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3) - 大唐的裂变 - 王澄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的裂变 >

第四十七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3)

公元九二五年,后唐同光三年,前蜀咸康元年,吴顺义五年,吴越宝大二年,南汉白龙元年,契丹天赞四年

避暑楼

李存贤逝世后,阿保机趁机遣契丹兵侵扰幽州,李存勖只得命李嗣源率军前往幽州抵御契丹。此时,李嗣源军中有许多将士的铠甲都已经破损了,他知道魏州军库中存有不少铠甲,而且这些铠甲都是专门供奉禁宫的,制作极为精细,因而,路过魏州之时,便致书东京副留守张宪,要求领取五百副铠甲。张宪以为这是军需,也未深想,又来不及奏请,何况又是总管李嗣源的要求,就将铠甲照数拨给了他。不想,李存勖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怒道:“张宪没见圣旨,就擅自将朕的铠甲给了嗣源,他的胆子也太大了。”遂下旨罚了张宪一个月的俸禄,并责令张宪自己前往李嗣源军中取回铠甲。

郭崇韬劝阻道:“张宪若去讨要铠甲,肯定会引起总管疑心,军中之人也会抱怨陛下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让总管回军,请陛下三思。”李存勖这才没再坚持讨回铠甲,但也没让李嗣源回军。

此时,李嗣源的家眷大多还在太原,而养子李从珂却为卫州刺史。李嗣源想,若李从珂能在北京太原任职,就可照顾其家人了,便上表奏请以李从珂为北京太原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不想,李存勖读罢表章,火冒三丈,怒道:“嗣源手握兵权,位居大镇,难道还不知足吗?军政之事乃朕考虑的,他如此为儿子索要兵权,是何用意?”因而,不但没有答应李嗣源的奏请,反而将李从珂降为了突骑指挥使,让他率领数百人去戍守石门镇。

李嗣源大为尴尬,这才知道李存勖对他已有了疑忌之心!他不知道,对他有疑心的不单是李存勖,还有郭崇韬!郭崇韬曾密对幕僚道:“总管功高名重,绝非久为人下者,我遍观皇家诸子弟,皆不及其万一也。我敢断定,总管早晚会为祸朝廷!”于是,便经常密劝李存勖召李嗣源回朝,罢免他的兵权。有时,甚至暗示李存勖,应该及早将李嗣源除掉,以免后患。李存勖虽然对李嗣源有疑忌之心,但他认为李嗣源已近花甲之年了,而自己刚入壮年,何况李嗣源白丁一个,不会有多大能为的,因而,就没有答应郭崇韬,但心中非常赞赏郭崇韬对自己的忠心。

李嗣源既忧且惧,连忙上表解释。李绍宏素与李嗣源交好,也帮着他说了不少好话,李存勖这才没有治李嗣源之罪。

自段凝决开黄河阻挡唐兵以来,郓州、濮州到处都是汪洋、沼泽、泥泞之地,两州百姓流离失所,耕地皆荒芜不堪。李存勖遂命青州节度使符习修治酸枣河堤,不久,他又亲往东京魏州巡视。

定州义武节度使王都闻听李存勖正在魏州巡视,连忙奏请前往魏州觐见,李存勖大喜。他早就听说王都擅长蹴鞠,而且技艺非凡,李存勖也是此中高手,正好趁此机会和他比试一下。可是,魏州原有球场却在前年登基之时修建即位坛占用了,李存勖便命张宪将即位坛拆除,将球场恢复成原样。张宪一听,当即谏阻道:“即位坛乃王者兴发之地,历代帝王都极为看重,汉朝鄗南、魏朝繁阳的即位坛,至今仍在。因此,即位坛绝不可毁坏,臣恳请陛下于邺王宫西另建球场。”

李存勖一听有理,便答应了他,命他抓紧修建新的球场。过了不几天,王都就要到了,新球场却还没建好,李存勖很是着急,命张宪赶紧拆掉即位坛,把球场清理出来。张宪无奈,只好去找郭崇韬,言道:“即位坛是主上祭接天神受命之所,除非是风吹雨淋,绝不可人工毁坏。请郭公劝阻圣上,莫要毁了此坛!”

