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人生任务” - 被讨厌的勇气 - 岸见一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被讨厌的勇气 >

如何面对“人生任务”

如何面对“人生任务”

年轻人:嗯。可是我的疑问还是存在,就是那句“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关于自卑感是人际关系中的烦恼,还有自卑感对我们的影响等说法,我的确是懂了。至于人生并不是竞赛这件事,我也承认它是说得通的。但我真的没办法把别人当成“伙伴”,心里总觉得对方是“敌人”,这一点应该也没错。

我只是很难想象,为什么阿德勒那么重视人际关系,甚至断言“所有的一切”都与它相关。

哲学家: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部分,不管怎么把它扩大思考,都还不足以解释完全。你还记得吗?上次我说过:“你所欠缺的是变得幸福的勇气。”

年轻人:想忘也忘不掉。

哲学家:那么,你又为什么无法把其他人当成“伙伴”,只觉得是“敌人”呢?那是因为失去勇气的你在逃避“人生的任务”。

年轻人:人生的任务?

哲学家:是的,这非常重要。在阿德勒心理学中,对于人类的行动与心理层面都提出了很明确的目标。

年轻人:喔?是什么样的目标?

哲学家:首先,行动面的目标有“独立”和“能与社会和谐生活”两项。而支援这项行动的心理面目标则是“我是有能力的”,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样的认知。

年轻人:请等一等,我做个笔记。

行动面的目标:

一、独立

二、能与社会和谐生活

然后,支援这项行动的心理面目标,则包括两项认知:

一、我是有能力的

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我也知道这个部分很重要啦。身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在于他人以社会的和谐相处下生活,好像也和我们目前为止讨论的话题有关。

哲学家:接着,这些目标将在面对阿德勒所说的“人生任务”时达成。

年轻人:所谓的“人生任务”是?

哲学家:所谓的“人生”这两个字,请你从小时候开始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有父母、亲人的保护,尤其是不用工作也能活下去。可是不久后,“独立”的阶段就来临了,不能一直依靠父母。精神上的独立就不用说了,在社会上也要独立,必须从事某些工作——这里所说的“工作”不是只有在公司上班那么狭隘而已。

而且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交友关系。当然,也有可能和其中某个人谈恋爱,进一步走入婚姻。这样一来,就开始了婚姻关系;有了孩子之后,亲子关系也跟着出现。

阿德勒将这些过程中所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以及“爱的任务”三项,统称为“人生任务”。

年轻人:这种情况下的“任务”,是指身为社会一份子的义务吗?像劳动或纳税那样的?

哲学家:不,请以人际关系为主轴来思考,它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距离还有深度。为了强调这一部分,阿德勒曾经以“三种羁绊”来说明。

年轻人:人际关系中的距离和深度?

哲学家:当一个人以社会中的的一份子而活着的时候,就不得不直接面对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的任务。在“不得不直接面对”这层意义上,正是一种“任务”。

年轻人:嗯,具体来说呢?

哲学家:首先,我们从“工作的任务”来想想看。无论哪种工作,没有一种是可以独自完成的。以我来说,通常会在这间书房里写着要出书的稿子。这是没有别人可以替代、必须自己完成的工作。但就算是这样,还是要有编辑、装订、印刷,以及经销或书店的众人协助,才能圆满完成这项工作。原则上,没有一种工作是不用跟他人合作的。

年轻人:广义来说是这样吧。

哲学家:但是如果以距离和深度来考量的话,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难度最低的。因为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有一个很明确易懂的共同目标,那就是成果。即使过程中有些合不来,还是能互相合作;应该是说非合作不可。当彼此之间的关系只限于“工作”时,只要工作时间结束或换了工作,双方就会变回不相干的陌生人。

年轻人:的确是。

哲学家:至于会在这个阶段的人际关系中受挫的,是那些被称为尼特族或茧居族的人。

年轻人:咦?请等一等!照老师您的说法,这些人并不是不想工作、不愿意劳动,完全只是为了逃避“工作中所牵连的人际关系”,所以才不去工作吗?

哲学家:先不说本人有没有自觉,又自觉到什么程度,问题的核心还是人际关系。譬如说:为了求职寄出履历表、接受面试,结果好多家公司都没录取。不只自尊心受损,甚至自己也不明白,为了工作遭受如此对待,到底有什么意义?又或者:在工作上出了大纰漏,让公司遭受巨额损失,眼前一片黑暗;明天开始,连公司都不想去了。前面说的这些人,都不是讨厌工作这件事。他们不想面对的,其实是因为工作遭受别人批评、谴责,说你“能力不足”或“不适合这份工作”等等,在身上烙下“无能”的烙印,让自己宝贵的尊严受伤。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