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护国
夜色如墨,将护国府的轮廓吞噬。
慕卿浔的声音不大,却像冰珠砸在地面,字字清晰。
“阿六。”
“在!”阿六上前一步,腰板挺得笔直。
“点府中最精锐的二十人,换上行商的便衣,立刻出城。你们的任务不是交手,是看,是听。”慕卿浔的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九龙山方圆三十里,任何一处不该有的炊烟,任何一张陌生的脸,都给我记下来。天亮之前,我要知道山里藏了多少只‘老鼠’。”
“是,小姐!”阿六没有一丝迟疑,转身便走。
“猴子。”
“小姐!”猴子往前凑,几乎要撞到桌案。
“黑水码头,漕帮。那个叫姜维的管事,你还有印象?”
猴子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那笑意却让人发寒:“化成灰我都认得!就是他,当初对着我们的人吆五喝六,说那些粮船一粒米都不能少!”
“很好。”慕卿浔将那个装着“三日醉”的瓷瓶推到他面前,“找到他。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是请他喝酒,还是往他的茶壶里加料。祭天大典开始之前,我要漕帮在码头上的核心人物,全都给我躺下。能瘫一半,就是大功。”
“小姐放心,下三滥的活儿,我拿手。”猴子一把抓过瓷瓶,塞进怀里,转身就没了影。
书房里重归寂静。
慕卿浔换上一身素雅的宫装,对着铜镜,将所有锋芒都敛入那双沉静的眸子里。她要进宫,去见那个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皇帝。
她要去赌,赌自己的分量,赌皇帝对护国府最后的那一丝信任。
***
御书房内,暖香浮动。
大周天子周启恒,正展开那份来自朔方的捷报,反复品读,龙颜大悦。
“慕卿?你这丫头,消息倒是灵通。捷报前脚刚进宫,你后脚就跟来了。”周启恒放下文书,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笑意,“也是为此事欣喜吧?谢绪凌那小子,没让朕失望,也没让你这个举荐人失望!”
慕卿浔敛衽下拜,动作一丝不苟:“陛下洪福齐天,大周自有天佑。朔方大捷,是陛下天威所致,臣女不敢居功。”
“行了,这里没外人,就别跟朕来这套虚的了。”周启的摆摆手,示意她起身,“说吧,这么晚进宫,所为何事?”
“臣女此来,正是为三日后的祭天大典。”
周启恒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哦?礼部那边安排有何不妥?”
“礼部诸事妥帖。”慕卿浔垂首,声音平稳,“只是,大典事关国运,更关乎陛下与文武百官的安危。臣女以为,防卫之事,当慎之又慎。”
“嗯?”
“朔方虽胜,但难保京中没有宵小之辈,欲趁此万众瞩目之时,行不轨之事。皇陵地势开阔,易攻难守。仅凭现有的禁军与护陵卫,臣女……不放心。”
周启恒闻言,不禁失笑:“慕卿啊慕卿,你这心思,比朕这个做皇帝的还要重。不过是去祭个祖,告慰先帝,何至于此?你护国府的三千护卫,难道还不够精锐吗?”
“护国府之责,在护国。陛下与百官安危,便是国之安危。”慕卿浔抬起头,直面天子,“臣女不敢有丝毫懈怠。臣女恳请陛下,另调拨五百禁军,归臣女节制。此外,臣女还想要一批人。”
“什么人?”
“昔年参与修建皇陵,后被裁撤的守陵卫旧部。他们对九龙山的一草一木,比任何人都熟悉。请陛下下旨,召回他们,一同协防。如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周启恒的指节在桌案上轻轻敲击,殿内一时只有这单调的声响。他审视着下方的女子,她依旧是那副清冷而执拗的模样,仿佛天塌下来,她也会先想好怎么去补。
“你呀……真是把什么都算到了极致。”他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挥了挥手,“也罢。你向来稳重,从不做无的放矢之事。既然你开了这个口,朕便准了。朕倒要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在朕祭天的时候,来触这个霉头!”
“臣女,谢陛下隆恩。”慕卿浔深深一拜。
她知道,她赌赢了第一步。皇帝的轻慢与自信,正是她最好的掩护。
***
领了圣旨,走出御书房,沿着长长的宫道往外走。夜风吹来,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凝重。
前方甬道的拐角处,一队提着宫灯的内侍缓缓行来,簇拥着一顶小轿。
轿子在慕卿浔面前停下。
帘子被一只修长的手掀开,露出一张即便在病中也依旧俊朗的脸。
是赵王,周启源。
他穿着一身亲王常服,脸色有些苍白,却更衬得他唇边那抹笑意温润如玉。
“这不是慕大小姐吗?许久不见,风采依旧。”赵王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宫中的夜。
慕卿浔停住脚步,微微躬身:“见过赵王殿下。”
“免礼。”赵王扶着内侍的手,从轿中走了出来,他站得有些不稳,却还是坚持着,“本王也是刚去给父皇请了安。听说父皇开恩,允我三日后同去皇陵祭祖。届时,百官云集,圣驾出巡,还要多仰仗大小姐护卫周全了。”
他的每个字都说得客气又疏离,可组合在一起,却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兜头罩下。
慕卿浔垂下眼睑:“护卫圣驾,乃臣女本分。殿下亦在扈从之列,臣女自当尽力。”
“那本王就放心了。”赵王往前走了一步,与她擦肩而过,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说道:“大小姐真是大周的擎天玉柱,国之栋梁。”
他顿了顿,那温和的话语里,淬上了一层冰。
“只是,这天……有时候,也是会塌的。柱子再结实,能撑得住吗?”
一股寒气,顺着慕卿浔的脊椎骨,直冲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