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报纸报道
沈岩采用董老师意见之后,村长曾经偷偷告诉他,董老师本来是首都农业大学的教授。
当年大跃进期间,他曾经私底下抱怨,说没有理论支撑,简直是瞎胡。这件事情当时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没想到后来运动起来,这件事情又被人翻出来,说他对上面的人不满、有反动思想。
他辩解无果,就这样被当做反革命发送到这里参与劳动改造。
后来他的家人也受此牵连,老伴儿被批斗时突发心脏病死了,女儿不堪屈辱,上吊了。儿子则下落不明,一直没有消息,估计是凶多吉少。
“按道理说,董老师是大学老师,许技术员才是大学生呢你这次可能压对宝了!”
村长有最质朴的观点,老师总是比学生厉害的。
“那村长叔你家的小鸡怎么喂?听董老师的还是许技术员的?”沈岩开玩笑地问。
村长一瞪眼,“那我当然听董老师的了,他是老师嘛!我可是最敬重知识分子的!”
村长说的没错。他们村子下放来的臭老九、右派分子几乎都没受到什么虐待。
大部分知识分子都被村长安排去当老师了。虽然条件辛苦点,但是这里还算安稳,没人斗他们。
时间一晃又是半个月。马上到小鸡出栏的时间了。
养鸡厂里,按照许技术员配方喂养的小鸡和董老师那边喂养的小鸡,存活率暂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健康程度明显是董老师这边好一些。
许技术员将此情况汇报给公司。
小鸡出栏前,廖经理亲自带队前来参观。
在确认情况属实后,廖经理握着沈岩的手,大赞沈岩是他的福星,“没想到一时心软帮你一回,你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惊喜给我!”
沈岩感激道:“廖经理,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啊!要不是你心善,给我一个机会,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一切都是你自己种下的善因,才能结出好的果子!”
廖经理哈哈大笑,“好好好!那我以后要将好人做到底!”
“那就安排人把小鸡抓上车吧。”
“别急!”沈岩开口,“我还有份大礼要送给你!”
正说着,外头刘锋大呼小叫:“沈岩,快出来,国家报纸的记者来了!快!”
廖经理一惊,“什么?”
沈岩笑道:“这就是我给你的大礼!”
这年头上报纸是无比光荣的一件事。
还是国家报纸!
廖经理反应过来后急忙拽了拽衣服,紧随沈岩,大步走出去。
刘锋骑着自行车,后头载着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同志。
那人肩上背着一个背包,鼓鼓囊囊的。
想来这人就是之前联系过的邱记者了。
自从半个月前,董老师那组实验数据和许技术员这边数据出来之后,沈岩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养鸡技术的突破。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自然想将此事公布出去,造福大众。
不过这件事情的主人不是沈岩,而是董老师。
沈岩把自己的想法跟董老师说了之后,董老师欣慰地点头,直说自己没看错人。
怎么公布呢?董老师想给领导写信,不过是以沈岩的身份来写。而沈岩第一反应是媒体曝光。这在后世是非常寻常的事情。
后来,两人采取了沈岩的建议,直接给国家报纸提供消息,让他们记者等小鸡出栏时过来亲自看一看。
邱记者下车后,沈岩立刻上前伸出双手,跟他握手,“辛苦记者同志了!”
“应该的、应该的,我们还要谢谢你给我们提供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呢!”
这两年鼓励个体经济,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万元户。
在农村,能成为万元户的途径目前只有两种,一种是搞养殖业,还有一种是种植果树。
如果沈岩所说情况属实,将会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进步。
沈岩将廖经理介绍给记者,又四处找董老师。结果许技术员告诉他,董老师见廖经理他们来了,就背着手出去了,到现在也没回来。
前几天邱记者按照沈岩提供的电话,打到刘锋单位去,告知沈岩他今天过来采访。
沈岩也把这件事情告诉董老师了,只不过没想到他不声不响玩失踪。
众人帮忙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只能作罢。
这样热闹的事情,自然少不了村干部的参与。
王大同此时也顾不上讨厌沈岩了,站在沈岩旁边,一口一个“大侄子”,喊得那叫一个甜啊!
全村老少都赶来看热闹。
邱记者先做了一些简单了解和采访,把基本情况摸清之后,从包里拿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就等着大海公司的人收小鸡了。
工作人员把磅秤推过来,一批一批称重。在村民们的热心帮助下,一直忙到天黑,才把九千多只小鸡全部过完称。
记者通知把数字记下来,又跟廖经理询问了相关资料,就连夜赶回去了。
廖经理等人装完车也要连夜赶回,隔壁村李山家和刘锋家的养的鸡也都收好了,车队轰轰轰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