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大唐的裂变遍地狼烟》(2) - 大唐的裂变 - 王澄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的裂变 >

第三十六章《大唐的裂变遍地狼烟》(2)

公元八八二年,唐僖宗中和二年,齐金统三年

危城

同州防御使朱温结婚了!这可是轰动整个同州城的大事,军营中,整整喧闹了三天。然而,此事对于朱温的亲兵们来说,却是满心的疑惑。按理说,朱温已过而立之年,早就该结婚了,而且,朱温并不缺女人,每行一地或每占一城,他的亲兵头一件事就是为他找女人。朱温眼下,女人一大堆,孩子也有好几个了,但是,他从来没举行过正式的婚礼,多少人给他提亲说媒,都被他谢绝了,就连大齐皇帝的宠臣孟楷都为此碰了个软钉子。但是这一次,朱温一反常态,竟主动嚷嚷着要结婚,而且还吩咐一定要大操大办。

说起来,这事确实有些反常:朱温率军进入同州后,几个亲兵在同州街上看到一位绝色女子,就像往常一样把她抢了来送给朱温开心。但奇怪的是,朱温一见这女子,竟破天荒地以礼相待,并当即吩咐同州从事蒋玄晖、副使朱珍将这女子礼送回家,而且嘱咐二人向这女子的父母正式提亲。

最令人不解的是,婚后第二天,朱温就告诉亲兵们,以后再也不用给他找女人了!亲兵们发现,自此之后,朱温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仅对新婚夫人恭敬有礼,对属下也温和多了,不像过去,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这件事情,只有朱温自己心里最明白。他的新婚夫人姓张,闺名兰舒,和朱温一样,是宋州砀山人,但他们的家境有天壤之别。朱温家在午沟里的一个小山村,其父朱诚是位私塾先生。朱诚在世时家境还算勉强,不想,朱温七岁的时候,朱诚一场大病就过世了,自那之后,朱家生活日趋艰难,朱温母亲王氏只好带着朱昱、朱存、朱温三兄弟靠为富人刘崇帮工来维持生计;而张家却是宋州富甲一方的大户,张兰舒之父张蕤又是宋州刺史,因此,张家既富且贵,是远近闻名的望族。张兰舒不仅貌美如花,而且颇通文理,真正是秀外慧中、丽名远播,小小年纪就得了个“宋地阴丽华”的美誉。

朱温少时外出打柴曾远远地瞧见过张兰舒——当时,张兰舒正随其母到庙里上香。自那之后,朱温即私心倾慕,他曾遥指宋州城对大哥朱昱说道:“我要是能和张兰舒说上一句话,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了!”朱昱当时叹道:“三儿,别瞎想了,咱没那个命!”朱温也明白,他大哥的话没错,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时常在心里念叨着张兰舒的芳名。

不想,几年后宋州发生的一件大事让两家的运境发生了大变化:黄巢率义军攻陷了宋州,张兰舒全家跟着张蕤逃出了宋州城,而朱温则和二哥朱存一块参加了义军。朱温参加义军后,一心想出人头地,打起仗来非常勇猛,因而屡立战功,没过几年,他就成了黄巢的心腹大将。

朱温得志后,一有机会就派心腹到宋州打探张兰舒的下落,不想,几年过去了,一直音信杳然。

亲兵们万没想到,他们在同州街上抢来的这位美女,竟然就是他们大帅日思夜想的心上人!朱温一见张兰舒,自然是狂喜不已,一问才知,张氏一家竟然就寄居于同州城内。朱温心中连叫“天意”,忙不迭地将这段往事告诉了蒋玄晖、朱珍,并让二人前去张家提亲。

蒋、朱二人也喜不自胜,连声说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怪不得主公一直不肯成家,原来,上天给主公配有佳偶等着呢!”

蒋玄晖,字子章,亳州人,虽然少时家境贫寒,却读过几年私塾,曾在光州任过小吏,被朱温俘获后,就一直在朱温幕中任职,甚得朱温信重。朱珍则是朱温帐下有名的悍将,他和庞师古、胡真、丁会、氏叔琮、徐怀玉、郭言、邓季筠、张存敬、刘康义等人并称朱温帐下“十虎将”。

蒋玄晖、朱珍见到张蕤后,便将朱温对张兰舒的思慕之情绘声绘色地讲了半天。张蕤知道,朱温乃大齐皇帝黄巢宠爱的上将,权势熏天,他怎敢不从?蒋、朱二人一文一武,对张兰舒是半撮合、半逼迫,张兰舒也只好半情半怨、半推半就地成了朱温夫人。

婚后,张兰舒的芳名不胫而走,几乎传遍了整个义军,有好事者竟将她与尚让之妻刘姣娘并称为“大齐双姝”。

朱温自小就把张兰舒看作天人,在她跟前天生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心性,婚后自然是尽力地温存宿款、礼让有加,大小事务、家情军计,都虚心向她讨教。张兰舒初始还对朱温的粗俗与虎狼秉性心存芥蒂,但是,不久也就嫁鸡随鸡、随遇而安了,而且还不时地为他献计谋划,每每令朱温拍案称好。闲暇时,她还会教朱温认字识文,讲史论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本粗豪暴虐的朱温,竟也在张兰舒的熏陶之下,磨削了不少暴戾之气。

然而,朱温并没有兴奋太长时间,烦心事就接踵而来了:先是派出去攻掠的几路兵马作战不利,相继退回了同州;后来,唐军接踵而至,不到两个月的工夫,数万唐军就兵临同州城下了。朱温无奈,只得遣人上表长安,请求大齐朝廷派兵增援,可是,接连上了十道表章,长安是一兵一卒都没有派来。

情势已相当危急,眼见同州城随时都有被唐军攻陷的危险,朱温只得召集将僚商议对策。

将僚们此时也明白眼前的困境,个个脸色凝重。朱珍道:“自打黄王攻占长安即位大统之后,两年来,咱们攻南阳、拒兴平、战同州、大败王重荣、占据左冯翊,连连报捷。但是,王重荣与杨复光一会合,唐兵已不下五万,几次大战下来,我军损失很大,眼下人马已不足五千。更为可怕的是,其他勤王唐兵正蜂拥而来,眼下情势已是危急至极。依朱某看,不如放弃同州,退归灞上,设法与华阴的黄邺和华州的李祥联络,然后再伺机而动。”

“不妥!”左军都将庞师古沉吟道,“大帅官居同州防御使,放弃同州就是擅离职守。何况,同州一失,长安东北门户大开,唐兵必会长驱而入。再者说,眼下唐兵四集,要想突围,必然是一场恶战,即便突围出去,也定会损失惨重,到那时,大帅一要背负擅离之罪,二要寄人篱下……”

“那我们不就成丧家之犬了吗?”右军都将郭言插口道,“要真是这样,依我看,还不如投降大唐朝廷呢!”

“你说什么?”朱温一拍帅案,怒目道。

人称“虎侯”的郭言赶忙把头一缩,嘴里嘟囔着:“那……那该怎么办呢?”

监军严实见状,连忙站起,对朱温笑道:“大帅息怒,郭将军也是情急,不过随便说说,哪能真的投降呢!如今圣上委将军以重任,虽然偶遇挫折,但兵家势有强弱,哪能一遇不顺即生逆心呢?依卑职看,为今之计,一是固守城池,二是分遣使者向黄邺、李祥二将军求救。”

朱温脸色稍霁,转身问一旁端坐的同州掌书记谢瞳道:“谢先生,您看呢?”

谢瞳面无表情地说道:“严公言之在理,此事的确应当从长计议。”

朱温见一时难有良策,只好令诸将各回本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