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动物档案——羊 - 斑羚飞渡 - 沈石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斑羚飞渡 >

第8章动物档案——羊

第8章动物档案——羊

[羊的拉丁文名称]

黄羊:prodorcasgutturosa

崖羊:pseudoisnayaur

[羊的动物学分类]

羊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偶,是双的意思。偶蹄目,讲的是它们的脚趾是双数的。偶蹄目动物的脚趾中,三四趾特别发达,并且长短相等,第一趾已完全退化了,只剩下四根脚趾,所以叫偶蹄。羊的种类很多,有羚羊,其中包括原羚、膨喉羚、藏羚、斑羚等,还有黄羊、青羊、山羊、崖羊、绵羊等。

[羊的地理分布]

无论家羊还是野羊,在地球上分布极广。世界上几乎每个地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养羊,而无论高山雪域还是非洲草原,只要能看到绿色植被,就有野羊的踪影。

羊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在高寒山区,为了抵御刺骨的寒冷,羊身上长出绵密柔软保暖性极佳的羊毛。在赤道附近的热带稀树草原,羊身上的毛又变得细而短,既有利于散热,又能保护体内水分免遭蒸发。

在中药中常用到的羚羊角,来自生活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赛加羚羊。那里荒漠绵延、气候干燥,羊为了适应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长着一只典型的鹰钩鼻子,形状有点像骆驼鼻子,能通过呼吸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赛加羚羊又叫高鼻羚羊。

[羊在自然界的位置]

羊属于食草类动物,性情温顺,体形中等,肉质鲜美,是各类大中型食肉猛兽觊觎的美食。

羊不会爬树,不善泅水,身无铠甲,也不会掘洞躲藏,除了头顶两只犄角外,没有其他抵御天敌的武器。羊在食肉猛兽面前,总是扮演被捕食者的角色,唯一的本领就是逃跑,处在大自然食物链的下端,似乎天生就是弱势群体。但羊在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却意义重大。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离不开羊的贡献,还有许多动物也依赖羊而生存。如非洲的瞪羚,是猎豹最主要的食源。调查发现,瞪羚数量增加,猎豹的数量也跟着增加;一旦瞪羚数量减少,猎豹就停止繁殖。

瞪羚的数量是否增加,与当地自然环境是否恶化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一点在藏羚羊身上反应特别明显。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可可西里一带藏羚羊数量众多,幼羊会闯进地质队员的帐篷来。后来因为垦荒筑路等原因,自然环境恶化,藏羚羊数量锐减。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藏羚羊已濒临灭绝。近几年我国加大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力度,藏羚羊矫健的身影又活跃在雪山草原。随着藏羚羊数量的增加,绝迹多年的雪豹、孟加拉虎也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可以这么说,羊是自然环境改善还是恶化的晴雨表。

[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羊和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且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羊就是最早被人饲养的六畜之一(六畜是牛、马、羊、豕、犬、鸡)。从西安半坡村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的文物资料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开始养羊了。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羊的象形文字。

羊,是一种温顺美丽的动物,它的名字本身就是美好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羊”字和“祥”字是通用的,人们常常把吉祥写作吉羊。不仅仅是羊字本身,就连与羊字有关、从羊字引申而出的会意字,像“美”字、“善”字、“羡”字、“羲”字、“羔”字、“鲜”字等等,都表达了人类所追求、所向往的境界,都是一种褒义词。就说“鲜”字,鱼和羊在一起烹饪谓之“鲜”。就说“美”字吧,在那本专门研究汉字的名叫《说文解字》的书里,把“美”字解释为“从羊从大”,意思是讲“羊以大为美”。

在上海方言中,一块银元被叫做“一只羊”。据考证,羊是古时候江南一带货物贸易的基准价,后演变成货币的代名词,可见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羊的行为特征]

羊四肢细长,善跑,性机敏,孕期3~6个月,通常一胎产一崽,幼羊习惯称羊羔,幼稚态很短,产下后几个小时就能站起来吃奶,寿命约十年左右。

羊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羊行为特征也各不相同。例如盘羊,是一种野生绵羊,但不是家畜绵羊的祖先。

家畜绵羊的祖先是斑羊和原羊。盘羊最突出的形态特征,就是雄羊头上长有一对弯曲盘旋的大角,所以称它盘羊,在我国内蒙古和西北各地又称它为“大头羊”。

盘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等地。盘羊体形粗壮,体长约1.5米,高达1米,一般体重可达102公斤,最重可达150公斤;雌羊要比雄羊小得多,体重一般在80公斤左右。雌羊与雄羊除大小不同外,角也有明显的区别。雌羊角短小,呈弯形。雄羊角非常大,角先向后上方长出,向外侧分开,然后向下弯并向前弯,形成一个螺旋状大圈。在盘羊群中,雄羊角的大小决定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盘羊虽属高山动物,但不专门生活在奇峰峻岭之间,而多半出没于丘陵起伏的山谷草地上。它可以忍受很恶劣的食物条件,抗寒能力也很强。

盘羊喜欢成群生活,平时幼年雄羊与雌羊结成一群生活,成年雄羊常离群单独生活。到了每年的9至11月间,成年雄羊放弃独居,来到羊群中过集体生活。到了12月至次年1月间,成年雄羊间即展开求偶斗争。在争斗中,先选择一片平坦的地方,两雄挺立,双方面对面地倒退一段距离,停下来,然后双方以巨角猛撞对方。激烈的角斗声震山谷,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有时会因伤致死,有时败者竟被顶落山崖,跌得粉身碎骨,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快也。

入冬后,盘羊群为了要觅食,就要迁徙到积雪浅或无雪的地方去生活。尽管它们的眼睛和鼻子都非常敏感,但是常常遭到狼、雪豹、猞猁的袭击和暗算。在迁徙中,如发现有危险时,头羊就用前足击地报警。

[羊的趣闻逸事]

我国北魏时期有个叫贾思勰的人,他养过两百多只羊,写下《齐民要术·养羊》篇,记载了羊的选种、繁育、饲养管理以及挤羊奶、制羊酪、剪羊毛、织毛毡等方面的经验。在他的书中还提到用跳沟的方法来判断羊的好坏。具体办法是在羊圈前挖一道将近两尺宽的沟,羊群出入时,能跳过沟的是好羊,跳不过去的,就属于该被淘汰的了。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古老的鉴别方法居然沿袭了两千年,至今仍在许多养羊的农户家使用。羊真的很不幸,每天都要参加考试,而且是生死考验,考不及格就要被牵去屠宰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