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烽火长城 - 警探皇妃 - 风雪夜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警探皇妃 >

第六十四章烽火长城

紧挨着阁楼的还有一座小小的关公庙,木质窗槛里夹着寒风仍似乎有几缕香烟袅袅飘升,后面是隐隐一长排青瓦白墙的房舍,应该就是驿馆,信步走出来时,不知方向,现在才看清应该其中就有我们住的一间。在远远的城中偏西北处有一官井,看来是供守城官兵及军马饮用的水源。

四周一片寂静,到处无声无息,天色黯然,已迅速黑冷下来,寒风吹起我的衣襟有些冰寒彻骨了。

我百无聊耐,抱着小土正准备走回去,突然远外“军府”阁楼内点燃起一束昏黄的烛光,一个挺拔端坐的影子映在昏黄模糊的窗纸上,有几个似乎是将士的人影正垂手立在旁边,那个坐着的影子一看就是朱棣。

数个兵卒持戟守立门外。

我立在外面的冻雪地里,看着那个熟悉的影子,风刮着我的头发,刮着远处那窗棂也在作响。

我站在墙角下的雪地里,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那个窗纸上的剪影,那个影子没怎么动,只是一直在那儿坐着,一个立着身影又弯腰说了几句什么,只见那坐着的身影又从桌面上持起一根似乎是一柄长箭看了好一会儿,过了半晌,旁立的几个影子似乎准备退出来了。

我不自觉向前走动了几步。

阁楼门一开,那个熟悉的身影果然也站立起来,已到门口,一小片灯光映在他侧过去还在吩咐军将什么的半张脸上,仍是那么清冷而英气。

接着他走下台阶,后面出来的刘山赶紧给他披上一件厚厚的披风,披风角立刻触风高高扬起,他们几人匆匆而下。

那个英武的身影突然一扭头,猛然间看到立在这边墙角的我。

那边刘山已经高声喊起:“玉姑娘,风大,你少在外面站。”

我答应了一声,那人迟疑了片刻,踏着雪地走过来,伸手解下厚厚的披风披到我的身上,道:“蓝姑娘怎么样?”

我道:“三保和军灶的李嫂在那儿,三保让我出来散一下。”

朱棣点点头,道:“你没事要不就跟我下去查军备库吧。”

军备库?这哪儿来的军备库?应该是个小型的仓库吧?

当我莫名的望着他时,他已走开两步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而去了,我赶紧跑着跟上。

我跟着他们一起进入兵营的四合院,进去也只是普通的四合院,周围一圈都是守兵营房,中间有着设有箭靶、刀具架等明显是个军士训练场地而已。

我随他走入其中一间,只是一间普通的驿房,但却两个披盔戴甲的守兵持戟守候,一见朱棣,立刻行礼让出,守兵身后却是一扇厚重的铁门,竟挂着两把长形黄铜锁。

朱棣身边的一个将领模样的人立刻上前打开一把铜锁,另一个将领又来打开另一把锁,铁门被吱呀打开,立刻有士兵举起火把,点亮房内门口的几盏大油灯,高举着在前面先行,灯光闪耀,竟照出一个下行的暗道。

哦?!原来嘉峪关的军备库是地下军备库,我还从来没听说过长城各个城关还有地下设施的?是后世人不再需要长城作防御工程将各地下道堵了吗?还是后世压根就没有发现这些地下军备设施?

我们鱼贯而入,前行的士卒已在前面点亮沿墙的一长串壁上油灯,人影重重,我才发现油灯光闪烁间,一个幽深而宏大的地下军库呈现眼前,偌大的几乎看不到边际的这个地下仓库大得让我心惊,处处是成箱成箱的堆砌,到处都是成包成包的物件,物件成堆,但却堆放得极其严整,井井有条,杂却有序,箱子上清楚标明写着“火铳”、“身甲”等等。

朱棣不断看着,在成排成排的箱子面前走着,偶尔命令打开查看,里面果然是成箱的锃亮的手铳,还有大量密集叠压的、用扁铜丝连缀的铁质身甲和半身铠甲、护臂,还有水磨锁子护颈头盔、铁盔等等。

他随手拿出一件铁质铠甲,迎着光看了一下,铠甲的麟片在灯光下闪着冷冷的光,铠甲由前后两片构成,前甲护胸,后甲护背,甲片排列层层叠叠,森然有序。

他又拿起下面的一件,抖开,晃动的碎碎的小甲片轻碎有声,原来是一幅配套的裙甲,裙甲不仅采用小甲片,而且甲片与甲片之间的间隙也比身甲要大得多。

我想这别具匠心的特殊设计,是不是使裙甲上下翻动更加灵活,从而使勇士身着铠甲行军作战不受拘束?

