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114章翊善坊跟来庭坊一样,……
第114章第114章翊善坊跟来庭坊一样,……
翊善坊跟来庭坊一样,都是位于长安的东北角,坊街都不大,内官们的私宅也多在这两处。东宫内侍高德胜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大唐的律令,非达官显贵不得把门朝大街上开,也使得跟高德胜这样的内官们的私宅都显得很隐蔽,方便了有心人的拜访而不被人发觉。
这不,吐谷浑使者,也是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诺曷钵之子慕容忠就悄悄地拜访了高德胜:
“高内官,听说吐蕃使节在公主殿下跟前争执,大大失礼,此事当真?”
不得不说,吐蕃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之余,又赶上了明君贤相,固然明君松赞干布已逝,可是贤相禄东赞还在。当年松赞干布在位的时候,权术六得飞起,统一了吐蕃之后就步步紧逼,使得原本就分裂成东西两部的吐谷浑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如今,松赞干布是没了,可禄东赞还在,继续沿用松赞干布当年的策略。
吐谷浑呢?跟唐军面临一样尴尬的局面:进攻,需要面对的就是吐蕃的天然障碍——虽然不知道那叫高原反应,可是吐谷浑的勇士无法在高原上保持战斗力,这是事实——退守,这世界上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所以,如果问谁最希望大唐跟吐蕃开战的,非吐谷浑莫属了。
高德胜道:“小王爷好灵通的消息。”
慕容忠道:“内官莫怪。小王进京之前,母亲曾经细细叮嘱过。”
“明白明白,弘化长公主乃是我大唐第一位和亲公主,太宗陛下当年有所交代。小人明白。”
“内官能体谅,小王就放心了。只是,这吐蕃使节之事,不知宫里……”
“不瞒小王爷,这些日子以来,跟奴婢这样伺候的人,背地里也在议论纷纷呢。”
“当真?”
“这是自然的。按理说,吐蕃使节与其副手意见不和,怎么也该是在鸿胪寺、在自己的寓所关起门来吵,放到殿下跟前吵,不显得蹊跷吗?”
“正是这话!”
慕容忠两眼放光,就等着高德胜继续。
高德胜道:“小王爷,小人不过是一介内官,这上头的事儿,小人是不懂的。您说,这吐蕃使节到底是唱得什么歌儿,又希望我们大唐答得什么歌呢?小人看不准,也不敢猜。小人唯一能肯定的是,吐蕃使节,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吐蕃。我们殿下在灞上弄的水力纺织机好不好?当然好!我们殿下靠着这些纺织机养活了二十几万人呢!所以他们想要,而且是想要最好的纺织机。被我们殿下拒绝了之后故意演了这么一出,表面上是在说他们吐蕃的旧贵族势力庞大,实际上是暗指我们大唐一样奈何不了那些世家。”
听得慕容忠连连点头:“没错没错!这才是他们的险恶用心!”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小小的沉寂弥漫开来。
良久,才听慕容忠道:“这个,内官,实不相瞒,我父王和母妃听说了这个纺织机之后,也很有兴趣。”
“吐谷浑境内有灞水这么大的河流吗?”
“有,是有。就是……”
高德胜看着他。
慕容忠迟疑了一下,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道:“吐谷浑境内河流不多,能架设水力纺织机的,恐怕更少。而这样的地方,也是各家必争之地。”
不是慕容忠英雄气短,而是现在的吐谷浑真的没有这么大的实力。
吐谷浑曾经强大过,可是伴随着前隋两度征讨,吐谷浑就不复从前盛况。后来又是吐蕃强势崛起,又是唐太宗遣二十万大军远征,导致吐谷浑分裂成了东西两个汗国不说,实力更是大大折损。慕容忠所在的东吐谷浑,如今已经成了大唐的附庸。
高德胜就道:“这一点,我们殿下也考虑过了。那八支纱的纺织机刚刚问世的时候,我们殿下就想到了吐谷浑,后来想想,觉得不大适用,因此才罢了。小王爷觉得,辣椒如何?”
“辣椒?”
“对。根据归德郎君们所言,西域不仅仅是种孜然的好地方,还是种辣椒的好地方。如今孜然和辣椒在长安城有多火爆,您也不是不知道。我们殿下曾经私底下跟左右说,这纺织机给了吐谷浑,好像发挥的作用有限,还不如给辣椒种子,日后吐谷浑的孜然和辣椒,我们公主优先收。就当是看在长公主殿下的面子上!”
几句话说得慕容忠是喜笑颜开。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帛!而且还是大笔大笔的财帛!有了足够的财帛,他们吐谷浑才能养得起战马养得起更多的战士。
“当,当真?”
“自然是当真的。实不相瞒,我们公主殿下也年轻,对西域的驼城好奇很久了,就想弄一座。可是驼城乃是西域的不传之秘,下面的进度让公主殿下很不满意。所以,小人也正想为殿下尽一份心力呢。”
慕容忠就道:“不瞒内官。若是训练骆驼的奴隶,我们吐谷浑也有,送公主殿下几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这个骆驼……敢问内官需要多大的驼城?”
“小王爷多虑了。小人就这样跟您说好了,公主府专门拨了一笔财帛用以采买骆驼。如此,小王爷可放心了?”
慕容忠大为高兴。
既然不是要他们吐谷浑出骆驼,那就没有问题。
“是是是,是小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哪里哪里,小王爷乃是吐谷浑王子,爱惜子民,一心为吐谷浑考虑,这本是理所应当。若是小王爷不顾子民,那小人就不敢跟小王爷来往了。”
“昔年大国皇帝爱民如子,留下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语,母亲常常以此言教导小王。小王怎敢忘却?那这个吐蕃,不知道大国是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高德胜道:“不瞒小王爷,如今,宫里也还在议论纷纷呢。别的不说,吐蕃大相之能为,我们都是见识过的,因此,在摸清楚这位的意图之前,大唐不会轻言战事。”
“大国就不怕错失良机?”
“唉!这不是世家势大,只能先安内么。若是太宗陛下尚在,绝对不会错失良机。可是如今,陛下处处被人掣肘,为了防止商纣王帝辛旧事重演,也只能如此了。”
当年西周就是乘着帝辛大军在位从背后抄了帝辛的老底而开始了周王朝的八百年国祚的。固然后人为了捧起西周而黑了帝辛,可是西周的跟脚在那里摆着。前车之鉴,任何一座宫廷在起兵之前,都需要掂量一二。
更别说,大唐还有杨广这个先例呢。
“如此,小王明白了。”慕容忠道,“也亏得大国仁义,以实情告知小王。不然,换成别人,只怕早就拿我们吐谷浑当了q枪q使,用来探听吐蕃虚实了。小王谢过内官,也请内官代小王谢过大国公主殿下。大恩不言谢,日后公主殿下但有吩咐,尽管开口。小王告辞。”
高德胜连忙还礼,送对方到门口,看着对方的身影消失在转角处,这才悠悠地说了一声:
“都是聪明人呐。可惜了。”
吐谷浑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