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17) - 大唐的裂变 - 王澄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的裂变 >

第六十一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17)

公元九三九年,后晋天福四年,南唐升元三年,后蜀广政二年,闽永隆元年,南汉大有十二年,辽会同二年

卖官

冯道、刘煦进入辽国境内后,见契丹之人果与中原不同。辽人萧总管曾作《契丹风土歌》,道: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

旗低昂扬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

海东健鹘健如许,鹰上风生看一举。

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

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

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

冯道一行走了两个多月,才抵达西楼。辽帝耶律德光久闻冯道之名,听说他亲自前来,不禁欣喜若狂,就想亲自出城迎接,赵延寿却道:“天子出迎宰相,自古没有此礼。”耶律德光这才作罢。

耶律德光见到冯道、刘煦后,厚礼相待,每人奖赐了一块牙笏和一条牛头鱼。按照辽国风俗,国主奖赐大臣牙笏或者牛头鱼,为最高礼仪。冯道还为此作了一首诗,诗中言道:“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耶律德光读罢,大为高兴,遂有意将二人留在辽国。冯道听说后,不置可否,只是模棱两可地对辽国主言道:“南朝为子,北朝为父,臣在两朝都是臣子,又有什么分别呢?”

自此之后,耶律德光经常赠送一些东西给冯道,冯道却将这些东西全都拿到集市上变卖,并用卖来的钱大肆购买柴火、木炭等。耶律德光大奇,问他为何如此,冯道答道:“北地苦寒,臣年纪大了,难以忍受寒冷,早点买些柴火、木炭,好过冬。”耶律德光便以为冯道已经打算在此长住了,心中不免有些过意不去,竟主动准许他和刘煦南归。冯道却连上三道表章,请求留下。他越是如此,耶律德光越是让他回去,冯道这才准备动身,但是又在驿馆中住了一个多月。

冯道、刘煦一行离开西楼后,每到一处城镇,都要逗留几天。刘煦不解,问道:“能从北土生还,刘某心中恨不得扎上翅膀,一天就飞回大梁去,冯公却为何如此缓行,难道您真的想留在辽国吗?”

冯道小声说道:“我们走得再快,能比辽人的马快吗?若是他们乘马来追,我们走得再远,他们一夜也就追上了,难道能走脱吗?我们越是缓行,契丹皇帝就越会认为我们不急着南回,也就不会来追了。所谓欲速则不达,正是此理。”刘煦大为心服。

二人就这样一直走了两个多月方才离开了辽国。

冯道、刘煦终于又回到了大梁,冯道感慨颇多,特意作诗以述北使之意,诗云: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

殿上一杯天子泣,门前双节国人嗟。

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自此之后,辽主耶律德光允许石敬瑭不必称臣,称“儿皇帝”即可,就如家人之礼,也就是说,大辽不再将中原当作大辽的臣属国看了。石敬瑭大为感激,对耶律德光也就更加恭谨了。辽国每有使者到大梁,石敬瑭总是先在别殿行参拜大礼后,再到正殿行正式国礼;而晋国使者到辽国,辽人却骄狂倨傲,常常出言不逊,就如训斥儿孙一般。使者每每回朝,朝野之人皆认为是奇耻大辱,但石敬瑭丝毫不以为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