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98章李下玉以为自己跟李如意……
第98章第98章李下玉以为自己跟李如意……
李下玉以为自己跟李如意的差距也不过如此,可是接下来听到李治和李如意关于这次的宴会的讨论,她的神色就不对了。她可以说是混混沌沌地回到昭庆殿,把萧淑妃给吓了半死。
不提昭庆殿母女四人的反应,且说东宫这边,跟李治商讨征得李治的同意之后,李如意就开始了布置。
首先就是石灯笼。
以永徽三年十月大唐帝国的财力也承担不起如此之多的石材开支,更别说把这些石材雕刻成石灯笼。
可是李如意这里钻了一个空子。
她让阎立本设计好了石灯笼或者说是高脚石台的样式,然后用水泥浇筑的方式在短短的五天之内就凑够了足够的石灯笼——至于水泥则是从北面的城防建设工程里面抽调的。反正也不过是些石灯笼,需要的水泥有限,比起把边疆往北推五百里的工程的花费,真心算不了什么。
而这些石灯笼内部则安放着一座座的气死风灯,用的还是炼焦的副产品,煤油。
在今天之前,大唐的太极宫前的照明条件着实堪忧,就连宰相都不得不骑着马,就着天上依稀的星月之光在寅时的时候入宫,可有了这些精心设计的石灯笼,文武百官们就不用摸黑上朝了。
然后是孔明灯。
到了十月十五这天,宫中点起了无数的孔明灯,用的是煤油,下面还牵着绳索,每一座孔明灯的高度、距离、位置都经过了严格的设计,让整座东宫灯火通明的同时也充分地考虑了安全因素,不会让孔明灯飞到屋顶的上空更不会掉在屋顶上引起火灾。
更别说宫墙下多出来的那些千斤缸,里面满满的,都是水。
李如意的大手笔不但惊呆了长安城里的平民,就连长孙无忌也吃惊不小。因为不止十五这天烧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十六,天色才变暗,天边还能看到夕阳的余晖,宫中又点起了灯。
宫外的百姓欢呼雀跃,
宫中的文武百官心思各异。
当长孙无忌为首的文武百官进入布置一新的立正殿的时候,长孙无忌这个太尉依旧是那个不言君过的泥石流画风,可高履行却跳了出来,当着西域各族乃是周围的藩邦使节的面,跪奏道:
“陛下,昔年太宗皇帝为愍皇后焚香枝……”
李如意立刻知道高履行要说什么了。
他要说的是李世民曾经做过的一件蠢事。当年隋炀帝的萧皇后进入李世民的后宫成为李世民的昭容的时候,李世民因为从突厥人手里抢回了萧皇后这位曾经名闻天下的绝世美女&前隋皇后,非常高兴,狂喜之下效仿隋炀帝当年的行为在宫中焚烧大量的檀木,让整个宫廷笼罩在异香之中,还问萧皇后当时的萧昭容比之前隋如何。
萧皇后就说:当年隋炀帝奢靡无度又残暴不仁以致于她都不敢直劝,只能做《述志赋》。隋二代而亡,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李世民乃是一代明君,为什么要学杨广呢?
李世民因此悔悟,终止了自己当时愚蠢的行为。
高履行一说焚香枝,在场的众人都听明白了。
跟在李治后面入场的李如意立刻喝止了高履行的话:“好了,高尚书。知道的,当你忧心大唐去年岁入不过十五万贯,不够使唤,不知道的,还以为怎么了呢。这是本宫的公主府属官们研制出来的新火油,可以做灯油使唤,却比灯油便宜些。本宫看诸位大臣只能摸黑上朝,百姓人家因为舍不得那一点灯油而在夜里跌跤的比比皆是,心中不忍,因此,已经向秘法司缴纳了一应费用。不只如此,本宫还打算出资,在长安城中广设风灯,为百姓添一丝光明。”
高履行愣住了。
长孙无忌只能出列奏道:“公主殿下爱民如子,臣敬佩万分,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长孙无忌如此,诸位大臣也只能跟着向皇帝道贺。
平时大家在朝堂上吵也就算了,可是在各国使节的面前吵,就不好了。
别人也就算了,吐蕃使者禄姆赞的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早在永徽元年的时候,松赞干布就已经去世,现在的吐蕃王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其母是吐谷浑公主。这层关系让吐蕃和吐谷浑互为犄角,一个在高原上死死地盯着长安,一个则势力遍布河西走廊。
芒松芒赞虽然是吐蕃赞普,可是毕竟年幼,由大臣禄东赞摄政,而禄姆赞就是禄东赞的侄子,也是他十分倚重的后辈兼左右手。
作为一个吐蕃人,禄姆赞和禄东赞的政治主张是一样的,他们的君主芒松芒赞有一个吐谷浑的母亲,再迎娶一个吐谷浑出身的正妃对他们吐蕃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反而会让吐谷浑势力在吐蕃宫廷之中超过安全值导致吐蕃成为吐谷浑的附庸。而西域各国各部族,要么实力太小,要么干不过大唐,根本就没有联姻的价值。
与其在那些小族小国上浪费时间,为何不直接求娶大唐的监国公主呢?
所以,禄姆赞立刻弯腰行礼:
“尊贵的皇帝陛下,我吐蕃赞普与贵国的荥阳公主殿下年纪相仿,希望能再现文成公主之典,结成秦晋之好。”
大唐强,但是此时的吐蕃一样强大,是大唐的劲敌。
吐蕃求亲,不是轻易能拒绝的。
现场立刻嘈杂起来。
李如意淡淡地道:“吐蕃使节?”
“是的,殿下。”
“日前,我大唐谏议大夫孙思邈已经回到了长安,此事,你可听说了?”
“略有耳闻。”
“那么,本宫不妨告诉你,孙大夫曾经上过一道本章,说女子不宜过早出嫁,否则,容易坏了身子。民间有很多女子,过早定亲过早出嫁,在十六岁的如花年纪一尸两命。就连本宫的母后,纵然有宫中御医精心照料一样缠绵病榻,连春耕秋收这样的祭典有时候也不得不缺席。本宫的年纪虽然跟贵国赞普相当,但是年纪尚幼,父皇又怎么会舍得?你说,是吗?”
吐蕃强大,大唐眼下又没有灭了吐蕃的实力,就只能忍。即便李如意很想把这个家伙,连同他背后的禄东赞一起宰了,可是在表面上,李如意必须对他以礼相待。
因为他背后是吐蕃,跟跗骨之蛆一样的吐蕃。
“公主殿下,请恕外臣失礼,外臣从来不曾听说过这种事情!”
李如意立刻转头问李治:“父皇,虽然不符合规矩,但是,看在文成公主的份儿上,也看在大唐与吐蕃多年友谊的份儿上,是否能破例,让他去一趟藏书楼呢?”
宫中的书库,俗称天子藏书楼,不仅仅是为了皇帝而服务的,很多本章,只要不是那种没营养又过期很多年的本章,基本上都被收藏在这里。
李治看了看禄姆赞,点了点头:“准奏。”
他其实恨不得把这个家伙扔出宫门,却只能忍下。
没办法,大唐的将士们固然能征善战,可是却始终跟吐蕃反冲,只要上了吐蕃,就会莫名其妙地损失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