他看后随手将铠甲和裙甲递给旁边的士卒,旁边的士卒接过赶紧细细叠好再放进去。

他走至另一箱,旁边的士卒赶紧打开,他拿出一件靛蓝色的布袄一样,这是冬天将士们穿的袄子?可是四面又钉着钢圆钉。

朱棣用手指敲了敲,发出钝钝的有钢铁般的声音,旁边的将领赶紧道:“这种棉甲一箱有二十幅,王爷曾说过比铁铠甲保暖轻便,我们又装备了不少。”哦,原来是内里装有铁片的棉袄铠甲。

再走一处,除了铠甲、头盔,一箱一箱还有披在战马身上的马甲以及和车马配备的马缰索、青铜车马器构件、青铜锛、钢箭头及其他军用装备。

处处物资摆放高度集中,井然有序,叠压严整,十分严谨。

进入深处,还有成包成包的麻袋,立刻有将士在向他禀报麻袋的东西,他用手拍了拍,松松软软,原来是粮草,他微微点下头,继续在明暗光亮里往前走,旁边的有士兵捧上两本册子,他翻看了一下,又向前走,我跟着他,突然听到从头顶地面上传来清晰的军士列队巡查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原来在阴暗的仓库的几角垂挂着几处如烟囱似铁管应该是直通地面,地面的声音在这廖寂的军备库里却听得一清二楚,看来真到临战时,这偌大的军备库不仅通风还能作为临时休息点更重要的是能随时知晓地面的情况。

这么神秘的地下军备库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接着又听见有人拍掌的声音,随后听见几声燕鸣声,跟我昨天夜里听到的燕鸣声是一样的,小土瞬间竖起了它的两只小耳朵,机警的听着。又有几队脚步声走过来,两队脚步交换的声音铿然而过,接着渐渐走远,仿佛是上城的声音。

从军库出来,我们又沿着长长的暗道台阶而上,两扇沉重的铁门并没有在我们身后“哐哐”锁上,有士兵已将房门打开,一阵猛风迎面而来,我呛得气一下喘不过来,朱棣回身道:“你们不用跟我,准备你们的”

后面的将士都一声答应,便停下脚步,我和朱棣随步出来。

寒风四起,刘山又追出来给朱棣披了件大氅,城墙四周和身后的驿舍的灯笼在风里直是摆动,朱棣见我向城墙上望去,他道:“上不上去走一下?”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我点点头,只要和他在一起,我的心总是偷偷有份说不出的愉悦。

我跟着他顺着内城北侧的缓缓的斜坡马道,拾级而上,石阶上厚厚的积雪在脚下踩得吱吱作响。

我跟着他向上走着,逾往上风力越大,等登上城头,一面“明”字黄色大旗在风里呼呼作响,风吹得人几近站立不住。

我歪歪欲倒,朱棣伸手将我拉住。登上关城,朔风呼啸,卷起狂雪,城墙上东西对峙的二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四处角楼映入眼帘,

没有想到城墙上的宽道宽敞平整,真的可以纵马奔腾。

城墙四面布列下数门铁炮,正炮口朝外在夜风里虎视眈眈。持戈卫军正在城头四面角楼里临风肃立,左手执戟,右手持弓,箭壶口露出色彩鲜艳的翎毛被吹得翻起,他们身上的头盔铠甲在残月下披上一层柔和轻薄的银霜,一见朱棣立刻行礼。

而朱棣却低着头,长眉紧皱,在沉思着什么,我听见下面刚刚走出来的军营院落里,有兵卒纷杂的踏雪脚步声。

我突然想起那映在窗纸上他手持一根长箭的影子,而他走在我身边默默的,似乎在激烈的思考着什么,我没有说话只是陪在他的身边慢慢的走着。

地上的冻雪很厚,表面已结成一层硬霜,踩上去有着脆碎的冰凌声,四角楼房檐都垂挂着长长的冰钩。

我们顶着烈烈寒风,順着垛墙在城墙上绕行,城墙外侧有很高的砖砌垛墙环绕墙顶四周,垛墙上有相间分布的垛口和瞭望孔,城墙四角设有角楼,南北墙正中各有一个敌楼,与内城墙迂回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壁垒森严、固若金汤的气势,真可谓布防严。

寒风肆虐的夜空里飘荡着悠扬的东不拉琴声还在嘈杂的驼铃声中,还有马的嘶叫声,甚至有卖货声。空气中飘着各种羊肉的烧烤香味、面食的热气、还有叫卖声。

我抚墙而望,关城上的大灯照耀之处,只见百米开外的关城外人声嘈杂,货摊连绵,房舍连片,虽寒风呼号,但仍可见着不同服饰的人游荡街市之间,间隙传来悠韵喈喈,萦耳不绝;一声铛响,丝竹奏响,稍而又余音缭绕,似有若无。

远远的简直就是一片轻松愉悦、热闹繁华的乐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