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 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 紫鱼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3章

通知的是戌时集议,但酉时才到,乔家门外就已经开始有人过去了。毕竟今晚日子重要、且人还多。*

虽说去了兴盛湖的是七十六人,但全村各家留守的也有两百多口呢。谁不想在分银子的时候有个好位置能瞧清楚热闹?

乔里正也不含糊,早上从萧家回来就去喊了乔大江、李家兄弟、杜家兄弟等壮劳力过来帮忙搭场。

也不知是不是被苏娘子影响了,他如今也讲究了些“仪式感”。其实仪式感不就是把事儿做得亮堂些,让大伙儿觉得自家挣的银钱都长了脸么?他心里一高兴,便让乔大江去堂屋把家里最值钱的一张桌子搬出来摆东西。

这举动又惹到了乔家三房两口子好一通酸,王氏今儿一整天都拿着个鞋底子假装纳缝,其实眼神儿就在各种乱瞄,此刻见这么好的桌子都往外拿了,气得用胳膊肘拐了拐男人,示意他得亲自出来放个屁了。

乔老三拿三角眼咔着翻亲侄子乔大江,“这桌子还是你爹娶亲时用过的,咱家平时宝贝得跟啥似的,你倒好,搬去外头吃雪风!”

“三叔这话说得就小气了,啥叫吃雪风?”春娘直接替自家男人接了话回怼,反正分家之后她再也不似之前、有啥气都憋着:“这叫亮堂分银,体面过活!”

她还指了指正在描字的小树,这娃握着毛笔在木板上歪歪扭扭写着“分银台”三字,写得虽歪扭,但也可爱。

“得嘞,小树是咱村文曲星转世!”李家兄弟正在布置外头的红灯笼,也跟着打趣,惹得乔老三心中愈发嫉恨,毕竟他家大宝二宝都被全村娃娃团排除在外了,少赚了不少。

总之这次就算瞎子傻子也看得出来,出去做营生的人是赚了几箱银子回来的。

往日里,乔家三房最肥的油水便是替家里采买炭米。买炭时报十斤实则称八斤,肉铺王屠户的回扣能拿三成,就连给乔家老爹抓药的零头都能“均”出几文存私库。

可自从乔大江从家里分出去,乔里正这当兄长的就再没个兄长的样儿,把家中公帐管得铁桶也似的严。

“真是个假大方,平时管我们管得倒是严,这次营生的帐为啥不告诉咱个总数?怕是自己要私吞!”王氏在男人耳边小声嘟囔,针尖狠狠戳进鞋面,“就你是个蠢的,你瞅大哥跟大江跟那个苏榛走得多近,指不定仨人早就合计着……”

心阴的人看谁都阴,王氏不想着乔家大房赚了银子不就等于乔家总帐上宽裕了,想的反倒是“大房赚了银子定不会都放在公帐上,肯定自己私下大笔小金库”。

“嘘!”三房男人慌忙捂住婆娘的嘴,往四下里扫了眼,“你生气归生气,苏榛可得罪不得,她背后有盛家,人家是啥身份!”

王氏冷哼一声,“大哥不就是仗着苏榛背后有贵人,才敢这么拿捏咱!”

正说着,忽听见屋内又出来个尖酸话音:“哟,这是要摆戏台子呢?”

这次是无风也得起个浪的乔老太婆,自从嘉年华以来,家中没人操持家事了,她就一直在装腿疼,整整拄了十几日的拐棍,今日自然也得继续装,便拄着拐棍挪出来,头上裹的黑帕子褪到眉梢上,露出皱巴巴的眼皮,“扛张破桌子就想充体面?我看呐,是心虚!堂堂里正连公中银钱都做不了主,反倒让个外来的小娘子骑在头上!”

“大妹子这话说得可就没边了。”李家奶奶人未至声先到,跟舒娘俩人站一堆儿底气十足,“公中银钱咋分,白纸黑字写着规矩,人家苏娘子带着几个帐房先生一笔一笔算得清楚着呢。您要觉得自家嗓门亮、识数认字儿,待会儿要不您上台替大伙儿算算账?”

围观的大伙儿忍不住笑出声。乔老太婆被噎得脸色发紫,但李家奶奶年纪比她大、辈份跟声望也都比她高,人又是个泼的,她惹不起,于是到嘴边的刻薄话竟咽了回去,只哼了声往墙根挪,总算是暂时消停了。

插曲告一段落,后头来的人大都奔着喜庆来的,也都乐意出一把力。乔家一张桌子都还没够,从村里库房又取了五张蛋卷桌拼成了长长的案桌。又也不知谁抱来一捆大食代剩下的红布当了桌布,整个一个吉祥!

