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134章那一天的马球会,李下……
第134章第134章那一天的马球会,李下……
那一天的马球会,李下玉和李如意姐妹俩玩得很开心,李下玉甚至把头上身上的首饰全部给丢了出去,可是李治却有点不爽,因为他的目的却没有达到。
他打消了再度拣择嫔妃的念头,却在为没人看上堂姐而头疼。
前者对于李治来说,放下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这个世界上让女儿去做妾对于任何一个家族来说都是非常丢脸的事情,更别说李唐皇室在世人眼里完全比不上世家。所以对拣择嫔妃这种事情,李治做的,完全没有后面的几个王朝那么有底气。
如果是平民之女也就算了,可如果想跟买白菜一样对人家世家女挑挑捡捡,等着被人轰下台吧!
真正让李治为难的是没人看得上乐陵县主。
从马球场上回来,李治的心情就一直都很不好。反而是乐陵县主,经过马球场一事之后终于肯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她不用一直呆在永巷那边,她有空的时候完全可以来东宫坐坐。
乐陵县主在别的方面也许比不得那些世家女,可是必要的读和写,她还是会的,也许字迹、书法并不能让褚遂良这种书法大家满意,可是应付问心斋的文书工作却足够了。
乐陵县主就这样成了问心斋的文书——性格安静乖巧听话,不会问东问西干扰试验,为人知情识趣,交代她的工作总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总之,花六娘对这样的一位下属的满意度也相当高。
毕竟无论在哪个年头,好下属永远都缺!
不过,乐陵成为问心斋文书一事注定了没有多少人关注。因为就在这一年的六月初八,王昭媛先生了一个小皇子,然后是崔婕妤,在六天后也跟着生了一位小皇子。
王昭媛出身太原王氏,崔婕妤出身清河崔氏。
太原王氏在李唐混得很好,而清河崔氏,虽然曾经被唐太宗点名批评,说清河崔氏等山东世家没有什么人才,靠着嫁女换取钱财,不配天下第一家之称云云,可是当不得清河崔氏自东汉以来就是华夏第一高门、中原第一世族,唐太宗觉得他们徒有虚名,可这天下,照样有的是人以为唐太宗编写氏族志是在自欺欺人地自擡身价。
如今,太原王氏有了自己的小皇子,清河崔氏也有了自己的小皇子。
这朝中的政治格局立刻出现了变化。
不提繁花似锦的表面之下是何等的勾心斗角,这一年的六月,除了王昭媛和崔婕妤——不,现在应该叫王丽妃和崔华妃了,因为李如意在得知她们生了小皇子的时候第一时间上本请旨,让李治册封她们为妃,虽然因为她们还在月子里,不能举行仪式,但是一应待遇早已经提了上来。
这一年六月的大事,除了两位小皇子的诞生之外引起了阵阵暗涛之外,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李义府的归来。
作为中书舍人,他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次出使吐蕃的外交任务并且还带回了文成公主的手书。文成公主在书信中表达了对李治和李如意的感谢,感谢他们对她的父亲和家族的帮助,也十分含蓄地表示,作为吐蕃赞蒙,多年来她一直被禄东赞为首的吐蕃保王势力隔绝在吐蕃王庭的权力圈之外。不过,即便是这样,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好歹还活着,身体健康,不像那位吐谷浑公主,早早地没了。
文成公主让李义府转告李治:如果是别的事儿,她的确力有未逮,可换成是羊毛和收购鸟类这样的事儿,她的确能帮得上忙。作为吐蕃赞蒙,她有这个权力接受吐蕃贵族的朝拜,也许别的事情不能说,可羊毛买卖这种事情,她的确能开口。让李治放心。
李治?
李治非常高兴。
他道:“李义府啊,吐蕃的那些部族可有说了要预定纺织机?”
“启禀陛下,臣在公主的引荐之下,见了好几个吐蕃部落首领,他们都对纺织机有兴趣,其中两个部落因为就在密林地区因而定了纺织机。不过,其余的几个部落首领都表示,若是公主麾下的工匠能制作水力纺织机就好了。”
文成公主肯定会迟疑。
她是代替大唐跟这些吐蕃旧贵族势力联盟,所以,必须要笼络住这些吐蕃贵族,而笼络他们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诚意。
显然,这些吐蕃贵族也是聪明人,他们知道直接问大唐要技术,大唐肯定不会给,所以他们要求大唐把这项技术送给文成公主,然后他们就可以从文成公主手里得到这些技术了。
这么大的事儿,文成公主当然不敢自专,只能让李义府尽快回禀李治。
李治听说,立刻就去看李如意。
李如意道:“既然如此,就把三十支纱的纺纱机技术交给文成姑姑好了。若是她手下能人辈出,将这些纺纱机一再改进并制造出八十支纱的纺纱机,那也是他们吐蕃的诸神庇佑。”
李义府急道:“公主殿下!之前灞上靠的就是这些三十支纱的纺织机养活了若许不百姓!若是让吐蕃也掌握了……”
李如意道:“这些吐蕃旧贵族实力大增之后,第一个头疼的将是吐蕃赞普和他的大相。别忘了,当年松赞干布是违反了吐蕃的旧例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的王位,而不是按照吐蕃的传统走推举成为赞普。认为松赞干布和芒松芒赞的赞普之位不合法的吐蕃人比比皆是。”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就是大唐认为松赞干布和芒松芒赞的君主之位是合法的又如何?对于吐蕃人来说,合法的君主是必须经过推选、投票最后定下的部落首领,这才是他们的文化。君主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这才是他们的文化!按照吐蕃文化,没有走这个操作的都是窃贼,盗取王座的窃贼!
如果他们没有实力,纵然憋屈也只能臣服于吐蕃王庭的脚下。可如果他们有了这个实力呢?他们是先跟远在东方的大唐打一架,还是跟近在眼前的吐蕃王庭开战争夺王位?
李如意可不认为这些吐蕃贵族们会冒着背腹受敌的危险先跟大唐开战。
破坏联盟的,不仅仅是贫穷和饥饿,富裕时的分配不均一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