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在生活中办事,八面玲珑受欢迎(4) - 办事的艺术 - 罗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办事的艺术 >

第37章在生活中办事,八面玲珑受欢迎(4)

第37章在生活中办事,八面玲珑受欢迎(4)

一瞬间的震惊。林女士和丈夫迅速对视一眼,马上表示:“那就这样吧!”再没多说什么。可是晚上回到卧室,她和丈夫谈到深夜,心中不知是惊喜还是担忧。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就有了决断力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女儿既然愿意努力争取一下,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接受。

战战兢兢中几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是以几分之差落回了本校。之后半年多的时间,孩子的心理经历了失落、对学校的不满意和与其他同学比较后的失衡。看着她烦躁的神情,林女士的担心真是难以形容。

就在那时候,林女士常常用自己的经历给女儿“打气”。她给灿灿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单纯、胆怯、对社会一无所知,十多年来,面对许艰难困苦的生活,她和丈夫是如何熬过来的,如何靠着自己的奋斗走出困境。她对灿灿说:“我跟你爸爸现在拥有大部分好的经验、能力也都是在不断地失败中得来的。经历点儿挫折也不是坏事,这是成长中一次重要的心理考验,别人无法替代。只有依靠自己不断地打拼锻炼才可能取得成功。”林女士和丈夫一直都在灿灿的身边默默地支持她。后来,灿灿逐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考上了北京著名高等学府。

其实,独立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心理。若父母对这些“准大人”仍采取强权态度,喜欢命令孩子,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加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假如父母能认识到这是孩子个性的表现,抱着理解、尊重和正确引导的态度去面对,那么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自然容易消除。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真诚地、平等地、耐心地与孩子交谈,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父母要主动接近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要懂得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父母要给孩子理智地关爱,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在关爱中引导孩子成长。切忌对孩子过分溺爱,这种非理智毫无节制的爱,只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扼杀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

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有苦味的药丸,外面裹着糖衣,使人先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效用,疾病也就好了。同理,父母要对孩子说规劝的话,在未说之前,先给他一番赞誉,使孩子尝一些甜头,然后再说那些规劝的话,孩子也就容易接受了。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欣赏、赞美和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我们要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指责使孩子落后。

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宏用赞美的办法,把双耳几乎失聪的女儿婷婷,教育成了高材生。

周宏第一次看小婷婷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并由衷地赞扬她:“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小婷婷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

在父母的鼓励下,十岁那年,婷婷就写作出版了六万字的科幻童话。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宏门下,都在周宏的“赏识教育法”下得到了很大进步。他说:“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周宏巧妙地把赞美运用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赞美开发了孩子内在的潜力,激起了他们学习上的热情,唤起了他们强烈的进取心,使得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在心理上彻底解放了孩子。

人都是爱听好话,喜欢受到表扬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在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好奇心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所以,恰当的赞美往往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的错误,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赞美。

家长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朋友,平等相待,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

赞美孩子时,必须坚持原则,要在他做了值得赞美的事情时才去赞美。

赞美要掌握时机。当孩子正在做或已做完某件有意义的事,应当及时给予适当的赞美,如一时忘记了,也要设法补上。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切忌用说教的口吻提出批评,而最好用规劝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做,如“你应当……”;或者以提出忠告、方法或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该怎样解决问题,如“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呢……”

让孩子有教养地说话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对孩子说话也不能随随便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对孩子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势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措辞。概括起来,父母与孩子对话的忌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损伤话

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动辄就挖苦孩子,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会受到创伤。“你怎么不像你表姐?她门门功课都拿满分!”这样的话语,无疑会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殆尽。因为孩子往往会觉得:第一,自己遭到了贬黜,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第二,想要摆脱人见人爱的表姐给自己带来的“阴影”;第三,为没人喜欢自己而愤愤不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