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诸侯》(8)
公元八九八年,唐昭宗光化元年
明白人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杭州的水光山色相比,苏州的小桥流水、园林绿竹更有一种闲适、妩媚的怡人情调。尤其是到了春日,处处嫩绿繁花,时时莺燕鸣翠,让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因而,往年的这个时候,拙政、网狮、虎丘、寒山等名园内,一天到晚都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然而,此时的苏州却是另一番景象,家家紧闭门户,人人愁容满面。淮南、两浙你争我夺,致使太湖边硝烟不断,虎丘上僵尸蔽地,一个美丽如画的人间天堂登时就变成了一座恐怖的人间炼狱。两浙大将顾全武率军围攻苏州已有一百多天,城内早已箭尽粮绝,守城刺史台蒙日日登城西望,盼望着淮南援军能早日到来。
周本、秦裴深知苏州危机,率领淮南军日夜兼程地赶往苏州。两浙探马很快就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顾全武,顾全武当即在望亭设下埋伏。周本前军正中埋伏,大败而回。秦裴接到败报,就不敢再去苏州了,只好率所部三千人进入了昆山,准备伺机救援苏州。
台蒙闻听援军已被击溃,心中大为失望,他知道,单凭城内的弱残淮军已难守住苏州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弃城而逃。
顾全武终于攻占了苏州,随即又亲率万余人围攻昆山。
秦裴令老弱伤病者披甲执锐防守城池,年轻力壮者则携弓背弩来往冲杀,浙军虽屡屡被其击退,怎奈淮南军实在太少,没过多久,昆山就岌岌可危了。顾全武见状,当即致书秦裴,劝其尽早投降。秦裴却回书道:“闻听顾公曾为僧人,当知四大皆空,秦裴虽一介俗人,也知皮囊肉身,如同尘埃,有何可眷顾的?”仍是负隅顽抗。
不久,钱镠率亲军至苏州犒军,闻听昆山难攻,便亲自率军增援顾全武。顾全武一面增兵急攻,一面引水灌城,致使昆山城墙尽坏,城内水深三尺,秦裴无奈,只好遣使求降。
钱镠闻听昆山兵士已多日没有进食了,便为淮南降军准备了一千多人的食物,但他万没想到,城开之后,竟连一百个淮兵都不到了,而且人人带伤,已是疲弱至极。钱镠不禁大怒,责问秦裴道:“军士已如此疲弱,你怎敢如此久抗我军?”
秦裴叹道:“秦某实不愿有负杨公,现在不得已投降钱公,实在是力尽而降。要不是顾惜这百名勇士的性命和城中无辜的百姓,秦裴即便是死了,也是不会投降的!”
钱镠感叹不已,顾全武道:“秦公实为有义之人,请主公宽宥。”
钱镠道:“秦公为人明白,我怎会杀之!”
杨行密闻报苏州、昆山相继陷落,大将秦裴投降,不禁吃了一惊,正欲再遣大军夺回苏州,突有襄州使者求见。
自淮南军大败汴军于青口之后,赵匡凝就密与淮南结盟了,约以共抗朱温。杨行密得此强援,自然对赵匡凝有求必应,闻其使者前来,连忙召见。
襄使一见杨行密就说道:“汴军攻我襄州,请大王出兵援助。”
杨行密问道:“你我结盟,朱温并不知晓,他为何无缘无故地攻伐起襄州来了?”
襄使道:“前些时候,晋王遣使路过襄州,来求大王放李承嗣、史俨二将军归晋,并约襄帅共同夹击汴州,不想,使者被汴军擒获,朱温因此知道了你我两家与晋王修好之事,一怒之下就令氏叔琮、康怀英率军来讨伐襄州了。”
杨行密道:“本王知道了,就请尊使回告赵公,本王随后即发兵救援襄州。”
襄使刚走,又有探马来报,言称朱友恭正率军自龙沙、九江回军,已入淮南腹地,一路夺城斩将,声势甚大。
杨行密当即召集众将,恨恨地说道:“朱友恭以区区万人,竟在我境内来回攻掠达三年之久,如入无人之地,实在可恶!传令沿途各镇,设法拖住他,务必于境内将其全歼。”诸将领命而去。
正如杨行密所言,朱友恭自率军渡淮以来,一直驻军于鄂州帮杜洪守御武昌,不时地深入淮境袭扰,四处转战,已有三年之久,大小百余战,竟然无一失利。此时,为配合氏叔琮、康怀英攻伐襄州,朱温令他自武昌还军,以牵制杨行密。朱友恭领命,与杜洪告别后,即率军取道龙沙、九江,回军北上。
朱友恭侦骑探知,淮军在黄州集结了三万多人,准备伏击他们。诸将皆劝朱友恭绕道而行,朱友恭却说道:“父王严命我率军北上,以接应氏叔琮、康怀英两路大军,若是绕道,必会错过军机。”遂令“玉郎”王檀率数十骑星夜兼程,潜入黄州。随后,朱友恭亲率大军连夜疾进一百余里,天亮时分也抵达了黄州城下。
王檀等人到达黄州后,假扮商贾混进了城内,黎明时分,突然发难,将守护城门的军士一一斩杀,然后大开城门,迎接朱友恭入城。淮南军无备,被斩杀了一万余人,守将瞿章等数十员淮南将也被斩杀。待次日淮南各路援军赶到黄州时,汴军早已弃城北去了。
朱友恭终于抵达了安州,此地已属汴军领地了。安州刺史武瑜出城十余里相迎,殷勤地把朱友恭接入了城内。朱友恭心细,他见武瑜太过热情,就感觉有些蹊跷,便以大军入城扰民为由,暂将大军驻扎在了城外,随后密遣王檀微服入城探听动向。
王檀入城后,很快就探知武瑜已经暗地里投靠了杨行密,并在城内发现了数千隐藏的淮南军,随后又探听到多路淮南军正在向安州进发,欲在安州聚歼朱友恭军。
朱友恭听罢王檀的报告,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当即下令以迅雷之势攻入安州。武瑜万没想到朱友恭会突然发兵入城,当他听说朱友恭、王檀已经搜获了隐藏在城内的千余淮南军时,就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了,慌忙向城外逃去,不想,被早有准备的王檀追获,并被斩杀于安州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