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180章消息送到李徽跟前,李……
第180章第180章消息送到李徽跟前,李……
消息送到李徽跟前,李徽沉吟片刻,就问心腹:“母妃可知道了?”
他的心腹秦力士小声道:“殿下,消息是从崔家送来的。”
言下之意,崔华妃那边肯定是知道了。
李徽立刻站了起来:“走,去求见母妃。”
如果李治和李如意这会儿在旁边的话,他们觉得会发现,这会儿的李徽跟在他们跟前的莽撞模样截然不同。
听说儿子来了,崔华妃非常高兴,而李徽看到帘子外面端坐着的崔太玄崔义玄这两位,更是眼神一跳。
清河崔氏乃是世家豪族,所以,即便一样是长孙无忌陷害江夏王李道宗导致吴王李恪、巴陵公主、高阳公主等皇室成员惨死的帮凶,贵为宰相之尊的来济、韩瑗等人是接二连三地被流放,就连褚遂良也被夺了官职至今,反而是崔敦礼,因为出身清河崔氏之故,反而得到了告老还乡的机会,而且还是让崔义玄崔太玄两个上位的基础上。
世家豪族的势力,五姓七望的势力,可见一斑。
清河崔氏的招牌,也可见一斑。
按照规矩拜见母亲,又跟两位舅舅(其实是族舅舅)见礼之后,李徽落座,这才禀明了来意:
“母亲送来的消息,孩儿已经读过了。”
崔华妃道:“哦?我儿急急赶来,可是有什么说道?”
“是的,母亲。”李徽道,“孩儿以为,跟倭国使节接触,非是上策。”
崔义玄立刻道:“殿下,虽然殿下未曾正式听政,可是若是这次能表现出众,让人见识到殿下的不凡……”
李徽道:“见识到我的不凡?舅舅,你以为现在是好时候吗?”
“这……”
崔太玄就道:“殿下,臣不否认,五殿下身体虚弱,公主殿下却建议让诸王开府,此举有明显的试探之意。但是,若是殿下连争取之意都没有,陛下又如何能信赖殿下,并将江山托付?殿下,陛下生来体弱啊~!”
李治体弱,十年前爆发风眩之症,到如今,每年都有一段时日无法坐朝,这也成了朝会向紫宸殿转移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因为皇权的稳固,还跟李治的身体状况不可分割。
李徽道:“父皇体弱,可皇姐却年富力强。”
别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虽然是太原王氏的外孙女儿,可是很多时候,李徽都不得不承认,他不敢抛弃自己的母族,但是他这位皇姐却敢!
同样的出身,酷似的背景,可是这个姐姐却做到了他不敢做的事情,所以李徽佩服这个皇姐,因为他知道,如果易地而处,他绝对做不到。
崔义玄道:“殿下是殿下,公主殿下是公主殿下。”
李徽道:“没错,我是我,皇姐是皇姐,所以,只要皇姐愿意,我只能束手就戮。你们知道我的意思。”
李治虽然体弱,可是无论是皇权还是兵权,他从来就没有放过手,而李如意,不是李徽说,不只是他,宫中很多人都坚信,李如意对归德郎君们有足够的影响力,借着这股影响力,必要的时候,她想血洗长安都没有问题。
更别说这位姐姐至始至终都站在皇帝那一边了。
也就是说,来硬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
崔华妃沉声道:“皇儿,你的意思,母妃明白。可是你怎能因噎废食?”
“这不是因噎废食,母妃,您难道还没有发现吗?无论是父皇还是皇姐,都喜欢谋定后动。当年面对吴王伯的步步紧逼,父皇是如何守着皇祖父的,皇姐跟着父皇,又是如何定天下彻底平定半岛的。母妃,您就没有发现吗?”
崔华妃道:“好了。你以为你皇姐是个懦弱的?她就一点都不招摇?”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一举中的。这就是皇姐。”李徽道,“母妃,您说,这次儿子就是表现出众,父皇和皇姐就会点头,让儿子开府了?”
李徽了解自己的父亲和姐姐,就跟他了解自己的母亲,了解清河崔氏一族一样。
清河崔氏一族要的,是更多的权势,让他们重新回到权力和政治的中心,他的母妃希望的,是他能登上至尊之位,而他的父亲和姐姐,他们要的是李唐国祚绵长。
让清河崔氏,让任何一个世家派系的皇子上位,都对李唐的江山有害。
李徽相信,无论是他的父皇还是他的皇姐,都是这样认为的。除非他有足够的能力压制他的母族,否则他就将无法取信于李治,自然也就与大位无缘。
“这……”
崔华妃和崔义玄崔太玄两个都沉默了。
他们心中都很清楚,在这方面,李治,不,应该说,李如意是十分坚持的,她既然开了口,就要照做,绝对不会允许李弘李徽两个逾越,哪怕他们的身后站着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等顶级世家。
“而且,母妃,区区倭国使节,值得清河崔氏折节相交吗?”
作为皇子,李徽很清楚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豪族的骄傲,而清河崔氏自东汉末年以来就是华夏豪门之首!就是因为如此盛名,让李世民修氏族志的时候,都直接点名批评清河崔氏!而一提到世家豪族面对皇家的高傲,别人一想起来就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
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现在,区区倭国使节就让清河崔氏折节相交,落在李治的眼里,李治会怎么想?
是,世家豪族是讲面子,而面子这种东西到了必要的时候就是一张纸,必要的时候就是拿来撕的。
可是撕在这个地方,对清河崔氏又有多少好处?对他这个清河崔氏立捧的皇子又有什么好处?
崔华妃道:“可是,可是……如果你表现得不如老七可怎么办?”
那位身后站着太原王氏,那可是一点都不比清河崔氏逊色的顶级世家呢!
“就是不如又如何?皇姐说过,七皇兄也好,我也罢,都还年轻,犯错也不要紧。”
崔华妃又气又急,道:“这话你也信?”
“自然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