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157章虾夷岛本属于暖流和寒…… - 女帝 - 无法忘记的遗憾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女帝 >

第157章第157章虾夷岛本属于暖流和寒……

第157章第157章虾夷岛本属于暖流和寒……

虾夷岛本属于暖流和寒流交汇之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更别说珍珠贝资源了。那一年的长安城,人们纷纷讨论麟德殿的宴会,说起那些来自虾夷岛得美味佳肴,也说起了来自虾夷岛的珍珠。

虾夷岛的珍珠,圆润饱满,放在瓷盘上,轻轻一碰,游走不停,是为走盘珠。

虾夷岛走盘珠,有的纯蓝,宛如明|空,有的则是少见得金珍珠,据说这次虾夷岛送来的至宝蓝珍珠,直径足有一寸!

虽然珍珠养殖已经被唐人广为接受,但是天然珍珠依旧身价不减,更别说这种黄金珍珠了。

大唐不重黄金,但是蓝色象征着蓝天和大海,因此蓝色得走盘珠的身价还在黄金珍珠之上!

这次虾夷岛送来的黄金珍珠极好,不但圆润饱满,色泽也以亮光居多,更不乏直径近一寸的,可是李治直接叫人把最大、品相最好的那颗走盘珠镶嵌在自己的腰带上不说,还下了诏令——直径三分以上的蓝色走盘珠为皇家专享。

至于黄金珍珠,则被李治用来赏赐群臣了。

为了接下来的大战,李治把苏定方从西域叫回来了,还让人给程知节送了信,大意就是希望程知节能顾全大局,只要解决了高句丽和东方,皇家绝对不会吝啬于赏赐。

这让自打被调遣到大唐和西域边境得程知节大大安心。

这年冬天,长安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要热闹,可是高句丽和百济、新罗、倭国都不得安生。

百济打新罗,在百济王的眼里,那是惯例——新罗每次新王登基,百济都要想办法找便宜,就跟新罗当年在美室的率领下从百济的手里夺走了汉江下游一样。

在百济的眼里,攻打新罗,是报仇,是雪耻。

再者,按照以往的经验,他们就是打了新罗又如何?大国最多派遣使者强烈谴责、言辞抗议,其实根本就不会对他们做什么。他们又有什么好怕的?他们哪会不是在大国使节面前答应得好好的等大国使节一走照样揍新罗?

大国又做什么没有?

不过,就是这旧例在这里摆着,百济君臣其实都知道,这一次新罗王金春秋登基跟往年不一样,往年新罗新王登基的时候,高句丽也会一起乘机找新罗麻烦,报当年美室的夺城之耻。可是这一次高句丽并没有这么做。

百济君臣关起门来讨论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回鹘王庭没有了,高句丽担心大国从辽东打过来,因此全国的兵力几乎都放在北部边境,没有余力攻打新罗。

百济对此本来是不以为意的。

高句丽跟大国接壤因此害怕大国报复,可是他们百济不是啊。所以他们继续打新罗。

五年打下来,其实无论百济和新罗都很累了,大量青壮战死,人口骤减,国力疲乏,只是世仇在这里摆着,谁都不肯先低头而已。

偏偏这个时候大国的船竟然从对马海峡经过,而且还是那么大、那么多的船!整整一支船队!又是那么快的速度!

百济的反应可想而知!

百济王庭立刻急了。

他们急急忙忙地联系倭国,希望得到倭国得援助。

而另一边,新罗就跟打了强心剂一样!

虽然说新罗现在的领土比百济大,可是新罗毕竟夹在倭国和百济之间,在跟百济开战的时候,他还要防着倭国在他背后捅刀子——毕竟倭国想夺回任那已经很久了。

一面防备着倭国,一面跟百济打了五年,五年下来,新罗其实也打不起了。国内大量青壮战死沙场,常年战争导致粮食紧张,虽然还没有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却也差不了多少。

可是新罗不想投降也不想向世仇百济低头。看见大唐的船队,那么高那么大,又是以那么快的速度从对马海峡经过,新罗的反应是什么?

新罗王金春秋跟他的臣下们讨论之后,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向大国求援!快一点结束这场战争!大国吃肉,他们跟着喝汤!

时隔五年,显庆五年暮春,新罗使节到达长安,提交了国书,向大唐求援。在国书之中,新罗把自己的情况描述得非常惨,常年被高句丽和百济欺负以致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希望大国帮他们主持公道云云。

大唐的回答就一个字:好。

大唐国家机器迅速运转了起来。

首先,利用泉盖苏文三子不和这一现实,派遣刺客刺杀泉盖苏文,促使泉盖苏文的三个儿子为了权势而内斗。

其次,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从辽东攻打高句丽,而青州刺史刘仁轨则挂上了左千牛卫中郎将的头衔,领军从水路出发,攻打百济。大将军李𪟝则驻守青州,随机应变。

不得不说,刘仁轨此人官运不怎么亨通,可是打仗是一把好手,加上大唐出动了大量船只和百济国土狭小两重因素,还真叫他两个月内就兵临城下,直接把百济都城给围住了。

当然也不能说全包围,留了一个空隙。百济的义慈王果然中计,带着王储从这个缺口跑了,直接往高句丽而去。刘仁轨趁机跟在义慈王身后,占了不少便宜。

义慈王的弟弟倒是很想死守都城,可是负责包围百济都城的王方翼和长孙凌两个还巴不得他死守城池呢。

毕竟,围点打援,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被写进了史书了。这位王弟愿意死守城池,王方翼和长孙凌两个正好清洗百济的残余势力。

不止如此,大唐还源源不断地从山东调遣民夫移居百济希望能加快消化百济的速度。

大唐得这一波|骚|操作直接让新罗傻眼!

他们原本还想着大国吃肉他们喝汤呢!可按照这个架势,他们别说是汤了,就是骨头渣子都未必吃得上!

新罗不爽了。

表现在战场上,就是在军粮上不及时。

立刻有唐将责问新罗,新罗哭唧唧:我们跟百济打了整整五年,国库早空了,百姓都饿着肚子呢!

王方翼得到下属的报告,气得眼红脖子粗的。

新罗也忒不要脸了!

简直不是人!

长孙凌无所谓:“一旦百济尽入我大唐之手,新罗就跟大唐接壤。他们跟百济为邻,就跟百济打了多少年,跟高句丽为邻就跟高句丽打了多少年。眼看着他们就要与大唐为邻,留一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王方翼道:“明明是他们求我们……”

“那又如何?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甚至怀疑,若是有百济人揭竿而起,迎回百济在倭国的质王子,这背后说不定也会有新罗的影子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