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 - 借一支春花予少年 - 余言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重逢

重逢

“哪儿有人啊,走吧。”

刘箫声刚刚在开车,嫌不方便把身上羽绒服的拉链敞着,这会儿出来刚走两步就冷得不行,忙把拉链又给拉上了。

光看衣服他和程彻好像完全处在两个季节。

银行门口就那么点地方,程彻也再找不到她的影子了。

在回去的路上刘箫声又问了句:“你刚刚看见谁了,这么大反应。”

“一个熟人。”程彻说。

一个,不会再喜欢他的姑娘。

-

周末。

林时初陪冯斯文又去了一趟金鱼馆,这已经是她第十九次来这个地方。

冯斯文拿着票过去检,忍不住感叹:“时初,这城堡造型特别像我上课时候用橡皮泥勤勤恳恳一下午捏出来,转头就被小孩给我捏的东倒西歪。”

造型滑稽,荒诞,童真又有趣,和旁边直挺挺的建筑风格分外割裂。

“我头一次进去就感觉到了,这个建筑师要么就是从小在蜜罐儿里长大的,特别美满,要么就是原生家庭不幸,两个极端。”林时初跟着检票,穿过闸机,“不是缅怀童年,就是在弥补小时候的自己。”

矛盾,又拉扯。

人从场馆进去走一截,就能透过大面玻璃看到各式各样游动的金鱼。

林时初对养鱼没研究,今年快26岁,才知道金鱼原来有这么多细分的品种。

她对这个场馆构造轻车熟路,先和冯斯文去地下隧道拍了照,才上来挨着慢慢逛。

林时初盯着两条白胖的兰寿金鱼走神,旁边冯斯文忽然叫了她一声:“时初,你看,这个区和你名字一样,都叫时初。”

林时初偏头去看,面前区域亚克力牌上写着两个字:时初。

刚刚她们经过的地方分别叫氤氲,雾。

唯独时初,这好像不是一个现成的词。

建筑师,金鱼。

她只用顺着这两个关键词再稍微往下联想一下,似乎很容易想到某个人。

如雨打浮萍,她呼吸都不顺畅了起来:“这个建筑师,morven,外国人?”

“中国人。”

“你上次说,他今天会来。”

morven,会是他吗。

金鱼馆的票根握在手里,她手指一点点收紧,硌得掌心生疼。

冯斯文也不确定:“说是会来,但我刚刚听场馆工作人员说,那个morven前不久刚动过手术,在休养,而且马上也过年了,年前可能都不来了。”

冯斯文是后天的车票回家过年,趁着这两天闲着,才有空出来逛逛。

场馆里本该温度适宜,林时初可能是出门时候衣服穿多了,觉得胸口有些闷。

上一次穿多了衣裳,还是在长庭岩,外套的归宿是搭在程彻的臂弯里。

这般想着,林时初愈发觉得喘不过气:“斯文,我有点热,出去透透气。”

冯斯文:“好,你去吧。”

林时初像个没本事的逃兵,她想要见到他,又害怕见到他。

她从金鱼馆出去沿着路边走,风吹在脸上是凉的,北京的冬天,寒冷又干燥。

林时初视线漫无目的地落在前头,蓦地,模糊世界逐渐与一点对焦。

一个穿着黑色大衣的男人站在金鱼馆的指示牌下,脖子上松散围着一条深灰色的围巾。

相隔六七米,那个男人也在看她。

几分钟之前冥冥之中的那点预感在这一刻得到证实,男人和她记忆中尧山少年的那张脸无限重合。

他长相没怎么变,还是放人群里一眼看得到的出挑,经过岁月沉淀,他好像五官更硬挺了些,多了几分成熟男人的清隽。

林时初觉得耳根发烫,刚刚好不容易被风散去的热气,又一点点爬上来了。

他们中间这段路上有人经过,散去,再经过,像极了电影里慢了再慢的一帧。

良久,画面中的男人缓缓提起脚步,朝这边走过来。

六七米的距离,不过短短几步。

林时初呼吸间的节奏都变得急促,心跳得快要从胸口跃出来。

就在男人即将走到身前,林时初却是低下头,假装没看到那样,与他擦肩而过,离开了。

在经过他的那一瞬,林时初余光看到男人偏头,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

这一刻,心跳到达了顶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