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夏氏
第401章夏氏
饶是赵清书在京城里居住的时间还不足两年,但是杂七杂八的事情听说过不少,深知安国公府里的女眷对柳如杰的宠溺如同河水泛滥成灾,一发不可收拾,并且毫无道理可言。
毕竟整个安国公府都只有柳如杰这一脉传承,他想不被捧在手心里呵护着都难!只怕他在外边行凶放火、杀人越货,国公府都只会想着把事情平息,而不会对他有任何苛责。
故而夏氏夹杂在话语里的表面含义,赵清书是直接忽略的。便是夏氏不护短,她都不可能从安国公府里捞到任何便宜!好在在来时的路上就已想好将要说的话语,她微微一顿,抬起一直微低着的脑袋,不疾不徐地说道:“书儿冒昧,实在是觉得心里闷得慌,不知该如何婉言相询,便直言相问。书儿愚钝,或许会有冒犯之处,但书儿坚信老夫人见识丰富、心胸宽广,想必不会与后生晚辈计较。”
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怎样的地步,她还不能把关系闹僵,故而先给夏氏戴上个高帽才问出心底的话语:“敢问老夫人,赵府可有得罪的地方?”边说着,边直直地看着夏氏,既在等待着她的回答,也暗中打量着她。
她穿着很是普通的素白色杭绸长身褙子,纯净的颜色,并无任何细致的纹路,甚至连钗环都佩戴的极少,乃是极为淡雅的打扮,但是偏生容颜里有一种艳压群芳的美艳,眼若桃花,不动亦脉脉含情,饶是现在眉眼间能瞧出岁月的纹路与沧桑感,却能瞧出当年的风姿冶丽,让人惊叹。
果真是极为好看的!
“此话怎样?”听得她的问话,夏氏的眉头微挑,嘴角始终带着得体的笑容,神色不变地问道。
“老夫人不必客气,唤我书儿即可。”竭力压制着心中的澎湃,赵清书徐徐与夏氏打着太极:“赵府被安国公府逼迫,现在正面临着两难的局面,书儿私以为,是赵府有得罪之处!”
“有这种事?”不知是真是假,夏氏满脸吃惊,惊讶地问道:“书儿这话让我听得很是糊涂,你突然前来安国公府,莫非不是因为杰哥儿在外边闯出什么祸事来?”
夏氏是个聪明人,无论赵清书怎样挑起话题,她轻描淡写地就把关键问题重新引在柳如杰身上,明着责怪暗中维护,占着先机不撤手……赵清书无奈,知道即便她再次把对话岔开,夏氏仍旧会绕回来,只得耐着性子回答问题:“老夫人,我要知道的事情与柳公子有极大的关系,不过倒算不上祸事,只是柳公子把一些本不该让世人知道的秘密公诸天下,这让书儿乃至赵府都觉得困扰……不知柳公子可有归府?”
“去问问杰哥儿可有回来。”夏氏转身对身边的一个丫鬟轻声嘱咐,然后回眸笑看着赵清书:“若是方便,书儿可愿把事情的原委告知于我?”
“是赵家的家事。”赵清书没有犹豫的委婉拒绝。饶是夏氏能够从柳如杰嘴里探听到整件事情,但是这有关赵府的声誉,她要竭力想办法避免更大的灾祸,所以绝不能亲口把事情述说给旁人。
夏氏没有回话,仍是淡淡地笑着,见赵清书一时没有开口的打算,于是端起身侧的茶盅,慢慢地浅啜着茶水。
“老夫人。”重新斟酌一下言辞,赵清书慢慢启唇:“古人有云,清官难断家务事,赵家的家事本该由我们赵家人来处理,但是柳公子听信来路不明之人的片面之词,直接把本该隐藏的家务事诉诸公堂,这让我很是不解。便想着是不是我们两家有化解不开的仇怨,才致使安国公府揪着一点点小事情不放!”
声音是不温不火的,不含任何情绪,只是纯粹地叙说出一件事情。
“杰哥儿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缓缓把手中的茶盅搁下,夏氏换上满脸的惊讶:“这孩子真是爱管闲事,每每招惹是非也罢,几乎次次都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吃力还不讨好,真真让我这个做娘的为难!书儿别伤心,等他回来我定会好好地教育教育他。”
这话的意思,明着像是在谴责柳如杰,实则是暗中嘲讽赵清书拿一些鸡毛小事前来刁难。尤其是她之前非常郑重地说这件事情十分重要,眼下换做另一种说法……只为一点点小事来登门拜堂,便又有取笑她大惊小怪之意。
差点忍不住冷哼,赵清书抿唇看着夏氏笑意融融的面容,表情冷下几分。这个夏氏果真不是好相与的,饶使在后宅中幽居多年,但是话里行间夹枪带棒,是眼下的她无法匹敌。
不过箭在弦上,退不得让不得,只得逆流前行……刻意弯起唇角露出个轻快的笑容,她不紧不慢地继续说着:“看着像是小事,但是哪家没有一些不想让人知道的小秘密呢?就像站在您身边的那个丫鬟,生得秋水芙蓉般,身上的衣裳也格外好看,可谓是明眸善睐、娇俏可人……古人曰女为悦己者容,不知这位姐姐的心上人是谁呢?”
站在夏氏身边被指明出身份的丫鬟的立刻红了脸蛋,身子摇摇晃晃,像是随时都要倒地。
其实答案不言而喻。
安国公府里除去柳如杰外,其他的主子全部是女眷……这丫鬟用不少名贵的钗环玉饰把自己装扮得红妆素裹,怎么可能是为取悦小厮之流?分明,就是在做着攀上枝头的美梦!
夏氏回眸瞧向身侧,表情有片刻僵硬,眼底露出几分狰狞的杀气,虽然很快就消失不见,但她的神色仍旧僵硬不少。片刻后就冲着丫鬟冷冷喝道:“你还站在这里做什么?下去!”
“奴婢告退。”丫鬟迈步走向门外,只是在经过赵清书身边时投递过来一个怨毒的眼神,可赵清书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嘎嘎,当然没有发现。
扰乱夏氏镇定的目的达成,赵清书便继续说道:“老夫人主持中馈多年,想必知道这些事情往往最是不能让人知道,因为不仅仅会损失颜面名节,还会一跃变成茶楼酒肆谈论的重点,甚至招来不必要的杀身之祸……赵府若没有开罪过安国公府,又何必步步紧迫?老夫人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