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大唐的裂变遍地天子》(6)
公元九一二年,唐天祐九年,后梁乾化二年,前蜀永平二年,燕应天二年,契丹太祖六年
史先锋
周德威率三万晋军东出飞狐,与赵将张文礼、义武将程岩会兵于易水。次日,三镇兵挥军同进,一举攻克祁沟关,进围涿州。
刘守奇令其门客刘去非大呼于城下,对涿州刺史刘知温道:“河东小刘郎来为父讨贼,这是刘家家事,与刘使君并无干系,刘使君又何必要坚守此城呢?”
刘知温问道:“少公子别来无恙?”
刘守奇闻言,当即策马而出,说道:“刘使君可好?”
刘知温在城上定睛瞧去,见确是刘守奇,忙在城上躬身下拜,说道:“既是小刘郎驾临,末将怎敢以敌相待?”遂下令开城投降。
周德威见刘守奇片言而得涿州,心中大为不安,当即将此事遣人禀告给李存勖,说刘守奇在幽州甚有人望,不可不防。李存勖遂依周德威之言,遣使召刘守奇回太原。
王命到达涿州军中,刘守奇的另一门客赵凤对刘守奇道:“主公新立大功,晋王非但不赏,还无故将您召回,定是有人进谗了!主公若回太原,恐是凶多吉少,不如投奔大梁。”
刘守奇一听有理,连夜就与刘去非、赵凤一同逃离了幽州,直奔洛阳而去。
刘去非、赵凤皆为幽州人。去年,刘守光为扩充兵士,下令境内丁壮一律黥面为兵,就连文士都不例外。赵凤本为进士,忙约上好友刘去非假扮僧人逃奔到了太原,投靠在刘守奇门下。
三人到洛阳后,朱温大喜,当即任命刘守奇为博州刺史,赵凤为郓州判官,刘去非为滑州判官。
不久,刘守光使者抵达洛阳,说周德威已兵临幽州城下,请求梁帝发兵援助。
朱温知道,一旦幽州为李存勖所有,大河之北将大为震动,李存勖定会实力大增,到时就更难对付了。同时,他也一直在寻找机会一雪柏乡之耻,此时,李存勖用兵于幽州,肯定无暇顾及镇州,此乃天赐良机,他又怎会错过?遂答应了刘守光的请求,举河南之兵五十万北上伐赵,以陕州节度使杨师厚为主帅,以河南指挥使李茂勋为副帅,以青州节度使贺德伦为应接使,以郓州节度使袁象先为副应接使。朱温则亲自率大军自洛阳出发,仍以张全义为洛阳留守,并定下了三十八名文武大臣扈驾随行。
发兵之日,扈驾大臣因近来朱温喜怒无常,动不动就大开杀戒,都惧怕随行,迟迟不愿动身。朱温听说后,更加恼怒。当日,大军行至白马顿,朱温设宴赏赐扈从文武大臣,但有一多半没有赶到,朱温气得暴跳如雷,立令轻骑沿路催促,众臣这才匆匆赶往白马顿。
众臣到齐后,朱温一阵咆哮,随即喝令左右亲军,将最后三位赶到的大臣乱棒打死!这三位大臣是:左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兵部郎中张俊。
三位大臣被活活棒杀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了,大梁朝野一片震惊。
大军行至武陟,怀州刺史段凝这一次迎驾更为殷勤。段凝小时候,朱温就在朱友恭的家中见过他,后来又把他兄妹召进了自己府中。其妹长成后,因美貌动人,被朱温召为了美人。也就是这个缘故,朱温对段凝宠信不疑,二十岁刚过,就将他任命为了怀州刺史。
朱温对敬翔言道:“段凝年纪轻轻就治理一方,而且治理得井井有条,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应当重用;再看看李思安居功自傲、悖慢无状,哪还有一点人臣的样子,至于办事才干,就更是不堪一说了。”
敬翔道:“陛下曾言,思安乃‘飞将’,飞将之奇又怎可与常人相比?至于段凝,依微臣看,此人机巧有余,大才不足;逢迎有余,勇略不足,不堪大用!请陛下明鉴。”
朱温不听,当日即下旨贬李思安为柳州司户,不久,又将其流放于崖州。李思安行至半路,朱温又有圣旨来到:赐李思安自尽!
“飞将”李思安勇猛冠于军中,每临战阵必率先冲杀,所向无敌,军中皆称其为“猛张飞”。李思安听罢圣旨,仰天长叹道:“苍天无眼,为何不让我死于战阵,却让我死得这般窝囊?大丈夫当死得其所,如此死法,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遂趁着押解的吏卒不注意,一把夺过佩剑,自刎而死了。
朱温随即又下诏,以段凝为郑州刺史,并让其监掌黄河两岸诸州之兵。
诏命一下,百官皆大为惊异,敬翔一再切谏,但朱温就是不听。李振也冒死谏道:“段凝之才不堪如此重任,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温道:“段凝何过之有?不可擅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