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下)》(3) - 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 - 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九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下)》(3)

五月

may

致敬词2009年10月,孙艳萍组建了“墨墨的祝福”qq群,以此为平台,不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孙艳萍和群里的成员不仅为灾区募集过冬的衣物,还为贫困地区的老人送去慰问品,为失学的孩子寻找帮扶对象……就这样,不知不觉坚持了7年。

孙艳萍在电视上看到延庆区有一个叫聂玉萍的妈妈用肾脏换回尿毒症儿子第二次生命,第二天她便到聂大姐家走访。当她了解到术后吃药维持还需要大笔费用,仅靠种地为生的聂大姐无力承担时,随后组织“墨墨的祝福”成员,在当年的1月、3月、5月发起3次募捐活动,募集善款近万元,为这位伟大的母亲解了燃眉之急。这次活动是一个开端,也是一个转折,让孙艳萍看到了“墨墨的祝福”更大的能量。

2013年,大庄科乡的一个女孩主动找到孙艳萍,女孩的弟弟沈航患上了白血病,需要50万元的手术费。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她听说延庆区有一个做公益活动的群体,就抱着一线希望来寻求帮助。当年10月27日,孙艳萍为沈航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公益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47616元。

这些年来,孙艳萍和“墨墨的祝福”从最初单一地为贫困地区人群捐赠衣物逐步发展到目前以“助学、助残、助困、助老”为主线,致力于志愿者发展和培养,传播公益理念,做环保卫士,为家乡发展绿色大事提供志愿服务的公益组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公益志愿服务,培养了一支心中有公益、平时爱公益、闲时做公益的千人志愿者队伍,成为延庆区公益组织的一张名片。截至目前,孙艳萍通过“墨墨的祝福”共组织公益活动数百次,募集衣物8万余件套、文具1.4万余件、课桌椅324套,善款60余万元。

“默默的祝福”成员长期资助贫困学生36名,使面临辍学的孩子得以继续完成学业,让陷入困顿的家庭重新看到希望,受惠群众达数万人。

(首都文明办供稿)

◎孙艳萍

孙艳萍,1978年生,京水集团缙阳水业水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她成立“墨墨的祝福”爱心公益协会,聚更多的爱,做更多的事,助更多的人。

孙艳萍用互联网思维演绎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她尽自己所能建设志愿服务公益组织,堪称新时代的中华好女儿。

437

68岁的武佩铃退休前是天津一家大型国企的处级干部、高级工程师,1996年他开始通过“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我资助的第一个对象是个叫白春莲的山西小女孩。孩子患有先天弱视,我将她接到天津配镜、治疗。”武佩铃说,从那以后他便踏上了“希望工程”这条公益之路,再也停不下来。2008年,武佩铃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看望他资助的3个山里娃。这些孩子至今与他保持着联系。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武佩铃从天津团市委了解到,河北省南天门满族乡属于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教学条件落后,有3个村的孩子上学难,希望有爱心人士在当地援建一所希望小学。武佩铃到该乡实地查看,当地落后的条件令他感慨,他分两次凑了20万元,把一栋老旧办公楼改造并装修,建成一所希望小学。

作为兴隆县南天门希望小学的名誉校长,武佩铃自己生活十分节俭,对待希望小学的200多名孩子却非常慷慨,统一定做校服,更换上课桌椅,购买学习用品,组织天津夏令营,送去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电子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等。为进一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让山里的孩子学到更多知识,武佩铃还千方百计与天津高校联系,最终与天津商业大学达成协议,派大学生到希望小学支教。

多年来,武佩铃个人投入助学的资金已经超过50万元,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信任。深圳一家企业老板听说他的助学事迹后,联系到他希望出资帮助贫困学生;一对德国夫妇打来电话,表示想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参与助学;一家银行主动捐出50台二手电脑……爱心凝聚力量,如今武佩铃的志愿者团队已有40多人。

“我能坚持这么多年,除了有这份爱心外,关键就是团队的支持。”武佩铃说,“只要我眼睛还看得见,双腿还走得动,我就会带领大家把爱心助学继续做下去。”

(天津市文明办供稿)

◎武佩铃

武佩铃,1948年生,天津市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他带领志愿者团队资助224名学生,向希望小学捐助教学设备、资金近百万元。

致敬词

他把一份份感动留在了学校、家庭、社会,把一股股暖流融汇到了贫困学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希望。

致敬词

于淑然经过30多年的打拼,从流动小摊发展成跨越建筑、医疗等多个产业的昆仑集团,成为任丘市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近20年来,先后捐资2000余万元救助贫困儿童和落难妇女。

1998年夏天,她在广播中听到任丘市北辛庄乡有个贫困孩子考上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犯愁的消息,热心肠的她急切地拨通了电台热线,仔细询问了学生的情况与地址,二话不说赶往学生家中,带去学费和生活用品。她说:“俺这些年摸爬滚打难就难在没有文化,俺不能再眼瞅着孩子吃这个亏。”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于淑然先后救助贫困学生110余人,其中20余人已如愿走进了理想的高校。

