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将晓·共渡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柳枝摇曳,桃李纷飞,朱雀街上一早就挤满了人。喧嚷吵闹着,对着街道尽头望眼欲穿。
有未出阁的姑娘换上了新衣,有待考的举子踮脚探看,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小贩趁机在吆喝。
西北于今日凯旋。
范令允在宫中不方便,顾屿深却可以一早登上金雀楼。看着杨柳驿旁,红裙勒马的姑娘。海棠玉佩碎的彻底,被她用一个小布袋装了起来,依然挂在腰侧。
这是顾屿深上辈子未曾见过的顾兰。
按照军功,她原本不足以一马当先。可是而今她站的笃定又坦然。范令允站在殿上微微含笑向她招手,底下的群官不敢直视天颜,但是心中都有了一笔账。
这姑娘,恐怕同陛下关系匪浅。
直到册封太子的诏令下达的那一日,整个京城都为之一震。
“没见过比她更好当的太子爷。”伤筋动骨一百天,宣许在榻上躺尸了一个冬日,经过了痛苦的复建之后,终于可以跟个僵尸一样勉强行走。他闲不住,发现自己能动之后呲牙咧嘴的也要出门去,可惜出去又摔一跤,起不来,就在树林里又躺尸了一天。
陈润回到地方没找到人,难得急的火冒三丈,把一堆文书随手丢给了身后人,手杖都没来得及拿,就开始疯狂的找人。
要不是陈润涵养良好,照宋简的说法,宣许现在应该被揍的妈都不认识。
“读书作词略无半分余韵,行军打仗颇具山匪遗风。”宣许又讽刺了一句。
陈润听着凯旋曲,手中磨着棋子,“太上皇和陛下都是守成之君,行事作风都比较温良,可以很好的稳定当前内忧外患的局势。顾兰是另一个极端,到了她即位的时候,大梁正是锐意改革的时间。”
“你那话说给顾兰,她说不定认为你在夸她。”陈润叹了口气,“别人骂你山匪你会恼么?你俩都是个没脸没皮的。”
凯旋的队伍中除了那四位将军,车中的刘郊也成为了焦点。和谈四个月,除了一些必要的命令从朔枝城中下,范令允给了刘郊最大的自由。她也不负所望,最大程度的为大梁出了这口恶气。
不知不觉间,当年末柳城中那个还在为时务论不知所措的孩子,已经能够游刃有余的听出他人的未尽之意,不卑不亢的接受所有赞赏和讽刺的声音。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顾屿深看着这些长大后的孩子们。恍惚间又看到了初见时的模样。
半夜来爬床的顾兰,燕来镇躲在父亲身后扶轼行礼的陈润,飞香苑苦读于纸醉金迷间的刘郊,明光城放浪形骸得过且过的宣许。不知何时,在他目光未及之处,就那样悄然走出了枷锁下无法动弹的命运。
顾屿深“穿”来大梁的十周年,是范令允的登基大典。
禁军重整还没有进行完,所以殿前都指挥使一职由叶屏暂领。
宫门封闭,屯兵殿外,百官列位阶旁。顾屿深没有同他们站在一起,而是同太子顾兰站在一处。
祭苍天,告祖先。在折折乐声中,范令允一身加冕帝服,步步登上了高台。
奏平、嘉平、永平、熙平。
三拜、撤馔、送礼、燎台。
朔枝城中原本有着朦胧的春雨,淅淅沥沥的洗净了新柳桃花。
可是在范令允坐上御座的那一刻,随着常安一声高喝,天空中的乌云不知怎的,陡然散开,露出隐秘许久的太阳。
金光透过缝隙洒照在那位年轻的帝王身上,百鸟齐鸣。
震耳欲聋的“吾皇万岁”声中。顾屿深站在范令允身侧,瞧到了陛下毫无顾忌望来的双眼。
此时春风夹杂着晨露,沾湿了他的鬓角和衣袖。范令允悄然无声的拉住了他的手。
“愿为西南风。”
那熟悉的声音映入了耳畔。顾屿深疑心自己听错了。可是偏头看去,透过冕琉,范令允是笑着的。
那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盖过了百官轰然的庆贺声,盖过了鸟雀空中的啼鸣,盖过了尘世间所有的喧嚣与聒噪。
干干净净、清清楚楚,让他听了个分明。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
“要我说,陛下就不该把重整黄册这件事全权交给了太子!”茶楼中,几个士子聚在一起喝酒,几盏黄汤下肚,就开始探讨诗词歌赋,探讨着探讨着,就开始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太子而今不过是个二十几的黄毛丫头,她能懂什么?这简直就是胡闹!”
旁边有人持反对意见,一拍桌案,“太子上场杀敌的时候你干嘛呢?这几年陛下交给太子的事情有几件是能挑出大错的?”
那人冷笑着,“诸位这小酒一喝就不知谁是谁了,笔笔功绩都能藏在一个二十多岁里?”
最初的那个士子急得面红耳赤,“这太子私德有亏——上个月还同王公子好着,昨日身侧就换了人。”
“人家王公子都没说话,你倒是急死了。”有人抱着酒杯,“怎么,之前睡到你头上啦?”
那人被怼的说不出话,只能怒斥一声,“荒唐!”
当今天子广开言路,皇室对乡里京中的言论管束是从未有过的松懈。登闻鼓旁还专门设立了意见簿,不设置任何限制,让百姓能够各抒己见。
这处的争吵只是朔枝风情太小的一部分。时近春闱,京中举子聚集,这种争吵数见不鲜。
茶楼外是烟柳春桃,透过飞舞的柳絮杨花,可以望见远处的画桥流水。街上的行人形色匆匆,每个人都有所往有所归,期待着今日明日的未来。
茶楼内,有说书先生讲着话本,那一手扇子玩的漂亮。尽管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本段子,台下依然座无虚席。小二在人群中穿梭,送着瓜子、茶水还有糕点。
“这果子不同寻常,以前倒是没见过。”有人尝了一口,对着那掌柜的说,“是哪里来的新货?”
“西南商路上的一种新鲜果子,我以前也未见过。”那掌柜的笑了笑,他长身玉立,一双桃花眼潋滟着,看的人脸红,“这一次带回来尝尝,若是单独吃显得生涩,可要是做成糕点就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