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下定
第418章下定
继穆国公田韩辞官,携领家眷归乡后,礼部尚书赵勤跟着辞官的行为便如同一颗巨石,在名为京城的这一汪谭水里激起千层波浪。不少人妄自猜测着,流言蜚语满天飞,大都偏离着事实,天花乱坠反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饶是有知道实情的人,却都明白圣上有心要收拾一些朝野中的碍眼势力,于是人人自危着,战战兢兢不敢声张。想当然,茶楼酒肆里的谣言越演愈烈,便是到新年都没有停歇的打算。
而自那一晚之后,赵清书再没有见过昶歌,只能通过白绢得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知道他虽然受到伤害,但大多是皮外伤,养上一些时日就能痊愈,心也安下不少。不管怎样,只要他没事就好。
由于过不了多久赵家诸人就要举家迁离京城,赵家的下人开始收拾东西,一个个箱笼堆积在一起颇为壮观,也颇为伤感。
看着其他人忙碌,想到家人很快就要远离身边,赵清书在人后的笑容逐渐减少,不过有格外小心不让任何人察觉。在京城里居住十余年,突然被迫迁离,他们又怎么高兴得起来?
她无法纾解他们的抑郁,唯能不再增添他们的烦恼,仅仅能做到如此而已。
因为赵家诸人此前都住在县衙里边,在故乡没有宅邸,眼下意外回去,根本没有地方可居住。而赵府旧宅又被赵权一家人占着,在举家迁回去前必须添置住宅,赵勤便在辞去官职的几天之后,带着五姨娘周氏先行返乡。
虽然府里边的正经姨娘只有周氏与文氏,但是通房丫头可是不少,比周氏年轻貌美的多有人在,赵勤居然选择带着周氏在身边,这让赵清书很是不解。直到赵勤捎信回来,告知他们周氏在途中不幸染病身故,她这才明白原来是要对周氏下毒手。
刻意相助于赵素画,周氏的举动无异于背叛,但是怎么都不至于取她性命……赵清书是如此认为,但木已成舟,想太多都无济于事,便强迫自己把有关周氏的点滴都挤出脑海中。只是,每每看见赵素画含羞带怯的娇弱模样,心中总要多生出几分厌弃感。诚然赵勤有把诸多事情迁怒于周氏身上,但追根究底,还是因赵素画之故。
或者,是无可奈何?毕竟,每个人都有好坏,比如赵勤,曾做下不少坏事,买凶杀人、草菅人命,都是确确实实的事实,这是恶;但他勤勤恳恳、恪尽职守,虽然贪权慕势,到底没有擅离职守,这是善……如此般浑浑噩噩的想着,直到她对周氏的情绪渐渐淡去,时间也如同流水般逝去。
新年时除赵勤没能赶回来,其余人都聚在一起,平平淡淡地度过大年夜,大年初一入宫恭贺新年,赵清书心中本怀着期待,以为能遇上很久不见的昶歌,但是终究没能如愿,直到出宫都没有发现他的身影。
心中隐有几分怅然,几分想念。
好在时光易逝,新年过后,春天慢慢靠近,万物呈现复苏之态,萧索的枝头抽出新嫩的绿芽儿,白蒙蒙的水面显露出绿玉般的莹润,墙角的梅花凋谢,但花园中的茶树上慢慢结出粉粉的花骨朵儿。
二月一十九,便在盎然的绿意中到来。
这日一大清早,十一皇子昶风前来送聘,热热闹闹的笙箫唢呐声几乎响彻整个京城,一百二十四抬嫁妆引得全城空巷,众人争相来到赵府门口瞧热闹,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完全把欢天喜地的鞭炮声淹没。
得知昶歌送来的嫁妆丰厚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赵清书首先想到赵子琴出嫁时只得到三十六抬嫁妆,她这远远多出好几倍去,风头实在太盛,唯恐赵白氏会不开心,心中便很是不安。
饶使她嫁的是王爷,但到底是庶出之身,这嫁妆远远超过嫡女赵子琴,她是风光无限,却难免落了赵子琴的面子。昶歌是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却仍旧如此嚣张……这让她的心情复杂得很,一时感激他带来的风光,一时又有些咬牙切齿。
左右思量,反倒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这时候赵勤已经购置好宅邸归来京城,得知仪仗将近,他引领着全家去府门口迎接。
跟随着家人往外走,赵清书本想趁机仔细观察赵白氏的神色,但是赵白氏已主动拉住她的手,很是欣慰地看着她:“竟然有一百二十四抬嫁妆,有消息说九王爷在这段时间里搜罗来不少稀世宝贝,想必都放在这里边。古往今来可没有几个人会拿出这么大的手笔,我们家三儿真是大大的给赵府的列祖列宗长了脸,不错!”
赵清书的眼眶就有些泛红,虽然外出到门口不少不要戴上帷帽,隔着面纱赵白氏也瞧不见她表情,她仍是垂下脑袋。
呐呐无言。
赵子琴是她极为尊敬的姐姐,这般被抢风头,难免要遭到世人的诟病……这样的场景她不愿意看到,赵白氏没有责怪,她便愈发彻底释怀。
“这下,再没人敢瞧不起我们。”赵白氏喟叹一声,嘴角始终带着柔婉的笑容:“前段时间因为老爷突然辞官,本来与我们相交甚密的人多刻意保持距离,再不与我们往来,眼下让他们懊悔去。”
说了一会儿,见赵清书始终沉默,赵白氏意识到她的异常,稍微一想就明白她的想法,便轻声笑道:“三儿,你知道母亲不是个宽厚的人,但琴姐儿与我不同,她素来比我更加疼爱你,你开心她会笑,你难过她会哭,而今见你被九王爷百般珍惜,她只会为你感到欢喜!我说的可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