眼瞧着时辰快到了,力气大的男丁们也拖了不少木头桩子、干柴过来,在外头坝子上搭好了四个一人高的柴堆,里头塞满了松明子和干艾草,由乔里正亲自燃了。女眷们又在火堆边支起三口大铁锅,山梅、丽娘等人往锅里倒早就熬好的羊骨汤,乔大江握着长勺搅动,热气蒸腾中,羊肉的鲜香直往人鼻子里钻。<

乔里正刚想喊小树往萧家跑一趟,就瞥见萧容跟叶氏、谨哥儿到了。乔大江也瞧见了,忙跑过去接过萧容手里的月亮椅亲自给张罗座位,“萧爷您坐前头,那儿正对分银台,等会儿苏娘子分银子时,您家能瞧得最清楚!”

“不必麻烦。”萧容温和笑笑,抬手虚拦,目光扫过已挤得满满当当的前排,“后头清静,我们坐过去便是。”

乔大江挠了挠头,看着萧容三口去后排坐下,忽地想明白了用意:萧家人不坐前头,既避了风头,又让苏榛的掌事身份更显名正言顺。这姿态里藏着的分寸感,比他这个猎户家的讲究。

乔里正显然比他儿子反应得还要快,这会儿已经让人端热汤去给萧家人了。

直至日头落完了,坝子上的喧闹声忽然静下了。三百多双眼睛齐刷刷望向木工坊过来的土路,就连最闹腾的娃娃们也屏住了呼吸,是两辆骡车碾着积雪缓缓过来。

头一辆的车篷半掀着,露出里头码得齐整的木箱,驾车的白老汉、符秀才都特意换了簇新的青布棉袍,俩人身板更是挺得笔直。

第二辆骡车紧跟着转过弯,车斗里坐着苏榛和抱着账本的陈青、周醒明。

李家奶奶瞧着车斗里的红漆木箱,喉间忽然哽得慌、眼眶发热,轻声跟舒娘念叨着:“我嫁到咱们村那年,全村怕是都凑不出十两现银子,如今竟能拉着骡车分银钱……这哪是骡车,分明是拉着金山银山来了。”

这话确实不夸张。白水村虽说靠山吃山饿不死,可无论山货还是猎物,都要靠肩扛手推运出山口,换得的银钱大多又换成盐巴、铁器,真正能揣在兜里的现银少得可怜。

在场的三百来人除了个别心阴的,大都也都如李家奶奶一般想法、一般心情。

直到骡车终于停稳,苏榛已攥着车辕利落跳下,声音裹着呵出的白气,笑意吟吟说着:“让大伙儿久等了。”

笑意里没了疲惫,全是“事儿成了”的笃定,在场的人无不就跟着乐了起来。

说着话,乔大江等男丁们已经围上了第一辆骡车,把车上的银箱搬抬到分银桌上搁着。吆喝声里还混着“小心银锭子磕着”的叮嘱。

整整两个木箱,苏榛走过来,把上头的铜锁分别“咔嗒”一声打开时,全村人都仿佛能听见自己心跳得“咚咚”响。三百双眼睛,随着箱盖缓缓上移,年纪大些的甚至觉得嗓子眼发紧。

当月光与火光同时跌进木箱,银锭子、铜钱串儿的“钱”光“哗”地漫出来,最爱哭的山梅忽然“哇”地哭出了声。

这哭是因为被晃得睁不开眼的欢喜。她知道那里头有她的一份儿,她再也不用缩脖缩脚在娘家受白眼了,能养活自己了。

众人的期盼中,苏榛站到了分银台前。

其实何止白水村民们激动,苏榛也是一身不想再藏的喜气,眼中也有清亮的水意,环顾了四周,柔声开口:“诸位乡亲,今儿咱能围在这儿分银钱,靠的不是我苏榛一个人,是咱白水村三百多口人拼出来的。”

说着,目光转向舒娘,“舒娘带着女红组赶工,订单完成了不说,还要给参加嘉年华的七十六口缝手尉,指头都累得僵了,却跟我说‘多缝一副,大伙儿就少冻着一根手指’!”

听着听着,舒娘也流了泪,却笑得畅快。

苏榛又看向丽娘,“还有丽娘领着的美食组!大寒天里,每日都得支起十二口锅,手背上烫起的泡比算盘珠还大!可不少来咱们大食代用餐的行商都跟我说,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带劲儿’的吃食,过瘾!”

丽娘平时大嗓门儿,眼下却躲在自家男人身后抹眼泪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