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 你撩的我 - 七月千星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你撩的我 >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想要”不一定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但“不想要”往往不会骗人。

进一步,用这个思维方式来驱策自己,相当于给自己一种激励,让自己在陷入懈怠和懒惰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推动自己向前走的动力。

“幸福”可能显得有点虚无缥缈,但“痛苦”永远可以驱使我们努力去避开。

不仅如此,这个思维方式,还可以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细节上。比如:

写文章、报告、方案时,问一问自己:如果我是阅读者,这些内容能不能看得下去?会不会有太多的废话和无意义的内容?有的话,果断砍掉。

收藏文章时,问一问自己:这篇文章一定需要收藏起来吗?它对我的作用是什么?我能不能立即把它用起来,而不是留在收藏夹里吃灰?

买东西时,问一问自己:这件东西对我真的有用吗?它对我起到的实际帮助是什么?如果全世界除了我没人知道我买了它,我还愿意买它吗?

……

查理·芒格也说过类似的观点:我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但我知道哪些事情是错的,我只要不去做这些错的事情,就已经比许多人做得更好了。

不妨试一试。这也许会是一个更容易发现自己内心、更容易找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捷径”。

2.简化思维:我能否减去什么东西来完善它?

2021年有一篇特别有趣的论文,发现了这么一个结论:

当人们需要解决一个难题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采取“添加东西”的策略来尝试,而不是采取“减少东西”的策略。尽管很多时候后者更简单、也更具性价比。(meyvis&yoon,2021)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你已经有了一套知识管理的方案,现在发现它不太满足你的需求,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很多人下意识的习惯,是往上面“增加东西”,比如:找更多的工具,学习更多的方法论,找更多的技巧,采取更复杂的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