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弹劾 - 抄家入京当日,被疯批国师宠麻了 - 柒意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7章弹劾

护国府的门前,连石狮子都透着一股肃杀。

谢绪凌没有回自己的府邸,那座空旷的将军府里只有尘埃和回忆。他径直走到了这里。慕家的地盘。

他甚至没有通报。

府内的景象印证了他的猜测。没有往日的丝竹管弦,没有闲庭信步的侍女。廊下,健硕的仆役正将一口口沉重的木箱搬上马车,动作迅捷而无声。空气中弥漫着桐油、皮革和金属混合的特殊气味。

这是军械的味道。

他穿过庭院,推开书房的门。

慕卿浔就站在那里,一身利落的青色劲装,长发高高束起。她面前不是古琴,不是绣架,而是一张巨大的北境舆图,上面用朱砂和墨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记号。

“你还是做了。”谢绪凌开口,像是在陈述一块石头是硬的。

慕卿浔没有回头。“朝议要多久?三天?五天?北境的雪,可不会等诸位大人吵出个结果。”

她的回答平静,却带着金石之气。

“你动用了慕家的商队。”谢绪凌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一条用墨笔勾勒出的商路,“这条路,绕开了所有官方驿站和关卡,直插雁门关侧后。”

“不止。”慕卿浔终于侧过脸,她拿起桌上一本账册,扔了过去,“一百二十架神臂弩,三千套棉甲,还有五千件御寒的冬衣。这些,王忠的兵部永远不会发给谢家军的旧部。”

谢绪凌翻开账册,上面每一笔都清晰记录,货源、数量、交接人。干净得可怕。

“私运军械,等同谋逆。”他合上账册,吐出这句话。

“那么,克扣军饷,坐视边军冻毙,又算什么?”慕卿浔反问,“是忠君爱国吗?”

她走近一步,与谢绪凌隔着一张桌子对峙。

“你在紫宸殿上,画了一张完美的饼。一张需要赵毅的忠诚、户部的效率和皇帝的决断才能烙成的饼。”她伸手,点在舆图上的“火鸦坡”。“你的计策很好,好到无懈可击。但谢绪凌,你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什么?”

“人心。”慕卿浔一字一顿,“皇帝会猜忌,王忠会掣肘,户部那帮老狐狸会哭穷。等你那三十万石粮草送到云州,城里的士兵已经饿得啃不动城墙上的土了。”

谢绪a凌沉默。

他何尝不知。他只是在赌,赌皇帝在江山倾覆的威胁面前,会选择最快、最有效的那条路。

“所以,你选择了一条更快的路。”他看着她,“一条会把整个护国府都搭进去的路。”

“我别无选择。”慕卿浔的回答没有半分犹豫,“谢家军不能白死。我父亲的护国府,也不是用来在京城里养花的。”

她绕过桌子,从一个上锁的匣子里取出另一叠纸。

“这是第二步。”她将那叠纸放在谢绪凌面前,“王忠历年来安插亲信、克扣军需、倒卖军械的证据。我已经让人送到了都察院的几个御史手里。”

谢绪凌拿起一张。上面是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兵部的一个主事,记录着一笔军粮的出入库时间与数量的微小差异。但就是这微小的差异,乘以十,乘以一百,就足以让一支军队在战场上崩溃。

“这些清流御史,平日里最是爱惜羽毛。”慕卿浔继续说,“他们未必敢直接扳倒王忠,但他们会把这些东西捅出去。只要事情闹大,皇帝为了平息众怒,就必须处理王忠。”

“一石二鸟。”谢绪凌放下手里的纸,“为你的商队争取时间,同时,也为我的计策扫清障碍。”

他看着她。这个女人的心思,比他想象的更深,也更狠。

她在朝堂之下,用自己的方式,发动了一场战争。一场没有刀光剑影,却同样致命的战争。

“你颠覆了我的计划。”她说。

“什么?”谢绪凌不解。

“我原本的计划,是让你在朝堂上彻底失势,被皇帝厌弃。然后,我会把你‘救’出京城,送往北境。让你从一个戴罪之身,变成一支奇兵。”慕卿浔缓缓道出自己的盘算,“一支不受朝廷节制,只听命于我的奇兵。”

谢绪凌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他想过无数种可能,却从未想过这一种。她要的,不是一个被重新启用的战神,而是一个只属于她的,锋利的武器。

“可你没有选那条路。”慕卿浔继续说,“你选择了直面君王,你把自己变成了另一把刀,一把皇帝想用又不敢轻易用的刀。你把自己放在了火上烤。”

“所以,你现在做的,是在为我降温?”

“不。”慕卿浔摇头,“我是在添柴。火烧得越旺,皇帝就越没有时间犹豫。他要么用了你这把快刀,要么,就等着大周的江山被蛮族烧成一片白地。”

他们两人,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在朝堂之上步步为营,一个在江湖之远雷厉风行。

目标一致,手段却截然相反。

谢绪凌忽然觉得,后背那早已干透的冷汗,又一次冒了出来。这一次,不是因为君王的威压,而是因为眼前这个女人。

他走到舆图前,重新审视那条商路。

“这条路,太显眼了。”他伸出手指,在舆图上划出另一条几乎不可见的细线,它穿过一片名为“黑风口”的区域,“从这里走,可以缩短两天路程。”

慕卿浔的动作顿住。

“黑风口?”她皱眉,“那里是三不管地带,盗匪横行,而且冬季风雪极大,商队从不走那里。”

“盗匪,慕家的护卫解决不了?”谢绪凌反问,“至于风雪,你的人只要在日落前通过那段峡谷,便可无虞。蛮族想不到,皇帝也想不到,我们会有这么一支奇兵,带着补给,从天而降。”

他已经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

在他开口说出“黑风口”三个字的时候,他就已经和慕卿浔,和这桩谋逆大罪,绑在了一起。

慕卿浔没有多问。

她拿起朱笔,在那张舆图上,稳稳地画下了那条更险,也更快的路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