她是任丘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每年都会组织联谊会开展“爱心妈妈”救助系列活动,对单亲困难家庭女童进行资金和物质帮扶,组织封闭拓展训练,通过讲述爱的故事,打开了很多孩子的心结。“只有让孩子们自己站起来,今后才能走得更远。”于淑然与其他17位“爱心妈妈”

共同为16位单亲困难家庭女童提供持续资助。

她与市妇联联合创办了任丘市首家妇女维权庇护所,十几年来救助过的落难姐妹已不计其数,于淑然共为她们捐助、减免各种费用达40多万元。她名下的多家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待业青年2700余人。她在青塔乡建起惠民医院,从北京301医院请来专家,为重症患者、边各庄村18岁女孩边小雨(化名)进行紧急手术,未收取一分钱费用。

多年来,修路、修下水道、植树绿化、捐建学校、为困难家庭捐款、为灾区捐款、为任丘文明行捐款……于淑然成为一名广受社会赞誉的助人为乐楷模。她先后获得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河北省优秀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级女模范等多项殊荣。2016年3月,于淑然家庭被评为河北省首届“热心公益”型善美家庭荣誉称号。

(河北省文明办供稿)

◎于淑然

于淑然,1958年生,河北省任丘市西环路长洋淀村人,河北省任丘市昆仑集团董事长。“勤做公益,传播大爱”是她一生不变的追求。

造福桑梓,扶贫济困,她用自己的善行义举、无私挚爱彰显了一位企业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优秀品格。

439

2015年3月2日,周炳高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席间收到了他北大同学冯海忠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消息,内容是山西一位叫张瑞娟的女孩身患重病,生命垂危,需要巨额医药费。看到这条消息后,他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生命只有一次,这么年轻的生命,我必须救她,我一定要救她!”会议一结束,他就立即请北大赵海洋老师亲自赶赴北京武警总医院看望女孩了解情况,随后找到主治医生朱晓丹主任进一步了解得知医疗费需要50多万元,除去已收到的社会捐款尚有39万元缺口。他在心里默默念叨:“生命垂危,刻不容缓!不能让她的父亲有失去爱女的痛苦。”周炳高当即拨通了朱晓丹主任的电话,恳请医生全力抢救女孩的生命,承诺39万元会立即打入医院账户。随后,周炳高立即吩咐公司财务第一时间确保39万元捐款手术前打到医院账上!3月5日,医院收到了周炳高捐来的39万元巨款。3月10日,周炳高风尘仆仆从江苏海门赶到北京看望女孩。看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女孩,周炳高微笑着向女孩点点头,做了个胜利的手势给女孩生的希望。3月11日,女孩顺利手术。女孩住院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周炳高利用出差或者学习的间隙多次到医院探望,鼓励她战胜病魔,安心养病。女孩与周炳高结下了不解的父女情缘,让无数人感慨动容。对此,他深情地说:“她虽与我素不相识,虽与我远隔千里,但当我在北大同学微信圈看到这位女孩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急需巨额医药费时,我第一感觉就是她离我很近,我必须救她,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山西省文明办供稿)

◎周炳高

周炳高,1963年生,江苏省海门市人,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总裁。他捐资39万元拯救了生命垂危的山西女孩张瑞娟。

致敬词

他遇事总为别人着想,宁愿自己吃亏而让别人高兴的秉性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致敬词

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的地震灾害席卷汶川,看到新闻里不间断滚动播报,有着丰富心理咨询经验的傅钰当机立断:一边连夜起草“倡议书”,向全包头心理咨询界发出“心理救援到灾区去”的倡议;一边着手组织志愿者赴灾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倡议发布后,得到了包头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短短几天就有50余人填写了志愿表。随后,傅钰又紧急编制了10万余字的《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志愿者培训手册》,并对志愿者进行了两次有针对性的培训。5月24日,傅钰及15名志愿者组成“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第四分队”自费赶赴地震灾区。13天里,他们先后服务受灾群众520余人,完成400余份pcl心理健康筛查量表。

2011年3月,傅钰与2名志愿者共同编撰了12万字的《中国红十字心理救援队培训手册》,该培训手册现已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的专业培训教材。傅钰作为主讲教师陆续培训了福建、四川、湖北、江西、云南等10余个省、市级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

在积极参与心理救援工作的同时,傅钰也一直致力于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的项目设计与开展。2011年6月,为了响应中央文明办和中国红十字会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文件精神,傅钰设计了“关爱空巢老人霞光行动”项目,开展了为包头市青山区先锋道办事处60岁以上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该项目的受益人群覆盖面达到6000余人。

傅钰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十几年来,他先后献血50余次,累计献血量2万毫升,相当于成人身体全部换血4—5次。他获得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2013—2014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傅钰,用他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谱写了“善”的传奇。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供稿)

◎傅钰

傅钰,1972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包头市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他开展了多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一位治愈心灵的导师,让很多人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彰显出一名志愿者的风采;困难时刻的主动支援,展现出一个人的大爱情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