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亚洲战场(2)
第62章亚洲战场(2)
华北地区的日军遭到八路军近两个月的连续打击以后,明显感觉到八路军对其华北驻军的威胁。为了稳定华北的局势,维护其在华北的利益,从10月上旬开始陆续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奸淫掳掠,残暴之极。
为此,1940年10月19日24时,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下达了作战命令,指出“百团大战后敌抽集兵力向我大肆‘扫荡’”,“各部应注意速做反‘扫荡’的准备”。就这样,反“扫荡”的号角吹响了。
北岳根据地,晋察冀军区迫退深入阜平之敌。10月13日,1万多日伪军分成10路,对北平以西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为此,八路军总部于10月19日发出指示,要求晋察冀军区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主力部队在有利位置集结,随时准备歼灭“扫荡”的1路或2路日军。为配合晋察冀军区作战,八路军总部要求,第129师应不少于3个团的兵力破袭正太路,第120师应以4个团的兵力破击雁门关南北的同蒲铁路,为进行反“扫荡”准备的时间。
11月9日,日军第110师团等部队与伪军共1.4万余多人,对北岳根据地进行“扫荡”。
11月10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人下达反“扫荡”指示,要求部队避免与日军决战,采取广泛的游击战,最大限度地消耗与疲惫日军。主力兵团要在便于机动的地域集结,随时抓住战机,歼灭日军1路或2路,以转换战局。12日,晋察冀军区再次发出指示,要求主力部队在不妨碍机动的原则下,可以组织不超过1/3的兵力,坚决打击日军的烧、杀、抢行为。
11月13日,完县、唐县、定县、正定、行唐的日伪军2700多人,一齐出动,向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所属地区进犯。
11月16日,日军袭击台峪、张家峪地区,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斗争。18日,合击台峪的日军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21日,从五台出发的一路日军也进入阜平城。
12月3日,晋察冀军区集中4个团的兵力,向占据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灭日军500多人。留驻根据地的1000多日伪军继续修公路,建据点,企图盘踞在根据地。
根据地军民内线和外线配合,采用广泛的游击战,不断伏击和袭击日军后方的交通线,炸毁日军的列车和汽车,拔除一些敌占据点,使日军连续挨打,处于被动地位,不得不从阜平、东庄、王快撤退。
晋察冀军区在持续50多天的反“扫荡”中,先后毙伤日伪军2000多人。12月底,日军被迫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太行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也是日军重点“扫荡”的一个地区。
10月6日,驻于冀西武安的800多名日伪军,开始对阳邑一带进行“扫荡”。10月11日,日军调集了3000多人,分两路对太行根据地的榆次、辽县、武乡、黎城之间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
八路军指战员内外线配合,坚决打击日军。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决死第1纵队等部队在内线阻击,新编第10旅在外线作战,互相策应。10月15日上午,新编第10旅2个团抓住战机,在和辽公路弓家沟地段设伏,突然袭击日军汽车队,击毁日军汽车40多辆,歼灭押车日军400多人。
10月14日,八路军总部从王家峪村转移到砖壁村,砖壁村的地形比较隐蔽。紧张的反“扫荡”开始后,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总部指挥机关,转驻黎城县栓马、宋家庄一带。
10月20日,日军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近万人,分别从武安、辽县、武乡、潞城等地出发,开始更大规模的“扫荡”。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首长决心寻求战机,坚决歼灭一路日军,震慑其余日军。抗日战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大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是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一项最有效的手段。
10月下旬,日军第36师团所属岗崎大队500多名官兵,向八路军总部附近的水腰兵工厂附近进犯。彭德怀得知这一情报后,非常恼火,立即命令部队密切监视这路日军的动向。26日,岗崎大队500多名日军遭到根据地军民的袭击后,从黄烟洞向左会、刘家咀等地进犯。彭德怀命令第129师集中主力,坚决歼灭该敌。29日,日军进到武乡县蟠龙镇以东的关家垴高地宿营,准备返回武乡。第129师首长抓住战机,以第385、第386旅,新编第10旅主力,决死第一纵队2个团,迅速出击,在关家垴高地把日军包围起来。当晚,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要求坚决歼灭该敌。八路军指战员连夜进行总攻前准备,决定于30日凌晨发起攻击。
彭德怀要求总部特务团参加攻坚战。攻击发起前数小时,左权参谋长召集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营以上干部布置作战任务,要求特务团提前发起进攻。
30日凌晨,第129师指战员向被围于关家垴的日军发起攻击,为了分散和孤立日军,第129师以部分兵力攻打风恼顶。日军在飞机的支援下,顽强抵抗。八路军勇猛攻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到31日拂晓,八路军歼灭日军400多人,其余60多名日军逃到一个孤立突出的台地上,死守阵地。
下午,1500多名日军在1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从黄烟洞方向赶来增援。第129师首长看到关家垴的日军基本被歼灭,来援日军的兵力也不小,难以将其全部歼灭。为了争取主动,命令部队迅速撤出战斗。关家垴阵地上的60多名日军在增援部队的接应下,丢弃280多具尸体,狼狈地逃跑了。
日军遭到沉重打击以后,余部于11月14日撤退。11月17日,日军第37师团一部兵力,第41师团一个大队,共7000多人,分别从沁县、南关镇和洪洞出发,分两路合击太岳地区沁源和郭道镇等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当时,第129师所属第386旅第16、第772团,决死第1纵队所属第25团等部队,正在太行地区执行任务,因此太岳地区的力量比较弱。为了避开日军锋芒,抗击日军的“扫荡”,太岳军区首长把部队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寻机打击日军。
11月23日,两路日军进入合击地区,进行野蛮的烧、杀、抢,沁源县遭到严重摧残。日军的暴行激起了抗日军民的极大愤慨。太岳军区的指战员看到日军分头“清剿”,兵力分散,千方百计抓住战机,各个歼灭日军。沁西支队第42团官兵在官滩歼灭日军100多人,第42、第59团的指战员在胡汉坪、马背一带歼灭日军160多人。至27日,抗日军民歼灭日军近300人。
12月5日,遭到不断打击的日军被迫从太岳区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