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第二十二章浊山姮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763章第二十二章浊山姮

第763章第二十二章浊山姮

教导幼崽不能一直只教一样东西,哪怕是历史也不行,实际上正因为是历史才更要掺点作料,历史太遥远太枯燥,会有人感兴趣,但单凭兴趣很难长久。

在无病开始对史书打哈欠时浊山姮给小家伙增加了新的课程调剂口味:地理。

参考的辛筝给官序安排的地理课,地理课教材说是教材不如说是各地风俗杂书,辛筝悬赏帝国各地的文人为自己的家乡写一篇文章,可以写山川河流也可以写传统习俗什么,好的乃至坏的东西,什么都可以,写得好就有赏,而被挑中的文章中徐清会摘一部分编进教材里。

幼崽们长大后大多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出生地周围百里之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有什么,完全没概念,对帝国自然更不会有概念。这也是诸侯征战时出身氓庶的徙卒逮着机会就会逃跑,拒绝拼命的因素之一。

国家?

那是什么东西?

跟我有什么关系?

脑子又不是坏得无药可救,为什么要为国拼命,国家亡了就亡了呗。国破之后国君一家子会被斩草除根死精光很可怜?是挺可怜的,但关我什么事?

当然,大部分情况会跑不代表绝对会跑,战争打起来的地方是氓庶的家乡,并且氓庶是防御方,氓庶守城的决心一定会比王侯贵族与国共存亡的决心更坚定,也很容易攻破。

羽族经桓就曾经找到了守家之犬的最大弱点:许诺城破后不屠城不扰民,而经桓的信誉口碑非常好。然后,赫胥国的君侯并不想跑,哪怕以人脯充军粮,他也想以身护国,但氓庶们不配合,于是赫胥侯只能降。

辛筝认为这归根结底就是氓庶们根本没有脑子里没有归属感,人为什么要为了根本不了解也没意义的东西拼命?山河社稷凭什么和生命比?国亡了就亡了,人死了却是什么都没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辛筝理解,但不支持,于是有了地理、历史等课。

通过教材,幼崽们可以了解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有什么,了解帝国有多少个地区,有多辽阔,有怎样的历史。

你可以一辈子不踏足,但你不能一无所知。而当一个人提起帝国这个词时脑子里会冒出许多印象时,爱国便不再没有意义、更没有价值,不配氓庶用命去捍卫它的东西。

这种做法虽然奇葩且费钱费事,但很有用。

教育是地方官的政绩之一,浊山姮为了往上爬自然没少抓教育,清楚的从官序的幼崽们身上看到了变化。辛筝的办法很慢,很笨,很花钱,却比宣扬统治者血统高贵更管用。

虽然认同,但浊山姮没选择官序的教材,虽然辛筝经常在邸报上发表一些私货严重的文章毁灭别人的三观,但同样被她控制的官序教材却是很正常。

官序教材也掺私货,比如灌输幼崽们血统论是狗屁、个人与集体是什么关系等东西,各种诋毁血统贵族(将血统贵族们干过的事变成笑话段子添进教材),广积粮再造反等,但整体风格很温暖,避免让幼崽接触到太阴暗的东西(对血统贵族不避讳是因为这些人大多成了尸体,对死人不需要太多顾虑),奔着培养道德达到及格线的好人去的,没有太突破下限的东西。显然,辛筝很有数,世界上有个别变态就够了,变态多了就是天下大乱。

浊山姮并不介意自己的后代被教成好人,但无病不行,为王者不能是好人,好人在那个位置上活不久。既如此,在无病正式入官序读书之前,有些东西就得先教了,避免无病未来让官序洗脑,一旦三观定了形想掰回来就难了。遂翻出以前为君侯时收集的大量舆图,将地理与历史结合为无病拓展课目内容。

先指出一个地方有什么京观,然后就是与历史相关的此地发生过什么,有过什么名人。

为了吸引幼崽的兴趣,浊山姮也没说什么几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的人,都是最近几十年的人与事。

浊山姮指着舆图道:“今天我们来聊聊扶风邑,曾经的扶风国。”

“扶风国?”无病想了想,道:“大母母亲的国家吗?”

浊山姮挑眉看着无病。“谁告诉你的?”她不记得自己有跟无病说起过自己的父母,至于彭祖,算了吧,谁会记得自己根本没见过也没利用价值甚至提起还可能带来麻烦的祖父母?

