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南洋宣慰使
却是明生误会了,此人并非魏钊,而是魏钊的儿子魏良卿。
这厮本就是个农民,大字不识一个,他老子也是一样,他叔魏忠贤也是一个德行。
时来运转,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伺候的主子当了皇帝,不行也得行。
历史就是这么可笑,一家子文盲成为整个帝国权力最大的家族。
不疯狂,不嚣张,不作死才怪。
粗鲁,野蛮,贪财,好色,骤然富贵之下,人的劣根暴露无疑。
如果说他们是一坨那啥,那像明生这种人就是闻到味道的苍蝇,有的为财,有的为权,甘做刍狗。
赵大少当然不承认是刍狗,顶多算是个投机者。
双方见面很是顺畅,一个拿钱,一个办事,只等徐光启的一纸奏章。
至于车马行的事情,在魏良卿看来就不是事,老子只要钱,你做你的,老子给你保驾护航。
四海付出了多少?
那要看怎么说,都是南洋特产,明生付出的成本不多,但若是换算成为大明售价,保守估计有十万两,无它,有些东西就是有钱都没地方去买。
例如礼单之中便有大腿粗细,长有一丈的檀香木十根,这东西大明就没有,喜欢的便是二十万,三十万也会买。
嗯,估计魏氏会用这玩意做一具棺材。
转回客栈之后,京城虽大,赵大少却是无心他顾,每每看到高耸的城楼,明生总有一种摇摇欲坠之感,越看越是伤感,徒增烦恼。
三日后,喜讯传来,徐光启的奏折批了,这就是权臣奸臣的好处,办事效率奇高。
宣慰使这种官职已经在大明消失了很久,永乐年间始设,正统年间大明在西南属国设有三宣六慰。但都是土王自治,宣慰使也不过是当地实力最强的土王世袭而已,象征性多于实际。
魏忠贤之所以许了官职给明生,除钱财之外,一则封官涨大明的脸面,如同册封属国的国王一般,二则对国内又无丝毫影响,非但不需发饷,每年还孝敬三万两白银给朝廷,还想怎的?
又几日,朝廷的委任下发,赵大少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第一任南洋宣慰使。
从三品武官,一应官袍印绶齐全。
品级够大吧?
可明生若是认真那就跪了,你看那七品的县令甩不甩你,大明的武官憋屈的紧,被文官压的死死,何况你还是一外臣。
可明生暂时也没打算在大明厮混,官袍印绶,圣旨节仗,有这些玩意也就够了。
这回去往南洋,看哪个鳖孙还敢说某的官职太低?本少以大明的名义拍死你。
呃,貌似还少一样东西,国旗。
可大明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国旗,旗帜乱糟糟,皇帝出行是龙旗,武将出征就以武将的姓氏为旗,商人出海多挂北斗七星旗,也有挂日月旗,但令明生忍不住吐槽的是那日月旗是分开的,船头两侧各一面,一曰日旗,一曰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