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在生活中办事,八面玲珑受欢迎(5)
第38章在生活中办事,八面玲珑受欢迎(5)
今天考试成绩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我又考砸了:数学得了90分,语文只得了85分。爸爸、妈妈虽然没有批评我,可我心里很难受!
我不是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平时作业都是95分以上的。有时同学们遇到难题还向我请教。可每到考试我就不行了,本来会的题目也答错了,本来很熟悉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我不断提醒自己: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可仍然会看错题、答错题。这次数学考试,我居然把“÷”号看成是“+”号。
我真苦恼……
这个小学生就是陷入了考试焦虑症之中。年龄太小的孩子面对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往往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因而会对他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作为父母和老师,要能及时地帮助他疏导这种焦虑,使他更好地投入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不要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不要给他造成压力;也不要强迫孩子,根据孩子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帮助选择恰当的成才方向。如果孩子陷入焦虑之中,可以让他经常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或者带孩子一起看看演出、幽默漫画,同孩子一道参加游乐类的活动来缓解这种焦虑情绪。
还可以让焦虑严重的孩子坐到镜子面前,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
考前焦虑的孩子往往认为考试成绩非常重要。父母对这样的孩子要采用引导的办法:一次考试虽然重要,但不能说明一切,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不要总是责备,而是要鼓劲他继续努力,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
(第四节 办好应酬中的事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只要有“江湖”存在,就会有应酬。可以说,只要存于世上一天,应酬就避免不了。会不会应酬,将直接决定事情能否办好。正所谓“成也应酬,败也应酬。”因此,应酬也需要认真对待。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中国是一个崇尚酒的国度,酒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至今,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娶丧办,都免不了要请客喝酒。在当今社会中,不能经商赚钱,不能一举成名,都不会有人笑话你,若不能饮酒,则有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奚落”。因而饮酒也是一种基本能力,缺少不得。于是,只要一上酒席,遇有人敬酒,总要喝上一些。但如遇到某些特殊的情况而不想或是不能喝,那该怎么办呢?要知道酒席上的氛围总是喝酒容易拒酒难。
拒酒的话该如何说,才不让劝酒的人觉得不是故意不给面子或者不让其他人觉得我们在故意扫大家的兴,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如果有人拿一些关乎伦理、感情等方面的大道理来劝酒,这时不妨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也用这大道理做挡箭牌予以回击。
小徐的朋友志刚,人特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已经称赞在先,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
这天在酒席上,志刚又故伎重演,劝小徐喝酒,可小徐怎么也不想喝了,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
志刚也不好意思再劝了,小徐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为小徐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对方能崇尚的仁义大道理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就此作罢。
拒酒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1)面带笑容,委婉地拒绝。绝不可说出:“我偏不喝,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样生硬拒绝的话千万不能说。
(2)别人用大道理来劝酒,你也不妨用大道理作为挡箭牌。
(3)强调后果,表示感谢。如可以说:“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已经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劝酒者一般都会见好就收的。
(4)切忌说:“不用了吧,咱俩谁跟谁?”这样有漏洞可钻的话没准对方会说:“就是,咱俩谁跟谁?我的酒你能不喝吗!”
酒量不好,以守为攻
现代生活中,交际应酬在所难免。而应酬中总是免不了喝酒,如果有些酒是非喝不可,肯定推不掉的,那就需要掌握喝酒的诀窍了。这些诀窍的目的在于怎么样把酒喝好,还尽可能喝得少以避免损害健康或者因喝多了而乱说话扫别人的兴。具体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第一,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就是说不要随意地到处敬酒,所谓有来有往,你敬别人,别人也会回敬;一来一往,自然就喝得多了。
第二,在喝酒之前多吃一些东西垫底,这样一来喝酒也不容易醉。
第三,喝酒时要把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你的酒量不佳,这样会非常容易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