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动物档案——狼獾
第26章动物档案——狼獾
狼獾
[狼獾的拉丁文名称]
狼獾:wolverinegulogulo
[狼獾的动物学分类]
狼獾,又称貂熊,别名山狗子。哺乳纲、肉食目,鼬科,獾属。狼獾身体两侧有一浅棕色横带,从肩部开始至尾基汇合,状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称。狼獾生性机警,行动隐蔽,善游泳、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蹿,故又称之为“飞熊”。
[狼獾的地理分布]
狼獾主要生活在北极边缘及亚北极地区的丛林之中,中国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新疆和滇北高原部分地区也能看到它们的足迹。
[狼獾在自然界的位置]
狼獾属于鼬鼠家族,而且是该家族中最大的动物,身长可达1米,重达25公斤,以棕色为主,远远望去,很像一头小小的棕熊。因为它们既有狼一样的残忍,又有獾一样的体形,故被称之为狼獾。狼獾特别贪吃,所以它的拉丁学名的原意就是“贪吃”。它的身体和四肢粗壮像熊,但有一条长尾则像貂。它身体不大,连头带尾长约1米。别看它个头不大,却是小型肉食类动物中最凶悍的一种,捕捉包括驯鹿、马鹿一类大型草食动物的雌兽和幼崽,有时还攻击狐狸、野猫一类的肉食兽作为其食物,连猞猁都要让它三分。它既善于长途奔走,又善于攀缘,有时还采用由树枝上突然飞降下去捕猎的方式,加上它的爪牙锐利,力气也大,猎物很难逃脱。狼獾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天敌。
[狼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狼獾常常偷盗人类的食物,甚至还要偷盗或毁坏人们的器物。在西伯利亚和北美,猎人们狩猎归来,常常发现驻扎地的食物被狼獾盗食,小型用具盗走后,被埋在附近,较大件的东西有时被咬破、咬碎。更气人的是猎人们长途跋涉,辛辛苦苦安装好的捕套器,常常被狼獾一个个地毁掉。套到的珍贵毛皮兽如银狐、黑貂之类,也被它吃掉或咬得一文不值。狼獾的牙齿极为锋利和坚硬,有人在使用国产军用铁锹试图挖出生活在洞穴中的狼獾时,狼獾用牙齿将铁锹咬断。
狼獾以凶悍和狡猾著称,又经常夜晚外出觅食,被当地山民视为“山妖”、“山魔”,既惧怕又仇视它,在北美地区,人们甚至将狼獾与鬼怪画上等号。
爱斯基摩人视狼獾的毛皮为宝物,因为这种毛皮即使在气温非常低的情况下,遇到嘴里哈出来的蒸汽也不会结冰,仍能保持柔软干燥。这对在户外活动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脸周围的皮毛结起冰来,就会很容易把脸部冻伤。
[狼獾的行为特征]
狼獾为寒温带动物,除繁殖期外,多单独活动,是一种喜欢独来独往的动物。它们活动的范围很广,溪流、河谷、林带以上的冻土及裸岩都有它的足迹。无固定巢穴,洞穴多为两个出口,便于遇险逃遁。昼伏夜行,属夜行性动物。
从体型上看,公狼獾要比母狼獾大许多。还有一个特点,越靠近北部的狼獾体型越大,越靠近南部的狼獾体型越小。体毛为棕色,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改变深浅,无论冬毛还是夏毛,都与它所栖息的环境一致,形成较好的保护色。
母狼獾的领地可达50—300平方公里,公狼獾则更大,甚至可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往往覆盖了好几个母狼獾的领地。母狼獾对自己的领地防守得很严,特别是在发情期及喂养幼崽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对于任何胆敢来犯的其他母狼獾都会给予坚决的回击,严防第三者插足,但对于前来求婚的公狼獾又另当别论,因为这正是它求之不得的。
