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113章且说另一边,目送禄姆……
第113章第113章且说另一边,目送禄姆……
且说另一边,目送禄姆赞和噶尔多干离去,李如意也没了处理文书的心思,她问左右:
“赵力士、王力士,换成是你们,你们会以使节的身份,在本宫面前失礼争执吗?”
任何一国的使节,只要他能被任命为使节,基本的素养肯定是有的,跟这种在异国君主、公主面前争执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发生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异常!
赵、王二人面面相觑。
王力士先开口,道:“若是以常理推论,此事绝无可能。今吐蕃使节反其道而行之,必有原因。”
“王力士以为,其目的何在?”
王力士迟疑了。
他不知道要怎么说。
赵力士道:“殿下,奴婢以为,这跟吐蕃境内变故有关。”
“继续。”
“是,殿下。吐蕃现任赞普年幼,由大相禄东赞摄政,吐蕃自古以来是以部族联盟形式推举联盟首领。吐蕃前任赞普松赞干布上位违反了这一传统,现任赞普芒松芒赞亦是。这意味着吐蕃王权的确立,却不等于说,各部族首领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已从吐蕃彻底消失。这都是众所周知的。吐蕃使节先借求亲虚张声势,又在殿下跟前如此作态……”
赵力士迟疑了一下。
“如何?”
“奴婢以为,其中必然有诈。”
王力士道:“殿下,奴婢以为,无论吐蕃使节如何行事,他代表吐蕃王庭出使大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目的是维护吐蕃王庭的统治,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分析他是否有诈容易迷失,不如直接从其本心推论。吐蕃境内王庭与旧贵族针锋相对,吐蕃现任赞普年幼,所以吐蕃使节代为向公主殿下求亲,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大唐的援助。奴婢以为,吐蕃使节这是发现了陛下不可能允婚,因此退而求其次,转而希望能够引入水力纺织机从而获取大量的财帛。”
毕竟,李如意在灞上搞的那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一笔能养活二十余万人口的钱粮,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部族都抵抗不了的。
见李如意微微点头,王力士继续道:“奴婢以为,吐蕃使节故意在殿下跟前与其副使争执,其目的有二,一是疑兵计,二是吐蕃想要最好的纺织机,却见殿下不允,因此故意为之。也是为了试探我大唐。”
疑兵计和试探大唐,这两个目的摆放在一起,就非常有趣了。
赵力士见状,连忙道:“殿下,王力士所言甚是。奴婢认为,王力士言之有理。”
李如意道:“如果本宫不是另有对策,看到吐蕃使节在本宫面前争执,少不得疑心一二,甚至鼓动父皇出兵试探吐蕃。不过,本宫既然已经有了更加稳妥的对策,就没有必要节外生枝了。不过,此事可以透露给吐谷浑那边知道。具体怎么做,你们应该知道吧?”
“是。”
赵力士和王力士两个立刻应下了。
李如意又道:“至于纺纱机一事……”
赵、王二人立刻竖起了耳朵。
李如意犹豫了一下,道:“本宫的意思,还是那样,吐蕃和周围各族只能用我们大唐淘汰下来的东西。若是吐蕃使节暗中打探,那就让下面的人告诉他们,就说,将作监的那些纺织机,早已经被世家们给预定了,没有多余的给他们。本宫记得最早涉入纺织作坊的王家和裴家,他们手里的纺纱机有三十支纱的吧?”
“是的,殿下。魏国公府和长公主府的纺纱机最早,是三十二支纱的。闻喜裴氏手里的纺纱机略晚一些,却是三十六支纱的。”
李如意点点头:
“跟这两家透个消息,让他们把这些淘汰下来的纺纱机转给吐蕃。将作监最新一批的纺织机,他们有优先采买权。具体怎么做,你们看着办。”
“是,殿下。”
王力士立刻应了。
赵力士这才道:“殿下,关于将作监的纺织机。”
“怎么了?”
李如意擡起了头。
“昨日将作监送来的文书,说几个关键部位改成精钢之后就是容纳一百二十支纱都没有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工部不批……”
“不批?本宫记得叶郎君还拿出了炒钢法。”
大唐将作监能人辈出,有了炒钢法如虎添翼,只要矿石跟得上,一个月出产几万斤、几十万斤的精钢,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工部不批钢铁,李如意怎么都觉得太夸张了。
“崔尚书说,好钢要用在刀口子上!用在纺织机上白白地磨损了,实在是可惜了。”
赵力士复述的时候已经修饰过了,如果是崔敦礼的原话,李如意相信,这家伙绝对会说得更加过分。
纺织机用木头的,已经足够了。
李如意好像仿佛崔敦礼就站在她面前,如此对她道。
她坐在那里,以指尖轻叩桌面,许久没有说话。
有些话,她只能放在心中。
就以这纺纱机为例。如果她跟左右说产能未满,这些人能理解吗?他们甚至连产能二字的涵义是什么都不清楚!
而且得知了产能未满的涵义之后,那些大臣肯定会说,等产能满了再说吧。
可等到产能满了,那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