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半夜军议
总督府。
赵良臣其实已经睡下了,乾军的突然夜袭让他不得不立刻起床处理军务。
他已经派遣常玉带着刀斧卫前去助阵,刀斧卫是他手下最精锐的部队,既然乾军想以精锐偷城,那他也以精锐迎之!
只要在刀斧卫赶到之前,城头上的守军能够坚持住就行。
赵良臣坐着心绪不宁,便站了起来,来回踱步,不时地询问手下有没有城头的消息,可始终都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紧急应令而来的各位总兵神色不是一般的难看,他们万万没想到,乾军居然如此果决,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万一前方大败,他们就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放弃潼关。
这一退,只能退到京都了。
想到那位女帝的狠辣手段,总兵们不由得心里一抖。
赵良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不知道乾军为了偷城花费了多大的代价,若是今日铁浮屠那般的精兵,民壮万万不可能应对,溃散只在须臾之间。
若是潼关城门一失,所谓潼关保卫战,根本就是个笑话。
突然,前厅可以传来一阵动静,诸位总兵精神一振,纷纷看向门口。
赵良臣以为信使归来,连忙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正襟危坐,摆出一副威严的模样。
结果闯进来的居然是赵光世,赵良臣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又板起了脸,训斥道:“冒冒失失的像什么样子?”
“爹,孩儿有事禀报!”赵光世行下属之礼,大声说道。
赵良臣的眉头却蹙得更紧了,猛的一拍桌子:“说了多少遍了,工作的时候称职务!”
“是!赵总督!”赵光世不情不愿地道,“乾军甲士夜袭,全部身披重甲,几乎破了北城头。”
此言一出,总兵们便交换眼神,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几乎破了,那就是没破。
赵良臣板着的脸也微微松懈了一瞬,这么说潼关城至少是守住了。
“末将亲眼所见,若不是杜世子身先士卒,以一己之力击退几十乾军甲士,恐怕潼关城已失!”赵光世大声道。
赵良臣觉得无比荒谬,杜白衣那个废物谁不知道他是天生绝脉,又是京都有名的花花公子,早就被女人掏空了身体。
就这么个家伙,能在乾军甲士面前站稳腿脚就不错了,还逼退几十乾军甲士?
怎么逼退?冲着乾军发大少爷脾气吗?
总兵们显然不信,出言质疑道:“杜世子不是禁足在家吗?为何在潼关?”
“就算杜世子在此,他天生绝脉,根本不能练武,别说几十个,就算是一个他都对付不了吧!”
“啧啧,此功甚大,莫不是有人想贪墨军功吧?”
赵光世气得发抖,不去理会这些阴阳怪气之语,不然他就怕当场开骂,只能寄希望于父亲:“赵总督,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请总督裁定!”
诸位总兵的目光顿时集中向赵良臣,神色诡异,猜度着他与定国公府的关系。
赵良臣轻声咳嗽,将众总兵的神态收之眼底,严肃地道:“赵游击,军中无戏言,冒领军功,乃是大罪!”
“末将知晓。”赵光世梗着脖子道。
“知道你还敢胡言!”赵良臣大怒,一巴掌直接将面前的矮桌拍碎,须发皆张,眼中满对是对儿子的失望:
“京都谁人不知杜世子不能习武,哪怕他是定国公的后人,贪墨士卒军功也为我等武人不耻!”
“你居然还公私不分,为虎作伥!来人!拖下去!重责二十军棍!”
“总督果然公允!实乃我等楷模!”
“依我看,小公子不过是义气所致,说教一顿就行了,军棍有些过了。”
“是啊,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总兵们纷纷开口为赵光世求情。
“国有国法,军有军规,犬子犯了军法自然要受责罚!”赵良臣板着一张铁面,大手一挥,两个亲兵不敢耽搁,直接把赵光世往外拖去。
赵光世不可置信地看着父亲,他居然连调查都不调查,便直接给他定了罪!
这还是他心中那个公允的父亲吗?
“老匹夫!你连探查一下都不愿吗?在你眼里我们曾经是纨绔,那一辈子就是纨绔吗?!”
“因为偏见就这么武断,你配当三军总帅吗?!”赵光世破口大骂,眼中射出极为愤怒的光,一时间两名亲兵竟按不住他!
赵良臣大怒,同样大声吼道:“逆子!胡说八道还有理了!军棍四十!给我狠狠的打!”
“呵,打死我得了!反正你根本不在乎我这个儿子,觉得我说的一切都是假话!”赵光世瞪着眼睛,发出如野兽般的嘶吼。
“逆子!”赵良臣愈发火冒三丈,指挥着亲兵,“来,把这逆子按在地上,由我亲自执行军棍!”
亲卫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声劝道:“总督,四十军棍会死人的。”
“拿军棍来!还是说你想跟他一起受刑?”赵良臣正在气头上,谁劝都不好使,见没人去拿军棍,直接拆了座下长凳,把凳面当做军棍,气咻咻的走到赵光世身后,含怒拍下!
彭!
赵光世猛的闭紧眼睛,可预想中的疼痛并没有传来,他悄悄睁开眼,只见一只布满铁甲的手凌空接住了木板。
“常玉,你给老子滚开!今天老子非要教训教训这个满嘴谎话的逆子!”赵良臣一下没中,又见来的是爱将常玉,心中更是雷霆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