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幽默之道——妙言成趣气场强大
第3章幽默之道——妙言成趣气场强大
1幽默是谈话中的亮点
幽默是人人都会用到的交流技巧,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幽默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可以帮助他们调动观众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巧妙地为自己解围等。崔永元的幽默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他主持的主要亮点,很多观众看“小崔”的节目,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想看他的幽默。
在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中,几乎每一期节目都有经典的幽默语言。在一期节目中,一位嘉宾说:“家庭生活是一本书,唠叨是其中的标点符号,绝对不可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善待它,那样一定天天都是好日子。”崔永元接下话头:“有的书打开你会觉得标点符号比较多,但作者就是那么写的。”
还有一次,一位表演嘉宾说他有一个绝活,用电气功给人开“天目”。嘉宾拿着铜线一端,并请女观众捏着另一端。在一番表演之后,嘉宾就问参与的女观众有什么感觉,女观众说我觉得好像眼冒金星。这时崔永元说:“眼冒金星?这可能跟电没关系,吓的吧?我有个提议,如果这个电还不能给这位小姐开天目的话,我建议把高压线引进来!”现场观众大笑。
有时候,现场嘉宾由于种种原因会说出一些言辞过激或容易引起别人误解的话。这时候崔永元凭着机智敏捷,适时补充两句,或劝慰对方不要牢骚太盛,或提醒对方不必小题大做,当然这一切均包裹在他特有的轻松幽默的话语中,让对方在会心一笑之际瞬时领悟其中涵义。如同一位内功精湛的武林高手,崔永元的一举一动,往往既击中要害又不露痕迹。
关凌自主演《我爱我家》之后,不仅自己成为家喻户晓的影星,就连她所在的那个少年宫也备受瞩目。在崔永元的节目中,关凌说:“我有机会被挑上《我爱我家》之后,这个少年宫一下子名额爆满,大家都以为没准会有机会被选中。后来有一次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谈过这个问题,说这也许是一种守株待兔的心理。”崔永元说:“他们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找到了你,下回剧组用‘刻舟求剑’的方法选的就是他们了。”
崔永元经常妙语连珠,不做作、不庸俗,随机应变、脱口而出。在《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中,两位嘉宾的发言针锋相对,气氛有些僵,崔永元适时地插一句:“张先生把制度阐述得很完善,但郑先生说了,你这个制度把人类的感情都弄没了,弄到哪儿去了?”大家都笑了,笑声中不难悟到:人与人之间不能没有真情和良心,同时也要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幽默诙谐的点评,既让说者乐说,又使听者乐听,魅力无穷。
小牛来到《小崔会客》后,向在场的嘉宾讲述了他采访的故事:居住在同一村子里的兄弟俩,哥哥思想解放,外出务工,挣了很多钱,回到家乡盖了一座别墅;而弟弟由于一直在家从事传统农业劳动,尽管很能干,却仍住着破旧的老房子。
当时小牛在采访兄弟俩时,对弟弟说:“你应该好好向哥哥学习。”听到这里,小崔说:“你跟弟弟说什么呀,你应该对哥哥说:‘弟弟住这么简陋的房子,你还好意思住别墅!’”众人皆笑。小牛认真地说:“读书是出路,但观念更重要,因为它可以改变命运。只有改变思维,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不料小崔竟说:“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弟弟更有前途,当全村人都住上别墅的时候,弟弟的房子肯定是传统民居的参观点了。”于是又引发众人大笑。
从崔永元所说的话中,我们除了看到他为自己解围的机智幽默,还可以看到他的睿智。因为,他的幽默不是单纯的搞笑、诙谐,而是传达着另一种意思,体现的是一种智慧。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尴尬事时,就可以借鉴崔永元的做法,机智、幽默、巧妙地化解。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长期的积累。
2庄谐并用,转换话题
社交中固然需要庄重,但用语风趣、诙谐的话,同样可以表达较重要的内容。如果自始至终保持庄重气氛,就会显得紧张。庄谐并用的交谈方式比较自由,在许多场合都可以使用。
在一次节目中,有一个大学生挑衅地对崔永元说:“都说你语言了得,你会说方言吗?我会多种方言,你敢和我比比吗?”接着,那位大学生就分别说了广东话、闽南语和客家话。崔永元表示自己一句也听不懂。大学生就露出了非常得意的神情。
崔永元就问他:“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学校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哪个班级,住哪个宿舍……”“你问这么详细干什么?”那位大学生不解地问。
崔永元回答说:“啊!没什么,我回北京以后,是想抽个时间向国家语委报告,在广州的某个学校,有一个不提倡讲普通话的角落,方言很盛行,请他们来查查!”
在这段趣话中,小崔面对大学生方言挑战的尴尬,装作一本正经地搞了一次审讯似的连珠炮提问,庄中寓谐,巧妙把话题从会不会方言转移到推广普通话上,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
“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很有效的说话技巧,它可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避免正面冲突,维护双方的面子。顾左右而言他的技巧有很多,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来一话题。假如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便插科打诨,逗人哈哈一笑,也是可以的。
我国有一个代表团在访问美国时,陪同的主人问代表团中的一位同志:“你爱纽约吗?”说“爱”吧,不恰当;说“不爱”吧,主人不高兴;说“无可奉告”吧,又不是记者招待会。代表团的那位同志回答说:“纽约的汽车很多。”他的答非所问,非常巧妙而得体地转移了话题,走出困境。
转移话题,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幽默谈判技巧。话题转移得幽默巧妙,不仅能调节气氛,还能为谈判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这种转移话题打破僵局的方法,常常使谈判在绕了一个圈子之后又成功地到达了终点,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1988年7月22日,在苏联的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场高潮跌宕、扣人心弦的会谈。会谈双方是日本首相中曾根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整个会谈气氛紧张,局面僵持。戈尔巴乔夫气愤地说:“据说,在日本居然有人说什么‘今后只要日本持续不断地增强经济力量,苏联便将乖乖地屈服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苏联决不屈服。”同时,他竟用拳头将桌子敲得“砰砰”作响。
当然,中曾根也不示弱,他以强硬的口吻反驳道:“尽管如此,两国加深交往也是重要的。阻挠两国关系发展的,正是北方领土问题。铸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斯大林错误地向属于日本北海道的岛屿派遣了军队。”
后来中曾根意识到,必须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才能取得谈判的进展,于是开始语气和缓地说:“我毕业于东大法律系,你走出的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门槛。我们俩同属法律系毕业生,理应了解国际法、条约和联合声明是何物。国际上都承认日本的主张是正确的。”
接收到中曾根有意缓和矛盾的信号,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脸上也荡起一层愉快的笑容,微笑着答道:“我当法律家亏了,所以变成了政治家。”此语一出,巧妙地避开了中曾根话题的锋芒。
本来双方针锋相对,使谈判陷入了僵局,但戈尔巴乔夫的一句幽默话,使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得到了缓解,谈判得以继续进行。因为谈判双方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很难轻易地让步,谈判期间经常有一番唇枪舌剑的苦斗,有时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时,如果某一方代表冒出一句幽默的话,巧妙地转移一下话题,大家一笑,就可能化解紧张的气氛,双方可以继续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