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后日谈1
第145章·后日谈1
建安四年春,太学生赶赴汉中前线。
与这一众磨刀霍霍向刘焉的太学生一并出行的,便是陛下对他们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寄语。
朝臣争先,唯恐被这些后来者追上。
太学生们也不甘示弱。
这些年轻士人都很清楚,他们到底能否抓住这次机会,成为陛下属意的朝臣接班人,就全看他们在益州的表现了。
而他们也确实在这里,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朝廷重新夺回汉中,瓦解天师道在此地的影响,从设局到收官,足足用了两年的时间。
进取益州,解决掉刘焉这位汉室宗亲与益州本土势力的联盟,也用了将近三年。
不过这当中,并未全是在突破蜀中的防线,有一年半的时间,是对南中不安定的羌氐势力进行围剿与归化。
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为军师,十八岁的吕玲绮为这一路主帅,迅速南渡泸水,平定了往云贵方向逃亡的羌人残部,彻底稳固了蜀中后方。
由巴郡太守转调蜀郡太守的满宠即刻以成都为中心,向四方各郡通传朝廷政令与法律,重新对益州百姓实行编民到户。
作为失败一方的益州士族不得不交出了藏匿的隐户,此前居于山中的羌氐蛮夷也被安置于可由官道联通的诸县内。
益州,包括益南偏远的诸郡以及蜀国,尽数重归洛阳朝廷治下。
但是……
刘焉并没能够被朝廷得胜的大军押解回洛阳定罪。
因为早在建安五年末,蜀中四面环敌、摇摇欲坠的时候,刘焉就已有心负荆请罪,求一个宽大处理,却被绑在战车上的蜀中大族拦截了去路。这位昔日也曾打造帝王车舆的野心家自此成为了囚徒,由他的幼子刘璋成为联合各方的“盟主”。
刘璋在成都被攻破时,死于朝廷大军之手,而当刘焉被人发现的时候,他的尸体早已腐烂发臭,却未能被人好生收殓。
所谓益州有天子气的传闻,一度助长了他的野心,却并没有能给他带来什么好结果,只让他死无全尸。
反而是因他的缘故,朝廷征讨益州师出有名,让此地再不似先前一般,游离在朝廷的掌握之外。
要刘秉说的话,他真应该谢谢刘焉的。还因益州难缠,第一批太学生就这样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了起来。
巧渡阴平一战中,无论是巧探消息的任婵、卢毓,出谋划策的庞统、吴质,提供军备支持的黄月英、马钧,还是召集说动了一批蜀人随同行动的徐庶、孙权,都拿出了足以写在战报上的卓越表现。
从游击包抄到攻心为上的诸葛亮,更是深得后方支援的崔钧所欣赏,不吝用最多的笔墨夸赞了这位自来前线便展现出其巨大潜力的年轻相才。
以至于,他们人虽没即刻折返洛阳,到陛下面前听封,仍被蜀中杂务缠住了脚,不得不先留在此处——
这批太学生的传说,却已经来到了洛阳,让建安五年招收的这批新学子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别忘了,此番出战蜀中,有一批编纂经史为目标的太学生随行呢。
这些人可不会吝啬对同学事迹的笔墨,将他们走出的每一步,都以极尽详实的语言描述得清楚,也就成了陛下桌案前的战报,和太学生中交口传扬的传说。
这些声音,也在一时间压过了另外一份同样惊人的战报。
建安六年秋,公孙瓒出兵高句丽,以雷霆之势直逼王都,斩杀高句丽王。
这次出兵,在大举进军之前,其实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
但依照刘虞在送来洛阳的战报所说,此次出兵势在必行。
自建安六年往前数五十年到如今,高句丽多有反复之举,眼下又有故态复萌的征兆,与其让这同样以农耕产业为主的附属小国成长起来,变成大汉东北方向的一把头顶利刃,还不如早日夺回这块本属大汉的土地。
刘虞写道,汉质帝本初元年,高句丽进犯辽东,杀带方县令,劫走了乐浪太守的妻儿,直到汉灵帝建宁二年,方因玄菟郡太守领兵破城,重新变为大汉属国。这二十五年的独立在外,让高句丽养大了胃口,以至于在朝廷一心打击乌桓胡人与公孙度这等有割据之心的官员时,也在边境动作频频。
高句丽联合沃沮,侵占扶余土地,就是向汉室边境试探的第一步。
不如先发制人,保边疆太平。
就连卢植也为防朝廷觉得公孙瓒此举有僭越之意,专门写了一封书信来到了洛阳,以汉室臣子而非公孙瓒老师的身份,分析了东北要冲若为他国政权侵占,对中原来说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刘秉看着这封信许久,久到同在此地的荀彧都要以为,陛下对于这辽东三位官员的结盟有些不满时,却在陛下开口时,只听到了这样的两句话。
一句是,古来疆土,不可有失。
换句话说,对于公孙瓒的行动,刘秉是完全支持,倒也没必要对此担惊受怕,还要卢植来给他担保。这都多少年了,他难道还搞不明白公孙瓒这人的脾性吗?这人也就是吃饭睡觉升官打胡人而已。
但另一句话,让刘秉说出的时候,语气也不免沉重了起来。
他说,让陈留王和卢毓抽空往辽东一趟吧。找个时间,去见见卢植。
生老病死,从来都是最不可抵挡的东西。
就在去年,于太学中授课的大儒荀爽在午休时溘然长逝,直到有人担忧老师睡得太久方才发觉,这位耄耋老者已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
也直到荀彧荀攸为他整理手稿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两年间,荀爽的文书字样比起先前已有些着力不稳。
刘秉早非当年连写个罪己诏都需要装出个心思大乱模样的“文盲”了,又怎会看不出,在卢植送来的这封信中,笔墨字迹,分明与荀爽彼时的情况有些相似。
他也清楚地记得,虽然作为第二代朝臣的卢毓还年轻,卢植却已年近七旬了啊。
早年间征战以及与董卓对峙的伤势,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的寿数。
为了免留遗憾,还是让这两人多往辽东走动走动吧。
可毕竟从蜀中往辽东山高路远,奔行波折,当二人暂时解决了眼前的其他事务,有了接替的人选,也终于有空赶赴辽东的时候,已是建安七年的尾声。
刘协匆匆跳下马车,就见前来迎接他们的公孙瓒眼眶微微发红,将一番感伤的情绪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