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江湖再见
还没有到真正道别的时候。
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到最后,但还是写一个后记吧。
我真的很喜欢沈寒岁,喜欢顾颜卿和燕回小楼,甚至出场不多的其他角色。写到三十多万字全凭的就是对他们的喜欢了。
原本按照我的计划,就算没有人看也会一路写到岁岁找齐碎片,和清清两情相悦。期间嬉笑怒骂,师兄师姐自然也不会缺席。
只不过力有未逮。
没有要卖惨的意思,这里的力有未逮仅仅是说笔力不行。
而且我发现我有些驾驭不了他们的人设了。每次一想到老师啊,导师啊总是想起我们导师和蔼温吞的样子,嘴里碎碎念一堆专业名词,听的人头大眼晕。我自己呢满脑子也只有,老师好,好的,对的,行的,老师好了吗?可以走了吗?等等,这样尊敬又不失距离,只有吐槽亲近,毫无僭越心思的想法啦。
所以每次一想写两个人的互动就卡壳,只能干巴巴的写一些无聊的风景和相处小细节。
唉!
我是真的很喜欢他们的。
但是在成为一个“作者”之前,我首先是一位读者,我能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篇文章的处理出了问题,能感觉到我其实不太适合写一些细腻的文字,写自然流畅的互动与过度。
虽然可以继续按照原定剧情走向写下去,但那样的东西连我自己都不会看了估计。(虽然现在也是没有人看啦。)
我发现自己缺乏将想象中的东西付诸笔端的能力,比如我想写早上初生的太阳,我脑子里会出现金红色的光线,会出现层叠的云翳,渐变的梦幻的色彩慢慢荡开,但真正写出来的,却只有一句很美。
而且我是不大会社交的类型,对人与人的交往,对很多关系的建立、展开、维护都很难处理的合适。这是我个人性格上的问题,会过多的想一句话是不是合适,哪怕我自知这样一句话一个字的表达并不重要,还是会因此生疏了交流的技巧和能力。
我觉得这对于我笔下的人物其实是不公平的。他们本可以光风霁月,被堆加以所有美好的夸赞与喜爱。不该被我生疏的技巧和欠缺的笔力弄得不伦不类,不成形状。
只好遗憾停笔。
接下来大概会尝试看一些和交往有关的书,就算不能流畅表达,但至少不要这么生硬啦。会尝试写一些短篇练练笔,摸索一下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会多试一些写作技巧,看有没有办法能够尽可能的规避自己的许多问题。
......还会继续思考他们故事的走向。
或许很快,也或许很久,但我觉得我还是会回来给他们的故事一个结局。新的下半部总会提上日程,到时候可能他们的人物塑造和行文风格会有很大的变化,互动方面改动也会不小,包括很多剧情设定也会有所偏离。
但是世界观不会变,他们的内核也不会变,所有的人物从我落笔之初就已经有了成熟的“人设”。
他们永远会是他们本身。
那么,有缘看到这里的朋友,江湖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