郭崇韬依言劝阻,但李存勖根本不听,硬是命人将即位坛给拆了。张宪暗地里对郭崇韬言道:“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

王都到魏州后,与李存勖各率一队比试蹴鞠。迎合事人本就是王都的长项,两队比试了五场,李存勖自然全都赢了,但每场比分都相差无几。李存勖大为高兴,特意留王都在魏州住了十几天,日日饮宴,不但赐予丰厚,还加封他为太尉、侍中。周元豹暗对李存勖道:“此人形若鲤鱼,难免刀匕之灾,请陛下远离此人。”李存勖不但不听,还因为他是李继岌岳父的原因,待王都更为深厚,王都所请,也无不应允。

不久,李嗣源奏报,大败契丹于涿州,斩首三千多级,生擒契丹酋长三十人。李存勖大喜之余,也有烦忧:契丹屡屡进犯,防不胜防,他想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策略,便咨问郭崇韬有何良策。

眼下,威名宿将已零落殆尽,新近任命的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威望素轻,又难当大任,郭崇韬于是建议道:“契丹人最为忌惮之人第一是陛下,第二便是总管,不如就让总管镇守镇州,以为赵德钧声援。”

其实,李存勖早就有此想法,但郭崇韬兼领着镇州节度使,他又不愿郭崇韬平白无故地没了封地,故而一直没有下决心。此时听郭崇韬如此说,便想让郭崇韬与李嗣源交换一下,让他兼领汴州宣武节度使。不想,郭崇韬推辞道:“臣眼下内掌枢要机密,外掌朝廷大政,富贵已极,又何必再兼领藩镇呢?何况,群臣之中,许多人跟从陛下多年,身经百战,所得也不过一州。臣无汗马之劳,只是跟从陛下侍奉左右,就得到如此高位,心中已然忐忑不安了。如今,若能在委任勋将贤人之时,使臣能解除旄节,实为臣心中大愿。汴州乃关东冲要之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臣既然不能到治所亲自掌理,就只能让他人代为管理,这又与空城何异呢?如此,又岂是巩固国家基业的长久之计呢?”

李存勖却道:“朕深知卿忠心尽职,然而,卿为朕出谋划策,袭取郓州,力保河津,后又建议乘虚而入,直趋大梁,这才使得朕成就帝业。这些功劳,又岂是百战之功可以相比的!如今,朕已贵为天子,岂能让卿连尺寸之地都没有呢?”

郭崇韬仍然执意推辞,李存勖只好把此事搁下了,只是改任李嗣源为镇州成德军节度使。

李存勖此次驾临魏州,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就是搜集美女入宫。宦官王允平,伶官景进、郭门高、史彦琼、周匝等一到魏州,就分头出动,近至卫州、贝州,远至太原、幽州、镇州,四处秘密寻访民间女子,最后搜集了不下三千名美女。一时间,各州接连报案,天天都有民间女子失踪。张宪奏道:“各地妇女失踪者有上千人之多,臣担心扈驾诸军有人裹挟隐匿,请陛下下诏彻查。”李存勖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不予答复。张宪知道其中必定有鬼,但苦无证据,只好作罢了。

李存勖在魏州住了四个多月,方才离开。张宪发现,在浩浩荡荡返京的护驾诸军之中,平白地多了近千辆牛车,而且每辆牛车都蒙着厚厚的丝布,张宪猜想,那些牛车之中,多半就是那些失踪的女子。

车驾自德胜渡过黄河后,李存勖率领群臣游历了杨村、戚城、胡柳等地,指点当年苦战之处,与群臣谈笑为乐。回到洛阳后,李存勖即下诏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都,太原为北都,魏州改为邺都,与北都并为次府。

唐末丧乱以来,后妃之制日渐荒废,李存勖此时,后宫之数比盛唐时还要多,设有昭容、昭仪、昭媛、出使、御正、侍真、懿才、咸一、瑶芳、懿德、宣一等名号,真正是数不胜数。当然,每一位妃嫔都需要一座宫殿来安置,郭崇韬见花费太巨,不时地提醒宫苑使王允平,应该尽量节省开支。进入夏季后,李存勖难耐酷热,只好在宫中选择高凉之处避暑,但仍然无法忍受。王允平趁机说道:“臣在长安宫中,见大唐全盛之时,大明宫、兴庆宫内,楼观数以百计,现今圣上连个避暑的地方都没有,宫殿的规模还不如当时公卿的府第呢。”

李存勖气呼呼地说道:“天子富有天下,难道连一座楼也不能兴建吗?”于是,便命王允平另建一座高楼,专做避暑之用。

王允平道:“郭崇韬肯定会以用度不足来谏阻的,臣担心,陛下想建避暑之楼,终究是建不成的。”

李存勖道:“朕只使用内府钱,不使用外库经费,他还能说什么?”

李存勖虽然如此说,但仍旧担心郭崇韬谏阻,遂遣中使对郭崇韬言道:“今年暑天异常酷热,朕当年在黄河两岸,与梁人相斗,行营又低又湿,还常常身披厚厚的铠甲,也没有感觉如此酷热。现今,朕居深宫之中,却感到热气蒸腾,难以忍受,这该如何是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