狼獾的婚配制度为“一夫多妻”制,每年10—11月份发情,以吼声吸引异性,母狼獾的妊娠期很长,约120天左右,一窝幼崽一般为1—3只,有时多达4只,幼崽由雄兽和雌兽共同抚养和训练,两年至三年后成熟,开始繁殖。寿命为16年左右。
狼獾食性很杂,鸟蛋、小鸟、旅鼠甚至秋天的浆果都吃,但其主要食物是驯鹿,特别是在冬天,当驯鹿群从北极草原回到边缘丛林的时候,它们就会大开杀戒,跟在猎物后面穷追不舍。由于它腿短、脚大,所以在厚厚的积雪上奔跑起来比腿长而蹄小的驯鹿容易得多。据计算,它们踩在雪上的压强只有驯鹿的十分之一,所以得心应手,很容易捕到猎物。一旦捕到驯鹿,便会很快将它肢解,一部分当场吃掉,其余则分几个地方埋藏起来,以备在漫长的冬季找不到食物时再扒出来享用。有时当寻找食物特别困难时,它们也会饥不择食,靠狗熊或狼群的残羹剩汤甚至腐尸充饥,因而得一别名即“贪吃的家伙”。实际上它们只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必须填饱肚皮而已。狼獾是一种不知疲倦地到处游荡的肉食兽,昼夜能跑三四十公里,更以贪食著名。虽然经常吃其他野兽吃剩的尸体,但也会袭击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
狼獾的视觉很敏锐,但嗅觉稍差一些。无论公狼獾还是母狼獾,肛门附近都有发达的臭腺,遭遇天敌或危险,便会施放令人窒息的臭气,熏晕或吓跑对手,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狼獾有半冬眠的习惯,冬季约有四个月时间躲在洞穴里。为适应半冬眠生活,它们在秋季往往会捕捉大量食物,并将食物储存在不同的洞穴里,为防止盗窃,它们会在食物上淋洒自己的尿液。狼獾的尿刺鼻难闻,会让盗窃者“闻”而止步。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是狼獾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之一。
[狼獾的趣闻逸事]
世界上哺乳动物中最凶猛的咬人动物是什么?答案不是老虎、狮子,而是看似不怎么样的狼獾。这是英国科学家考虑到动物撕咬力量和其身体大小的比例关系,分析了数百种肉食动物的犬齿和咀嚼肌后,所得出的结论。事实上,一只20公斤重的狼獾能够杀死200多公斤重的驯鹿,还可咬败100多公斤重的狗熊。比著名的非洲猎犬、美洲虎和云豹的撕咬能力更强。
2010年冬天,大兴安岭黑土凹保护区一个名叫杨兴龙的护林员,在密林深处发现积雪中掩埋着一只驯鹿。驯鹿只是腹部被咬开一个洞,肉质鲜红,还十分新鲜,只是有一股特别腥臭的尿臊味,有经验的杨护林员一闻就闻出是狼獾留下的气味标记,他想,只要用清水多洗几遍,就能把尿臊味洗干净,便算白捡了一只驯鹿,于是,他把驯鹿拖回家,用井水洗了又洗,洗了十多遍,把一口井都舀干了,驯鹿身上仍有尿臊味,他急着想吃香喷喷的红烧驯鹿,便从驯鹿身上割下一块腿肉来,放了一大把桂皮、茴香、八角、花椒,在锅里煮,心想大量的香料会去腥去臊,不会再有什么异味了。煮了一个多小时,屋子里倒是香气扑鼻,可揭开锅盖一闻,浓香里夹着一股明显的尿臊味,用筷子夹起一块肉来尝尝,浓烈的尿臊味直钻喉咙,根本无法下咽。没办法,只好把剩下的大半只驯鹿连同那锅煮熟的红烧驯鹿腿都倒进阴沟去了。第二天再去阴沟看,驯鹿和肉都不见了,雪地里,留下一串清晰的狼獾脚印……狼獾就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本领,用尿淋在吃不完的食物上,尿味经久不散,深入到肉的每一丝纤维里,包括人在内,没有一种动物能忍受如此腥臭的尿臊味,这些食物就像上过保险一样,不用担心会遭偷窃。
这可以说是动物界最奇特的一种食物保存法,或许可以叫做“尿液腌制防盗法”,还很有效哩。
[我与狼獾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