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办事要讲究内在素质(3) - 办事的艺术 - 罗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办事的艺术 >

第6章办事要讲究内在素质(3)

第6章办事要讲究内在素质(3)

长期致力于研究成功课题的人士指出,失败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的挫折。暂时性的挫折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暂时性的失败,在致力于成功的人士的意识中,都不会成为永久的失败,只要你把它当作是一种教训。事实上,在每一次失败中,都存在着一个持久性的教训,这种教训是无法通过失败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的。只有把暂时性的失败当做永久性的失败来加以接受时,失败才会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失败者常常感叹命运的不济,现实也确实如此。竞争机制的引入,优胜劣汰,必然要求更好的心理素质。现实中常有这样的事,一个人颇具实力,却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甚至一败涂地。究其原因,就是对竞争的心理准备不足,进一步而言,就是害怕失败,缺乏信心。

我们深信,失败是大自然来考验那些成功者的,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以便进行他们的工作。失败,能焚烧成功者心中的垃圾,使他们经受住严峻的挑战。

生命年轮在不断地旋转着。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别让自己活得太累

“生活真是太累了!”常听一些人喊出这样一句话。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在运转。说生活太累的人是他本人活得太累了,太在意输赢了。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可谁又能保证你所接触的事都是好事,你所遇到的人都是好人呢?生活中必然要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有喜就会有悲,有幸运之神也会有不幸的降临。人也是如此,有君子就有小人,有高尚之士就有卑鄙之徒。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否则生活又怎么能称之为生活呢?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交织在一起,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世界,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

在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各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与各种各样与自己性格不相符的人相处,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坦然、磊落、轻松地对待,还是谨小慎微,抬头怕顶破天,走路怕踩到蚂蚁?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让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之中,不要让自己的琴弦绷得太紧,也就是别活得那么累。必要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轻松地活着。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当不幸之事发生时,不能乐观地去看待,而且容易对生活产生悲观想法,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哪怕是看电视时看到某地发生了地震,死了许多人,也会紧张得要命,夜里不得安睡,总是疑心地球要爆炸了,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上西天了。你说,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如果长此以往,总是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且可悲的事。处处都要考虑得失,时时都要注意不必要的小节,你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干大事,去成就你的大业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你连很小的一件事都要左思右虑,时间就在你的犹豫中溜走了。也许,当你老了的时候,你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到那时,你也只有“空悲切”了。

生活毕竟是公平的,对谁都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幸运儿,更没有彻底的倒霉鬼。你有这样的不幸,他还有那样的烦心事;别人有那样的好机会,你还会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千万别把自己说得那么悲惨,更不要把自己缠绕在自己织的网中,解脱不出来。

(第四节每天花点时间自省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我们假如常能在静下来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人方面有疏忽有亏欠的地方,自然就减少了对别人抱怨嫉恨或报复的心情;也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警惕,以后将不致再犯同样的过错。这是“静坐常思己过”的真正意义。

办事就是做生意

银行每天下午5点半关起门来结账,隔着玻璃门,可以看见他们比上午忙碌。他们每天都要把当天的账目弄得清清楚楚,不拖延,不马虎,这是做生意的道理。

从前有一个人,每天要接见很多宾客,或者要出去办很多事情。晚上,他总是吹灭灯火,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房反省自己:

今天使我励精图治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增加智慧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浪费光阴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贪图享受的人是谁?

今天替我闯祸惹麻烦的人是谁?

这个人不但自己反省,也教别人反省。他的意思是做人要像做生意那样,每天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如果赚了,继续努力;如果亏了,赶快改弦更张,免得一败涂地。

由于我们各自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必然会犯错。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愚蠢的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明智的人能够改正过错而移心向善,愚蠢的人耻于改正过错而因循前非。移心向善,人的德行便会日日更新;因循前非,人的缺点就会越积越多。此时,我们就要进行自我反省。反省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刍与回馈,它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把自己变成一个审视的对象,站在另外一个人的立场、角度来观察自己,评判自己。

在心理学上曾有个很有趣的实验,用镜子来测试动物知不知道什么叫自我。实验者先把一面镜子放进黑猩猩笼中,十天之后,将黑猩猩麻醉,在它额头上点一个无臭无味的红点。黑猩猩醒来后,镜子还没有放进来前,它并不会用手去摸额头,但是当镜子放进笼子后,黑猩猩一看到镜子中的“倩影”,便立刻用手去摸额头,而且用力去搓,表示它知道镜中是自己,而且知道自己原来是没有红点的。

如果省略第一步,没有让黑猩猩先接触到镜子,后来它虽然看到镜中的自己头上有红点,但不会用手去摸,因没有以前的自我可作比较,就无从判断。没有比较就不会用力去把不是自己心甘情愿放上去的装饰品搓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