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135章无论是李治还是李如意……
第135章第135章无论是李治还是李如意……
无论是李治还是李如意对李义府这次出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大方地给了他一旬的假期,让他回去跟家人团聚。
而对于李义府来说,这次的任务让他再度回到了中书省不说,还让他身上多了一个广平县男的爵位。虽然从职位上没有获得晋升,可是有了一个爵位,这感觉真心不赖。
李义府回到长安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带了两壶好酒去拜访自己的同僚,跟自己同为中书舍人的王德俭,感谢对方给自己出的主意。
王德俭就道:“不敢不敢,好友真是太客气了。这不是我的主意,是我那舅舅的主意。”
王德俭的舅舅就是许敬宗。
“原来是中书令指点!下官幸甚!下官幸甚!”
王德俭看着李义府远远地对着许敬宗的私邸方向连连拱手,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道:
“不过,如今朝中又有了变化。舅父也是犹豫不决。”
“哦?这是何故?”
“君不知公主殿下乃真命天女耶?”
李义府大吃一惊,连忙追问缘故。
王德俭便一一告诉了他。
李义府沉吟不语。
他足足思考了一刻钟,这才道:“好友,下官怎么觉得公主殿下是有意为之?”
“你是说……”
“下官绝无他意,下官只是听说,妇人七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断定腹中胎儿是男是女。”
王德俭一掐手指头,大吃一惊:“您的意思是说,那个时候,公主殿下已经知道王丽妃与崔华妃当初怀的是小皇子?”
这对狐朋狗友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断。
良久,才听李义府道:
“这是下官唯一能想到的。也只有公主殿下希望两位小皇子能平安生产,因此才会……”
王德俭道:“啊呀,好友,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如今京中情况十分不对,真真山雨欲来风满楼!朝堂上也是日渐紧张。”
李义府一听,立刻道:“不好!怕是有人在背后做手脚。我现在就去拜访清河崔氏在京中的寓所。”
王德俭也道:“那我也去拜访舅父。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动身!”
王丽妃和崔华妃两位生下皇子晋升为妃,肯定会在朝中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李如意怎么可能会不关注?
因此,留守在崔家的唐门弟子很快就把情报送到了李如意面前。包括李义府被清河崔氏一族晾在花厅里面喝了很久的茶跑了两趟茅房这种细节都有记录。
这份报告被送到东宫,要经过赵力士的手,他如何报告甘露殿是一回事儿,可是有些事情,他必须提醒李如意:
“殿下,下面的人也真是的,明知道李中书耿直,还急巴巴地送了这个来。”
李义府根本就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啊。
他忠心耿耿,反应又机敏,不是应该嘉奖吗?为何还会有这样的情报?连如厕这样的小事儿都要一一记录,这些探子也太过分了!这根本就是把李中书当成贼!李中书对陛下的忠诚可是有目共睹的!
李如意在文件上做了标记,让赵力士收起来,却一把搂过边上正在吃竹笋的小大熊猫,一面撸熊猫一面道:“下面的人也只是奉命行事。而且这份文件上不也说了吗?丽妃与华妃先后产子,对于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来说都是大事。李义府又是中书舍人,他拜访清河崔氏,下面自然要一五一十地记录。”
何止是大事!
这是皇子,在皇帝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每一个庶出皇子都有权利角逐储君之位。伴随着王丽妃和崔华妃的皇子一日日地长大,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势必不可能继续保持同盟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李唐操作得当,五姓七望这七家华夏一等一的汉人世家就会先行分崩离析。
对于李唐来说,这可是大好事儿。
李如意相信,不止她关注,作为李唐的皇帝,李治一样很关心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的下一步行动。至于李义府,无论他是忠还是奸,对于眼下处处被世家掣肘的李唐和李治来说都是次要的。李义府这个人对于李治来说,眼下是难得的可用之人。李治不会在这个时候对李义府动手,也不会允许别人对李义府动手。
赵力士道:“殿下说得极是。只是,殿下日理万机,着实辛苦,李中书拜访崔氏一事,完全可以放放。”
李如意道:“情报最要紧的是时效性。要不要放放,是父皇和本宫才能决定的事情。而遇到事情第一时间上报,则是下面的探子的义务。她们做得很对。”
赵力士听说,这才不言语了。
王力士道:“殿下,如今王昭媛升了丽妃,崔婕妤也升了华妃,既然已经是从一品的妃子,按照旧例是要分担些宫务……”
当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后宫里的事情都是几位高位妃子共同承担的。
“这是父皇才能决定的事儿。本宫做不了主。丽妃和华妃用不了多久就要出月子了。回头本宫会悄悄地提醒一下父皇。”
至于决定,那是李治的事儿。
李如意毫不讳言,李治是绝对不会让这两个女人插手宫务的。李治绝对会以两位皇子年幼需要照顾为由让王丽妃和崔华妃窝在宫里带孩子。
王力士听说,立刻应了:
“是,殿下。”
“七弟和八弟的满月宴准备得如何了?”
虽然从王崔二人怀孕的时候起,宫里就开始准备着两位小皇子的满月宴了,而且规格来说,是比着当年唐太宗的妃子的例加了三成,不能跟当年李治出生的时候比,可是李治的永徽朝又怎么能跟李世民的贞观朝相比?
有些事情,必须谨慎再谨慎。
王力士立刻拿出了一份本章,如此如此地解释了一通,又道:“……老奴已经写好了本章,就等着殿下批复了。”
“回头给父皇过目,看看父皇有何指示。对了,今年的夏粮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