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大唐的裂变华夷天下》(3)
公元九四六年,后晋开运三年,南唐保大四年,后蜀广政九年,南汉乾和四年,辽会同九年
词天子
除夕之夜,南唐主李璟大宴群臣。冯延巳等朝臣争相赋诗献词,杨花飞等徘优当场谱曲献歌,推杯换盏,曼歌轻舞,气氛好不热闹。然而,酒正酣时,李璟眼前突然闪现出一个人影来,此人正是宋齐丘!看着眼前这些新进勋贵的张张笑脸,他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起他和宋齐丘交往的点点滴滴。他心中明白,无论宋齐丘有多少不是,但若是没有宋齐丘对他父子的辅佐,他的父皇很难掌控吴国大权,更不用说建国称帝了。眼下,国家太平,朝野兴旺,而如此一位对他李家倾力辅佐的勋旧老臣,却被放逐到了九华山的荒野之中!李璟蒙眬之中仿佛看到满头银发的宋齐丘,正在手拄着拐杖怅然地望着黑魆魆的山影,独自发呆。李璟心中大感悲悯,眼眶不禁湿润了。齐王李景遂见他如此,虽然有些纳闷,但没有声张,回府之后,就告诉了门客谢仲宣。谢仲宣沉思了一会儿,对齐王道:“圣上肯定是想起了宋齐丘!宋公本为先帝布衣之交,一直倾尽心血为国尽智尽力,如今老了,却被抛弃于草野荒山,圣上大宴群臣,唯独没有这位股肱勋臣,殿下试想,圣上心中能安吗?何况,微臣早就听说,朝野中很多人对此颇有看法,一直在私下议论。”
李景遂也有同感,问谢仲宣道:“谢公有何良策?”谢仲宣道:“殿下不妨对圣上明说。”李景遂深以为然,次日一早,便趁着入宫问安的机会,对李璟道:“宋齐丘乃元老宿臣,声名素重,咱们可以不用他,但又何必弃之荒野而担负恶名呢?”
李景遂此言正合李璟心意,李璟当即命李景遂前往青阳去召请宋齐丘。
李景遂到青阳后,对宋齐丘说明了原委。宋齐丘喜出望外,当天就跟着李景遂离开青阳。回到金陵后,宋齐丘一见李璟,就止不住老泪纵横,哽咽难言。李璟看着满头白发的宋齐丘,心中更加不忍,不禁感慨万端。
次日早朝,李璟头一件事就是加封宋齐丘为太傅兼中书令,不过,李璟仍然没有让他参与朝政。宋齐丘这一次倒是知足,每日只是上朝请安,从不多言。李璟随后又起用李建勋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与中书侍郎冯延巳同为宰相。
李建勋原本对宋齐丘被放逐于荒野颇感不平,不曾想,宋齐丘竟一召而返,每日里上朝下朝,一言不发,一事不问,对此他既感到好笑,又有些怜惜,遂作《道林寺》暗讽道:
虽向钟峰数寺连,就中奇胜出其间。
不教幽树妨闲地,别著高窗向远山。
莲沼水从双涧入,客堂僧自九华还。
无因得结香灯社,空向王门玷玉班。
自此之后,李建勋心中竟然有了退意,作诗以表其心:
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
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
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
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
李建勋虽然熟习政事,但自从有了这个心思后,就整日流连于花酒山寺,对于朝中大事则轻易不言、避重就轻,这恰恰合了冯延巳等人的心意,他们趁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李璟诗词造诣很深,几位宰相也都是名闻天下的诗词大家,堪称一时瑜亮。冯延巳善于作词,李璟更是词中圣手,因而,君臣免不了在一起切磋词艺。每逢此时,二人就如同词友一般格外亲近。一次,李璟特意在后苑设宴,邀请冯延巳、李建勋、严续等朝臣赏花饮酒,并让杨花飞弹歌伴酒。宴罢,君臣意犹未尽,又到后湖垂钓。说来也怪,众臣都钓上了好几条鱼,李璟却一条鱼也没钓上,颇感失了面子,众臣也有些尴尬,皆盼着李璟能钓上一条来,可是,眼见得日落西山,李璟仍是一无所获。众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面面相觑,皆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此时,杨花飞突然开口吟道:
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冯延巳等人一听,无不大惊,没想到杨花飞一介优人,竟然如此机敏,皆拍手叫好。李璟更是高兴,杨花飞一句“君王合钓龙”,让他脸上的尴尬一扫而去,代之以满脸的赞赏之色,大笑道:“好你个杨花飞,这个马屁拍得不错!朕就赏你一首词。”笑罢,李璟稍一沉吟,即兴作了一首《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