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回瓦剌之意图模糊,陈介或另有所图
第46回瓦剌之意图模糊,陈介或另有所图
上回书说到,杨洪来到开平卫参加了戍边工作,朱棣五征蒙古的战斗,杨洪都参加过,凭借军功,他的军职也是一路上升。
其中有一次战斗中,杨洪一人单骑闯敌营,斩杀敌将后全身而退,打的北元人当时都懵圈了,那边就很疑惑:
“我原本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这是谁的部将!?”
有两个词可以形容杨洪:聪明、勇猛,这种人朱棣最是喜爱,亲自为他斟酒犒赏,皇帝倒酒,这对于军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因为立下无数战功,杨洪一路从百户干到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其威名雄镇边关,敌人见了就头疼。而且杨洪的儿子侄子也跟着他一起打仗,这一家人颇有当年杨家将之风。
到了正统年间,杨洪虽然是老将军,但也照样独当一面,但是杨洪大半辈子的主要敌人是兀良哈部,几乎没跟瓦剌交过手,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前。
这是因为蒙古那边在内斗,瓦剌是一个比较偏西的部落,别说老杨那边了,他们大多数时候连边境的门槛都摸不着。
正统十二年,杨洪挂镇朔将军印,任宣府总兵,此时杨洪六十六岁,军龄四十余年。
再后来,北元各部让瓦剌基本全收拾了,再就有了贡马挑事、土木堡事变这些事情。
其实在朱祁镇从北京出发,路过宣府时,就已经见到过杨洪,还让杨洪送了他一段路程,毕竟杨老将军常年在这块,这是人家的地界,肯定路熟。
不过也就往西送了一段路,就让杨洪回去了,因为杨洪的主要任务还是驻守宣府,这是他本职工作。
杨洪当时就觉得朱祁镇太年轻,不过好歹军队人数多,随他折腾去吧。
可杨洪是万万没想到这朱祁镇和王振是多么坑。先是在大同听王振瞎指挥导致挨了一顿毒打,大同总兵等一众将领牺牲,大同军损失过半,靠固守城池坚持了下来。
随后英宗又和王振微操着撤退,最后被围在了缺水缺粮的土木堡。
英宗被围困土木堡时,杨洪所在的宣府是最有机会救援他的,当然,大同军也有机会,不过他们刚刚打完守城战正在休整,这时候再千里奔袭救援肯定不现实。
宣府是边境重镇,装备也是边境各大据点中最精良的,据记载,在土木堡的事情发生时,杨洪手里至少有步兵三万、骑兵一万、火器若干。
宣府到土木堡只有五十里路,而且明军被围困后也不是直接崩了,还坚持了几天,最后是因为没有水源,不得不出去找水才崩掉。
这个时间段,杨洪是绝对有机会收拢一下附近的溃军,去救援朱祁镇的,就算不摇人,他自己手里几万人出击,也是够用的。
两三天时间,也足够打探消息,那么为什么杨洪没有出兵呢?
因为老年的杨洪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血气方刚,更多的是保守。他不敢赌,杨洪本身没和瓦剌交过手,他的主要对手是兀良哈部,所以说杨洪并不知道瓦剌到底是什么实力。
如果说,他带一小部分人去救皇帝,不但救不了,还可能被瓦剌人围点打援,白白浪费兵力,杯水车薪。
要是带着大部队去救援,到时候有可能打的赢,但瓦剌骑兵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时候敌人如果忽然把宣府偷了,整个北方防线会直接崩溃。
因为大同军刚刚打完一场损失惨重的战役,只有些残兵败将,北京方面的部队都在朱祁镇手里。
这时候宣府要是丢了,华北平原等于是敞开了半扇大门,西边的大同和东边的北京支援不上,这种情况谁还能守得住北方防线?瓦剌人不得一路打到河南去?
也不用打到河南,来个迂回包抄直接就能把北京围了,一围几个月,就是神仙也得投降,到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亡国。
所以权衡利弊,杨洪就是冒着杀头的风险,也选择坚守宣府不出,死死扼住这道防线。
以现在的眼光看,杨洪这种保守的战略还是功大于过,因为朱祁镇和王振要是真被他救了,说不定还有更多坑人操作,谁知道这俩人的脑瓜子能搞出什么来,大明搞不好会当场灭亡。
当然,土木堡之变后,杨洪就因为没有及时救援,直接撤职下狱了。但是让杨洪下狱的并不是正在监国的朱祁钰,背后搞这些事情的还是王振的同党。
但很快,王振同党都被诛杀,朝廷觉得人家杨洪做的也没错,为了救个废物赌上丢失整个北方的风险,孰轻孰重明眼人看得出来。
所以很快杨洪就被放了出来,这背后主要是靠于谦等人求情,于谦大人这么做不是因为要和王振同党划清界限,而是因为瓦剌随时都有可能攻打京城,他本就没多少将领和军队可用,要是再把一些大将关着,不纯等于自绝后路吗。
燕学究写的密信里写到杨洪被重新启用,且瓦剌有向北京移动的动向,但是近几日又没了动静。
自从瓦剌带着朱祁镇来大同叫了一次门后,好像又把他带回去了。
六公子问道:“瓦剌往东去,怎么看都是想打北京啊,朝廷那边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林淸颜说:“我觉得可能瓦剌的初步计划是打大同,利用太上皇威胁大同军。只是没想到朝廷那边反应那么快,直接把皇帝给尊为太上皇了,所以计划泡汤,假装进攻一下,虚晃一枪,实则北回重整部队,实施下一步计划,反正他们手里有太上皇,谁知道又能玩出什么花活来。”
“怪不得陈介他们都想投降,我看现在这情况,大明的确难赢啊。”
“那么师兄,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既然大同攻不下来,而且攻不攻对于瓦剌来说没有意义,他们现在更想打北京,那么大同城防图还有什么用呢?”
“没啥用,陈介可能只是怕留下把柄吧。”
“那既然他都要投奔瓦剌,直接去北边了,有把柄有怎么样,就好像都已经投降了,再被人发现投降的证据,那有什么意义呢?”
陈介究竟意欲何为,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