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138章就在枢密院群臣等着李……
第138章第138章就在枢密院群臣等着李……
就在枢密院群臣等着李如意的回答的时候,忽见窗外飞来一只鹞鹰。
李如意看见这只鹞鹰的时候立刻站了起来,而这只鹞鹰直接停在了李如意的肩膀上。
很痛。
李如意一点都怀疑这只鹞鹰已经抓伤了她的肩膀。毕竟夏装可不会厚。
可是此刻没人顾得上她,因为大家都被鹞鹰腿上的细竹管给吸引住了。
细竹管被直接交给了李治,李治打开一看,脸色大变。
李𪟝当时心就提起来了:“陛下?请问边疆如何了?”
是不是大败?
是不是被回鹘占领了好几座城寨?
是不是将士伤亡惨重?
李治几乎是跌坐在御座之上。
他轻声道:“赢了。”
“什么?”
“我们赢了。”
李𪟝见状,连忙告罪,然后亲自上来,从李治的手里接过了那张纸条。长孙无忌和程知节等人连忙凑上去看,只见那纸条上简简单单地写着:
——回鹘轻敌,以十万大军攻打丙六三,先后入陷马坑和壕沟,死伤惨重,大唐胜。
高履行都傻眼了:“这就完了?”
战果呢?回鹘死了多少人,大唐方面死伤多少?怎么一个字都没有?
李𪟝却已经在边上的屏风上标记出了编号丙六三号城塞的位置。
长孙无忌道:“丙六三?这里一无群山峻岭之天险,二无十万大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李治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道:“荥阳,朕记得你叫人往北面运去了好些竹竿。可有此事?”
大漠苦寒,因为冬天的气温太冷了,很多地方根本就不长竹子,以至于需要从长城以内采购竹竿运送出去。宣徽府和荥阳公主府有专门的款子用来采购粗大的竹竿,这件事李治是知道的。之前他还嘀咕过这上面的花费实在是太多了些,可是现在,他忍不住把两件事情结合起来。
“是的,父皇。北朝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是一年之中水草最为丰美的季节。草够高,完全能隐藏住陷马坑。现在最要紧的,是确认双方的伤亡情况。”
没有确定人数,是因为危机还没有解除,还是因为还在战场上,因此抽不出时间回复?
程知节道:“公主殿下也不清楚吗?”
他还以为她知道呢。
李如意道:“战场瞬息万变,我又只是深宫女眷,就是知道一些情报,恐怕也不能拿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李𪟝立刻行礼,道:“臣冒昧,请问殿下对北面的情报知晓多少?老臣与程大将军都是沙场老将,应该能助殿下一臂之力。”
你不擅长,我们擅长啊。
我们都是沙场老将,根据战场的现状分析战况模拟讨论战果,我们是行家啊!
现在有什么能比了解回鹘的现状更重要的?
李治一听,立刻来劲儿了:“荥阳,你不是有北面城寨的模型吗?拿来。”
他也想知道。
“是,父皇。”
安营扎寨也好,建造城寨也罢,华夏打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整套的标准,那个时候的每一个诸侯国的大将领兵出战的时候,就知道要在何处埋锅造饭,又要在什么地方挖坑填埋排泄物等垃圾,以防被人发现行军路线,等等等等。
更别说建造城寨了。
李如意道:“不瞒诸位将军,这种学习自归德郎君的修建城寨的办法跟我们大唐的并没有多大出入,只是多了修建砖窑、挖土烧砖两项。因为挖土之故,每一个座城寨的北面都会有一条壕沟,宽一丈、深一丈,或长或短,以环状护卫着各城寨。”
在场的几位大臣都是行家,立刻知道,宽一丈、深一丈的壕沟绝对不是那些重骑兵们能过去的。他们太重了,一旦掉进去,除了用人把壕沟填平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能让他们脱困。
李𪟝立刻道:“请问公主殿下,这些壕沟有多长?”
“正好围绕城寨一圈。”李如意在地图上比划道,“四个出口的位置设有绞索和罗盘,可以把木桥收起来。”
长孙无忌道:“这不是跟城池一般?”
“对,差不多是如此。就是简陋些,其实跟城池没有什么两样。”李如意道,“下面用鹞鹰把情报送到长安的时候,也会通知这些地方。所以,他们会连夜设下陷马坑,在壕沟外设下拒马,收起吊桥,就可以守株待兔了。”
“请问陷马坑是……”
李如意少不得如此如此解释一通。
其实就是一根根埋在土里的竹竿制造出来的人工老鼠洞和放血q枪,人工老鼠洞很好理解,马蹄若是落入洞中肯定会踩空、失去平衡,把骑手甩下来,在高速前进的轻骑兵行军之中,骑手一旦落马,如果不能迅速回到马上就只有一个结果——被战友踩死。
当然,草原上也有老鼠洞,有经验的骑手基本都会在落地之后迅速起身,重新上马。对于大漠骑手来说,如果在被甩出去的瞬间做出反应不让自己受伤然后迅速起身回到马上,这都是必修课。
因此,只有陷马坑——人工老鼠洞,的确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可如果那隐藏的青草之中多了放血q枪呢?
太多的骑士在落地的一瞬间就被这些削尖了的竹竿扎了个透心凉。
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起来,就是没有当场死亡,也会在失血而死之前先被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