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131章有了李治点头,李如意……
第131章第131章有了李治点头,李如意……
有了李治点头,李如意立刻行动了起来。她第一时间就以监国公主的名义发布了教旨,明确地表达了希望归德女郎们入问心斋就任文书一职,同时,她也开始操办起了李下玉的十岁生日。
李下玉毕竟是庶出,又是李治的大女儿,今年又是十岁的整生日,加上这一年来萧淑妃的所作所为和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总之她这个生日是重不得轻不得。
好在宫中有旧年为李下玉作生辰的旧例摆着,又有礼部和东宫属官帮忙参详,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些调整,也就差不多了。
得到消息的李下玉非常高兴。
作为萧淑妃的女儿,她都已经做好准备,母妃失宠之后她所有的生日都只能冷冷清清地过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如此体面。
李下玉知道,这肯定不是李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她那位嫡妹帮忙说了好话。
李下玉亲自来丽正殿道谢,姐妹俩聊了好一阵八卦这才打道回府。
可是得到的消息的长孙无忌脸色就变了。
“你说什么?”
长孙无忌万万没想到褚遂良在问心斋竟然是这样的待遇!
高履行道:“您没有听错,太尉。愚弟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吓得不清!明公乃是顾命大臣!可是公主殿下不仅把明公当寻常文书使唤不说,还让明公给花家女郎打下手。”
“花家女郎?”
韩瑗也道:“正是。就是花郎君的胞妹花六娘,以问心斋文书之名入宫侍奉公主殿下,如今已经升为书史。听说,把明公使唤得团团转的人里面就有她!”
长孙无忌烦躁地道:“那是公主的问心斋。公主说过,问心斋是以控电之术及其相关学问上的造诣排位的。若是公主殿下说,在问心斋明公只有书法还有点用处。你要本官如何为明公开口?”
原以为褚遂良进了东宫就可以就近监视嫡公主,却没有想到嫡公主直接就把他困在了问心斋!
问心斋的实验需要彻夜不断地进行,大大小小的书史、文书都守在问心斋,几天几夜都不回家已经是常事了。别人都如此,褚遂良自然也就不能例外了。
如此简单的法子,就把褚遂良的作用消弭于无形。
长孙无忌不得不在心中嘀咕:嫡公主不愧是小怪物,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己方竟然是步步都在她的计算之中!
高履行见状,说起了他听到的另外一个消息:
“太尉,眼下还要一桩事情,需要您参详。”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
“陛下有意做媒,把乐陵县主说给王中书。”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道:“隐太子之女,一个韶华不再的女娘?”
不是他说,男人爱色,能娶年轻漂亮的女人就不会去多看一个二十七八还嫁不出的老女人一眼,当然如果是玩玩,那就另说。不爱色的男人,不是身有隐疾就是不爱红妆爱蓝颜。不然,这个男人就是怪物。
克己克制到这个份儿上的,不是怪物是什么。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忍不住追问了一句:“王承宗等人平日里可常去教坊?”
王承宗入职中书省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曾经细细地打听过,知道这小子没有婚配。
韩瑗答道:“倒是没有听过过。只是听说……”
“听说什么?”
“听说这位花六娘曾经被许配给叶郎君,结果不知道怎么的,叶郎君去了教坊司,遇到了一位美娇娘,还说了不得体的话,花六娘就追着叶郎君从东市打到西市,又从西市打到东市,叶郎君被打得抱头鼠窜……”
长孙无忌冷哼道:“这么厉害的女人,谁要她?!”
高履行道:“听说,后来是花六娘自己厌烦了,以每次黄金万两的价钱把叶郎君挂在悬赏榜上,以致于现在叶郎君每天出门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被揍了。”
也亏得高履行做事仔细,有细细查访过,知道归德悬赏榜单上不是唐人惯用的钱为单位而是黄金、
可就是因为知道是黄金,他才暗暗咋舌。
这些归德之辈也太过豪奢了。
高履行没有多嘴,却当不得听者有心。
韩瑗当下就皱起了眉头:“他们无根无基地远渡重洋来了大唐,哪里来的这许多黄金?”
万两黄金,一艘船还装不下吧?
高履行道:“这,人家都把控电之术白送给了公主殿下,想来,点石成金也不在话下吧。”
西市那边聚集多少胡商,西市又有多少胡女操持着皮肉生意,高履行知道得清清楚楚。
那些胡人为什么背井离乡来大唐,不就是为了金银之物吗?
这也是许多唐人看不起那些胡商的原因。你做生意就正经做生意,花椒、安息茴香,都是好价钱!但是你让妻女操持皮肉生意做什么?
大唐律令沿袭前朝,有把罪臣家眷没入宫廷、没入教坊司的传统。罪人家眷没入宫廷,做的基本是苦力,而没入教坊司自然是做歌伎舞伎。
但是大唐的歌姬舞姬,尤其是教坊司下面正式在编的歌伎舞伎女乐,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宫廷和权贵的宴会上献舞。基本上她们是不会提供其他服务的,就是客人不懂规矩提出无礼要求,大多数情况下她们也有权力拒绝。
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歌伎舞伎女乐也许就是宴会主人的亲戚,比方说堂妹族妹远房侄女之类的。
当然,大唐也有专门提供某些服务的场所,所以,女伎和j妓j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为某些胡人的行为,大唐在很多方面是很高傲的,他们看不起外来人,尤其是世家豪族,他们根本不屑于跟外人通婚。
高履行原本以为归德郎君应该跟胡人差不多,更别说他们从海上归来,历经艰辛,携带的财产应该不多。
可是两年来,他看到的却是这些归德之人,没有一家一户为钱发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