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贴身保护 - 太平记 - 克里斯韦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太平记 >

第308章贴身保护

第308章贴身保护

大事!”

“启禀太后,臣现在处置的就是军国大事!”魏聪笑了笑:“您知道吗?当初臣到了交州,拿下番禺之后第一件事也是修整码头,建造船舶的!”

“哦?这个如何说?”窦妙饶有兴致的问道。

“当初臣由豫章入交州之后,兵不过万余,诸郡皆视臣为贼寇。所据唯有番禺一城,资财粮秣皆从出焉!所以臣便先兴海贸,造船舶,兴鱼盐之利,以广城中户口,方才得喘息之机!后先破张叙,后破张磐,放得据交州之地!”

按说魏聪说的这些都是当初他当贼寇时的事情,窦妙却听得津津有味,全然不以为忤:“嗯,你在交州造船的确是一招妙棋,可雒阳这里可没有渔盐之利,更没有海贸,那你这又是意欲何为呢?”

“陛下,雒阳虽无海贸鱼盐之利,但其却有一桩是番禺无法比的,雒阳位处天下之中,四方贡赋道里均。昔日修缮道路,聚集四方货殖,予以加工,再分售四方,朝廷可得税,商贾可得利,工匠百姓可得衣食,可谓三方有利,多赢!”

窦妙听魏聪说到这里,不由得掩口笑道:“哀家平日里只听说大将军治军论兵,却没想到居然还会治产业,兴商贾,这不是内府和大司农的活计吗?想不到大将军你不但要抢将作大匠的或,连内府和大司农的活计也要抢!”

“不敢!”魏聪干笑了两声,只见窦妙云鬓微乱,双颊若晕,眼光闪烁,斜倚在一只锦墩上,赤裸的双脚拨弄着一只玄色狸奴,说不出的娇媚动人,心中不由得一动,赶忙低下头去:“其实臣用兵之法也没什么出奇之处,无非足食足兵而已。大汉眼下之大患,便是州郡强而近畿弱,若想扭转这一局面,第一要务就是要先兴漕运,这样才能把四方州郡的粮食贡赋运到雒阳来,使得仓廪充实,仓廪充实了,才有人口,有了人口才有商贸,手工,四方运输,朝廷才有更多的税赋,然后才能养更多的兵,镇抚四方!”

“大将军所言甚是!”窦妙点了点头,如果说魏聪后面说的那些关于经济方面的知识她还不太懂的话,前面提到“大汉眼下之大患,是州郡强而近畿弱”,这一点她是深有体会——眼前这位大将军不就是一路从荆州杀进雒阳的吗?

而中央和地方关系可以说是伴随华夏文明同始终的老问题了,从上古三代开始,古人就从地缘政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制度诸方面反复讨论。比如春秋左氏传中就有记载““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意为分封的都城不能超过三百方丈,否则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古代城墙高三丈,长一丈叫一雉),即通过限制封臣居城的大小,确保国君对封臣的政治军事优势。

而汉高祖灭项羽后,在雒阳和关中中选择定都关中。究其原因,便是与雒阳相比,关中地区巨大的军事地缘优势。而东汉刘秀定都于雒阳之后,虽然通过对西汉原有的郡县兵制度做出裁退,削弱了州郡的军事力量,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地理优势已经无法和西汉相比。

但无独有偶,定都雒阳却有一个比关中无法比拟的优势——物流成本要低得多,换句话说,雒阳作为都城可以集聚的人口上限是要远远超过关中的,对于大多数古代王朝来说,很多时候这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古代都城的绝大部分人口都纯粹的消费人口,即士兵、官僚、贵族、皇室以及服务以上人口的人,换句话说,是古代国家财政的寄生虫。所以两宋都城繁盛无比,却天下疲敝。

但这对魏聪却不是问题——他手里有大量的超越时代的技术,完全可以在首都周围发展大规模手工业工场,比如陶瓷、纺织、冶金、武器制作等等,利用雒阳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向四方销售。要知道工业人口,哪怕是手工业人口,其单位产出也是远远胜过农业人口的,承担税收的能力也要高得多。在任何时代,一百万工商业人口能提供的税收,可要远远超过同等数量的农业人口。而只要中央财政有足够的钱,又有大义名分,想要压倒地方郡县那就再简单不过了。

所以在魏聪看来,雒阳,乃至三辅三河地区那成千上万的流民都是会行走的印钞机,只要等洛口的粮仓修好,就能把关东黄淮两岸州郡仓储的粮食运到洛口,然后在周边就可以兴建大片厂房,然后就能把流民赶进工场,给自己赚钱了。

“大将军考虑的如此周全,那哀家就不多问了!”窦妙捂住自己的嘴,打了个哈欠:“只是关东士人素来强项,汝南这次你一定要稳妥行事,大汉好不容易才平靖下来,可千万不能再乱起来了!”

