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回瓦剌剑指北京城,杨老将军被平反 - 悬空寺奇案 - 六的昊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悬空寺奇案 >

第44回瓦剌剑指北京城,杨老将军被平反

第44回瓦剌剑指北京城,杨老将军被平反

上回书说到,在林淸颜查案的过程中,陈介派人叫她,说是自己的手下发现了疑似凶器的东西。

那么陈介究竟有何发现呢?

林淸颜来到寺院,只见陈介手里拿着一根铁棍。

“陈大人,这是从哪找到的?”

“从曾千户的房间里。”

林淸颜接过棍子,仔细检验了一番,这铁棍可以拆成三截,藏起来倒是方面,上面有花纹,林淸颜在花纹的缝隙里果然发现了一点点血迹,但是这也有可能是曾千户自己防身用的东西,并不能证明这就是杀死于知州的凶器。

如今时间只剩下了最后的六刻钟,陈介显然没有了耐心:“信使来之前,你们如果还不能把图找出来,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听到“信使”一词,林淸颜心生疑惑,难道说陈介还有什么别的事情?

林淸颜走在栈道上,就在这时,一只黑色的信鸽落在围栏,林淸颜认出,这是半叶酒馆的鸽子,它是怎么飞过那么远,到达悬空寺的?

来之前,林淸颜还见过这只信鸽,那时候好像是……刚认识穆子雷。没错,就是刚认识穆子雷的那天,这只鸽子就跟着半叶酒馆的其他信鸽一起回了窝,当时林淸颜还挺高兴,夸自己鸽子出门遛弯还能拐回一只来,于是就养在了半叶酒馆的鸽子窝里。

因为这鸽子颜色比较特殊,大家都白色就她黑色,确实很容易记住。

来信者不是别人,正是燕学究,燕学究在信中写道,穆子雷的一个朋友来到半叶酒馆,寄出了此信,那个人没留姓名,只是让燕学究用这只信鸽通信,告诉穆子雷,京城这边已经准备好了。

京城?穆子雷在悬空寺做事,和京城又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燕学究还附了一些有关战报,关于土木堡之变,关于瓦剌进攻的事情,现在瓦剌大军正绑架着皇帝,一路杀向东面,矛头直指北京,京城危险万分。

信使,林淸颜忽然明白陈介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如今北京情势危急,兵力极少,大明的王牌部队已经让朱祁镇玩没了,靠一些刚招来的新兵和一些附近的地方军,很难抵抗瓦剌的进攻,搞不好京城要丢。

这时候就需要各地的援军前去支援,其中离得比较近的,比如说山东、河南的军队,还有河北、山西的军队,但是问题来了,山东河南的军队好说,一招呼也就能来,山西河北就不一样了,如今瓦剌的全部主力都压在长城一带,大明没有实际控制权,像宣府、大同等地,传递信息速度极慢,因为长城一带被敌人控制,送信也得绕道,山西、河北等地的军队收到北京被进攻的消息、带兵支援、到地方,估计是赶不上了。

而且瓦剌人不傻,北京乃是都城,只有快攻拿下,才能锁定胜局,倘若拖得时间久了,别说山西、河北的援军,他就是云南的援军都能到了,届时人数压制,肯定打不赢。

所以说瓦剌打北京肯定是希望自己打的越快越好,而北京方面仅靠手里的军队,凶多吉少。

燕学究在信里还写道一件事,那就是朝廷已经决定把于谦于大人从兵部侍郎提拔为兵部尚书,总指挥北京城防卫工作。

林淸颜心里还是比较担心的,于尚书虽说博学多才,但作战经验相对来说还是少一点,书生都带兵了,可见北京城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可用的大将,也是,基本都让某败家子折在土木堡了。

不过林淸颜毕竟对于谦大人不是那么熟悉,之后发生的事情还是说明林淸颜的判断并不正确,他远远低估了于大人的实力,当然这都是后话。

如今情势很急,朝廷已经对外说立朱祁钰为帝,但是正式仪式还没走,虽说已经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但具体流程也来不及走。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一切都十分紧张,所谓的礼仪和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都显的不再重要。

于谦大人还没正式上任,他就让正在监国的朱祁钰同志先干了一件事,那就是释放了一些在土木堡之变中有过错的将领,其中有一位就是杨洪杨老将军,至于为什么释放,那肯定是让他带兵去救北京啊,如今情势,太需要用人,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

关于杨洪这个人,争议非常大,不仅是当时,哪怕是现在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杨洪在土木堡之变时判断失误,没有及时救援皇帝,皇帝被俘他有责任,有人则认为,杨老将军就算去了也没用,因为朱祁镇实在是太坑了,如果说救援失败,白白折损宣府几万精兵,如果说救援成功,朱祁镇和王振从土木堡逃走,谁知道他俩又能整出什么操作,搞不好情况会比现在还惨。

那么这个杨洪到底是什么关键人物呢,且听小六细细讲来。

要说杨洪这个人,和林淸颜的姥爷还真有点关系。之前说过,林淸颜的姥爷叫杨光,但是他和杨洪并不是什么亲戚,只是当时杨光从军时,杨洪是他的顶头上司,没错,在朱棣被偷袭那回,掩护其撤退的人里,也有杨将军。但事实上呢,杨将军的职位比较高,杨光跟人家根本没有说过话。

杨洪出身于将门,祖父杨政早年跟随常遇春起兵,遇春乃明太祖朱元璋麾下大将,也是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自然是少不了给老常封侯拜相,但是老常这个人没福啊,朱元璋登基后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北伐元庭途中暴病而亡,年仅四十岁。

关于常遇春的死,也是众说纷纭,很多人说是老朱觉得他功高震主给除掉了,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比较不靠谱,且不说朱和常关系怎么样,那时候老朱是刚在南京称帝的第二年,北方还有元朝,朱元璋就算想害他也不能这时候害啊,所以应该确实是急性病。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悲痛不已,以亲王的规格给他办的葬礼,追赠了很多称号,比如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太保、开平王等。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明朝算上常遇春这种追封的丞相,加起来所有的丞相数目不超过两只手手指头数目,因为朱元璋在胡某案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丞相一职位给废除了。所以明朝仅次于皇帝的最高政治机构叫内阁,内阁首辅大约相当于半个宰相,因为只有宰相之职,没有宰相之权,替皇上处理事情,但自己没权力,啥事最后还是得皇上拍板。

虽说常遇春英年早逝,但他的部队还在,而杨洪的祖父杨政也因公受封为陕西汉中卫左所得百户,没错,这个百户就和曾祥之前那个百户职位一模一样,军队百户没啥实权,与京城厂卫、锦衣卫百户差的很远,但是军职都是可以世袭的。

所以说杨政的儿子,也就是杨洪的父亲杨璟世袭了杨政的百户职位,而杨璟继任之后没多久,便战死沙场,因为那时候一场席卷全国的大战正在进行,就是由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杨洪又是如何从祖辈那里继承百户职位后,一路坐上宣府总兵职位的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