,或是关系上的加强都比较困难。
年轻人:啊~没错,真的是这样!像学校或公司这种有固定“场所”的情况,还可以建立关系;虽然这些关系通常很表面化,而且只限于那个场合。如果要从那层关系开始踏出个人交友的第一步,或是在学校和工作场合以外的地方交朋友,就非常不容易。
哲学家:你有称得上死党的好朋友吗?
年轻人:朋友是有,至于能不能算是死党嘛……
哲学家:我也曾经如此。高中时代的我是不交朋友的,每天只顾着学希腊语或德语,不然就是埋头读我的哲学书。当时我母亲觉得有点不安,还去找我的导师商量这件事。据说老师的回答是:“不必担心,他是一个不需要朋友的人。”因为这句话,母亲和我都松了一口气。
年轻人:不需要朋友的人……所以老师您在高中时代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吗?
哲学家:不,我有一个唯一的朋友。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在大学里学的。”结果他没有继续念大学,住在山里好多年后,据说目前在东南亚从事新闻工作。虽然已经好几十年不见,我却有一种即使再见面,还是可以和当年一样契合的感觉。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真的是这样的吗?朋友人数的多寡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一点和爱的任务也有关联,真正应该要考量的是彼此关系的距离及深度。
年轻人:即使是我,从现在开始也有可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吗?
哲学家:那当然。只要你改变了,周围也会跟着变,而且是不得不变。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一个改变别人的学说,而是为了让自己改变的心理学。不是等待他人的改变,也不是等待状况改变,而是由你主动踏出第一步。
年轻人:嗯……
哲学家:事实上,你不是来到了我的书房?而我,也接纳了你这位年轻的朋友。
年轻人:老师您说把我当成朋友?
哲学家:是呀,我们是朋友啊。我们在这里进行的讨论,既不是心里咨商,也不是工作上的关系。对我来说,你就是无可替代的朋友。你不是这么认为吗?
年轻人:您说,无可替代的……朋友?喔,不、不,我还没想过这一点呢!我们继续吧!最后的“爱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家:这部分,请你分成两个阶段来思考。一个是所谓的恋爱关系,另一个是家族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工作、交友以及延续下来的三个任务之中,爱的任务应该是最困难的吧。
例如由朋友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后,有些朋友之间所容许的言行举止,从变成恋人的那一刻起就不一样了。具体来说,像是不能和异性朋友出去玩,或是有时候光是和异性朋友讲电话,另一半就会嫉妒之类的。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也更深了。
年轻人:是呀,这是没办法的事啊。
哲学家:可是阿德勒并不认同束缚对方的行为。当对方看起来是幸福的,就单纯给予祝福,那就是爱。在彼此束缚之下儿结合的关系,是撑不了多久的。
年轻人:哎呀,这样的说法会变成鼓励劈腿啦!照您这样说,因为看起来很幸福,所以就连对方出轨的时候,我们也要衷心祝福他吗?
哲学家:这并不是积极鼓励出轨的行为。请你想想看,两个人在一起,却感觉好像有什么地方让你喘不过气,或是被迫绷紧神经,那样的关系顶多可以说是恋情,却不能称为爱。人只有在感觉“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尽情地展现自我”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爱。没有自卑感,也不必夸耀自己的优越性,可以处于平稳、极为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谓的束缚,就是内心想要支配对方的一种展现,也是基于不信任所产生的想法。和一个不信任你的人在一起,是无法感觉自然自在的吧?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睦生活在一起,彼此就必须处于人格对等的状态。”
年轻人:喔~
哲学家:只不过,恋爱关系或婚姻关系中有“分手”这个选项。即使是相伴多年的夫妻,当关系的延续变得困难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分手。但亲子关系在原则上是办不到的。如果说恋爱是以红线结合的关系,那么亲自之间就像是扣上了顽强的锁链。即使想切断,你手上有的也不过是一把小剪刀。亲子关系的难处就在这里。
年轻人:那应该怎么办呢?
哲学家:一目前的阶段来说,不可以逃避。无论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困难,都不能回避正面相对,或是拖延问题。即使最后的选择是以剪刀来切割,都还是得先面对面。最糟的是“保持现状”,停留在目前的状态下。
理论上,人是无法独立生存的,只有置身于社会的脉络中,才能称之为“个人”。也因此,阿德勒心理学将个人的“独立”及置身于社会的“协调”视为重大目标。至于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阿德勒说,请面对“工作”“交友”与“爱”这三项人生中不得不直接面对的人际关系任务吧。但年轻人还无法完全了解它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