无病道。“是神庙里的巫,她说大母的母亲很厉害,修建海堤,将沿海的平原变成了良田沃野。哦,对了,还睡了宁州第一美男,生了大母你,很有艳福。”

“后半段是巫说的?”

“嗯。”

“亲口对你说的?”

“一个崽崽偷听到的。”

浊山姮了然,无病在神庙一群崽崽里混得很不错,是孩子王。幼崽管幼崽,很多时候比大人还懂怎么让幼崽听话,毕竟都是幼崽,知道什么能打动幼崽,只要有足够的动力。神庙便将这招用得很不错,神庙里帮忙带更小的幼崽的幼崽干得好,会得到额外的糖做奖励,甚至还能去神庙为幼崽们建的游乐场玩。无病不见得稀罕神庙的奖励,但孩子王本身就够让别的幼崽成为她的耳目。

“是啊,无病的曾大母很厉害的。”浊山姮笑道。“她修的海堤现在还在用,王还参考了她的做法。”

无病点头如捣蒜:“特别厉害。”

“很厉害,但还是死了,今天我们来谈谈她是怎么死的。”浊山姮语气复杂的叹道。

无病愣了下。“不是老死的吗?”

“她是被杀的。”浊山姮翻出大荒纪年,将记载先王杀扶风侯的那一段指给无病看。

年岁虽小,但这几个月每天都被浊山姮按着识字,无病识得的常用字加起来也有两百多个字,连蒙带猜看出了史书记载的什么,不可思异:“王杀了曾大母?为什么?”

“因为地缘。”浊山姮一边回答一边将浊山国与王畿的位置指给自家崽崽看。“尽管相隔千里,但你看,扶风国与王畿最重要的地盘都在漓水与漓水的支流....”

浊山姮用一种掰开了揉碎了的方式为自家崽崽介绍王畿与扶风国的地缘关系,最开始扶风国还只是空有帝族之名但没有强大力量的古国时,王畿与扶风国同饮一江水是友邻,关系很好。

但随着扶风国国力的兴盛,尤其是到了扶风阮继位后国力更是突飞猛涨,后期时漓水三个入海口中的一个就被纳入了扶风国的版图。进入这个阶段王畿与扶风国的关系就开始冷淡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尽管相隔千里,但扶风国用两代人的时间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水师,虽然这支水师并非为王畿打造,但这支水师有能力通过漓水插入王畿。

至于这俩没撕破脸,且扶风侯还是支持王变革的革新派诸侯之一。

一是扶风侯那会儿刚继位,国力不够强大,对王畿没多大威胁。

二是礼崩乐坏,虽然这个好头是诸侯先开的,但诸侯绝对想不到自己下克上干翻了王权之后,公卿大夫开始有样学样,弑君如杀鸡可不是夸张描述,是写实,仅是大荒纪年里有记载的弑君案例便达到了惊人的四位数。诸侯与王虽有利益冲突,但这俩好比两个奴隶主,彼此之间再怎么掐再怎么看不顺眼,一旦其中一个奴隶主要被造反的奴隶给宰了时,另一个也还是会出手相救,摁死奴隶。

现实中太过可怕的弑君案例迫使不少诸侯们开始寄希望于王权的庇佑,王权强盛时虽然王可能赐死诸侯,但也没上位者赐死下位者和下位者被更下的下位者给宰了是两回事,前者是诸侯们能够理解的东西,后者...三观都碎了。后来三观不碎纯粹是因为弑君如杀鸡,被杀的国君太多了,国君们已经接受下位者会杀死自己的现实,构建起了新的三观。

王权会削弱诸侯,但王权强盛时也没哪个公卿大夫将国君当鸡豚狗彘随意宰杀。

扶风侯并不寄希望于王权保护,但与王权配套的价值体系对她有好处,遂支持。

三是唐国的崛起,唐国有一部分疆土与王畿接壤,甚至侵吞过王畿的土地,国力非常强盛。中间夹着这么个强盛大国,不相邻的两个大国自然会交好。

四是扶风侯想要发展扶风国需要很多时间,扶风侯并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准确说是她很认得清,知道吞并天下这种事自己这一代人做不到,因而她的精力是控制南溟的海贸以及修建海堤,将沿海平原开发成粮仓,为下一代积攒吞并天下的家底。别看扶风侯经常跟人打仗,但将周围的邻居们能吃的吃了,不能吃的打服后她的重心就挪到了修海堤与吸纳别国难民人口上。

这种种构成了扶风侯与王结盟,支持先王的基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