“太皇太后请放心!”魏聪沉声道:“有臣在,即便有几个跳梁小丑,天下也乱不了!”

————————————————————

汝南平舆。

许劭坐在几案前,他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微微晃动。从窗外的天色看,已经接近午夜时分了,几案上有几封书信,或者是邀请,或者建议他逃亡避难的。突然,他发出一声长叹,起身走到窗旁,看着外间的夜空:“难道真的只有这一条路了吗?”

“子将!”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许劭转过身来,看到刘表站在门口,赶忙拱手道:“景升兄你这么晚来,有什么要事吗?”

“京师有急信至!”刘表压低了声音:“朝廷已经下诏,以南郡蒯胜为侍御史,使持节,前往汝南专处此事,多则六七日,少则两三日,必到汝南。你还是速速远避吧!”

“南郡蒯胜?这是何人?”许劭问道。

“蒯姓乃是荆州南郡大族,蒯胜此人曾经有大恩于魏聪,后来魏聪得势之后,便将其招入幕府之中,以为心腹。此番让他来汝南,只怕是要兴一场大狱,血流成河了!”

听到刘表这番话,许劭的身体不由得一颤,汉法继承秦法,远比后世严酷,尤其是这等牵涉到谋反,作乱的案子,又派来魏聪的心腹,给予使持节这样的独断大权,多半是要罗织罪名,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

“可我若是就这么走了,岂不是承认自己与窦玄之死有关?自承有罪了?”许劭苦笑道。

“当初窦玄在岛上扫了你的颜面,这是有几百人看到的。然后没两天他就被人行刺了,你说与你无关,那位蒯御史会信?”

“景升兄,我是真的没有派人刺杀窦公子呀!”许劭急道:“他是太皇太后的堂弟,大将军的小舅子,就因为几句言语冲突,我就要冒灭族之祸去杀他,天底下没这种道理吧?”

“有没有道理,你到时候可以和狱吏说,看看是你的嘴巴硬,还是刑具硬。”刘表冷笑道:“子将,你还是不明白吗?这几年你搞这个月旦评的确是声名大噪,但也得罪了很多人,有太多人想要你死了。遇到这种事,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我敢打赌,蒯胜前脚进汝南,后脚就会收到几箱举报你的文,那里面想找出定罪的凭证来,又有什么难得?”

许劭听到这里,已经是面如死灰。正如刘表说的,古今中外当意见领袖,引导舆论都是最招人恨的,嘴巴说不过你,干脆肉体消灭这一招谁都会。月旦评的名声在小事上也许能当护身符,可挡不住魏聪的屠刀,别人会顾忌许劭的名声不好下手,魏聪指不定会觉得要挑个名声大的杀鸡儆猴。

“你说得对,我立刻收拾一下,连夜出发!”许劭站起身来。

“这就对了,魏聪这厮不可能长久这么下去!”刘表笑道:“你准备去哪里?”

“广陵,我有个好友在那边,屡次相邀!”

“甚好,省的夜长梦多!”刘表笑道:“否则若是钱文那厮派兵包围,就来不及了!”    “不错!”许劭正准备叫来管家吩咐其收拾准备行装,突然听到外间喧哗,正惊疑间看到管家从外间进来,神情狼狈。

“出什么事了?”

“追捕使的兵在外面,说要见郎君您!”

“追捕使?魏聪的鹰犬?”许劭吓了一跳:“这,这难道就要动手了?”

“来了多少人?”刘表问道。

“人倒是不多,只有十余骑!不过个个披甲持弓,看上去吓人的很!”管家苦笑道。

“十余骑,那应该没事!”刘表想了想之后笑道:“他若是真的冲着你来的,怎么也得带几百人来,不然连包围府邸都不够!”

刘表的分析让许劭好了点,他深吸了口气:“你请他们去书房,就说我马上就到!”

“喏!”

看着管家离开,许劭叹了口气:“景升兄你说的没错,要尽快离开这里,不然就走不掉了!”

待到许劭来到书房时,他看到钱文正站在书架前,看着上面摆放整齐的竹简,铁札甲外披着一件黑色罩袍,腰间皮带上分别挂着环首刀和弓囊箭袋。

“钱校尉,您这么晚来了,有何贵干呀?”许劭问道。

“是奉大将军的军令!”钱文向许劭点了点头:“朝廷有诏,令蒯胜为侍御史,使持节前往汝南处置窦公子遇刺之事。大将军令我派人贴身护卫许郎君,以免被小人暗害!”

“保护我?”许劭愣住了:“这,应该没有这个必要吧!”

“这是大将军的军令!”钱文加重了最后两个字语气,强调道:“还请您莫要为难在下!”说到这里,他向许劭躬身行礼。

“这——”许劭赶忙还礼:“不知钱校尉要怎么保护的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